終身體育觀

終身體育觀就是能否在一生中形成的體育鍛鍊意識“終身體育”的提法源自1980年代後期。在開展“終身體育”比較發達的日本,1970年代時把它作為“終身教育”的組成部分,而後逐漸過渡到區別於“學校體育”的“社會體育”,最終定型為“終身體育”,並在1988年設立了“‘終身體育’推進委員會”這樣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終身體育觀
  • 源自:1980年代後期
  • 顯示:人類對自身生命質量的逐漸看重
  • 概念:對終身進行體育鍛鍊的認知的總稱
體育介紹,意識概念,終身體育觀,體驗體育,開創體育,重視體育,發展體育,樹立正確意識,

體育介紹

“終身體育”的確立,顯示了人類對自身生命質量的逐漸看重,對體育運動本真意義的擴大和延伸。於是人們達成了共識,即“終身體育”就是讓每個人在一生中獲得身心愉悅、健壯體質的體育活動。
所以,人們首先用“人人參與”和“持續不斷”,取代了從前流行的那種“運動員的體育”、“青少年的體育”觀,彰顯出“終身體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終身體育”提醒人們,無論你處在何種年齡段,都可以與體育精神、體育活動保持親和力並從中受益。比如一個啼哭嘹亮的新生兒可以做嬰兒保健操,一位白髮蒼蒼的百歲老人則可以悠閒地打太極拳。從橫向考慮,各個階層、各種群體、各種社會成員都有參與的權利,“終身體育”宣告自己是人人的體育、全民的體育、與所有人類生命休戚與共的體育。
“終身體育”還把人們領到體育的本真起點上,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在賽場上比出個高低、論出個輸贏、亮出一番競技本事!

意識概念

終身體育的意識概念
終身體育的意識是指人們對終身進行體育鍛鍊的認知、習慣和能力的總稱。終身體育的意識具有以下主要特點:內隱性、客觀性、社會性和能動性。
終身體育的意識概念構成
終身體育的意識包括健康意識、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三個方面。
(1)健康意識。有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並能通過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確立適合自己鍛鍊身體的項目,形成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
(2)體育知識包括生理衛生常識、體育人文知識、體育鍛鍊常識三個方面。具體地說就是初步了解人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識;了解體育活動對人體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具備對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和初步評價能力等。
(3)體育技能是指人們應在學會多種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兩種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鍊,提高自身的鍛鍊能力;掌握常見的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安全的體育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終身體育觀

體驗體育

“終身體育”理念的出場,使人們從新的界面上、從更多維度上體驗體育
在日本,就流行著這樣的新型體育觀:
一是遊戲性,人在體育遊戲中可擺脫身份、職業的種種約束,使身心充滿解放的愉悅感;
二是競爭性,競爭是人之天性,體育則是在一定規則下競爭的體現,如正式的、非正式的各種比賽;
三是技能性,身體技能是體育運動所需,提高技能的練習,是體育對生命的一種快樂饋贈,在提高技能的同時,人的體力、精力和運動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四是社交性,體育是人與人的一種社交活動,通過競技活動可增進人之關係,體育場地內外的交流也在促進人們的健康;
五是自然性,像釣魚、登山、野外生存訓練等,人既融入了大自然,又在挑戰大自然對生命的限制;
六是健康性,由於體育既鍛鍊身體、又淨化情緒心理,所以與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對處於激烈生存競爭與壓力之下的現代人來說,尤需通過體育活動促進身體與精神的健康和諧;
七是文化性,體育是人類共有的歷史文化,與其他文化一樣,體育文化也豐富著人類的社會生活。

開創體育

伴隨著個體年齡、體力、心境、環境與觀念的變化,“終身體育”的側重點也會發生階段性變化。幼年期突出“遊戲性”,青春期張揚著“競爭性”,成人期較多關注“社交性”,而人至暮年,對於健康長壽必然傾注更多熱忱。
在國內,“終身體育”恐怕還是一種迫切的現實需求。健康的身心,是我國社會轉型期快節奏、強壓力生活、工作中的基本保障。在美國,很早就已通過大力開展“終身體育”來預防和減少疾病,花錢少而效果好。有關研究表明,1元錢的預防相當於99元的治療。也就是說,支出1元錢進行健身活動預防疾病,會有百倍乃至千倍的收益。我國每年國民醫療衛生支出是4000多億元,如果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終身體育”使非傳染性慢性疾病下降一半的話,每年就可節約醫藥費用1000億元,可見“終身體育”確實利國利民。而“終身體育”所倡導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無疾病,還意味著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
在傳統體育里,運動能力和規則比增進個體健康重要,往往是為部分人群的體育而體育。“終身體育”則重在動員全體公民參與,而且是終身參與。同時體育的豐富性也在“終身體育”中得以高揚,它是多種多樣運動項目的集合,個人參加、友人相聚,根據季節、因地制宜,體育活動呈豐富多彩的態勢。

重視體育

體育其實也是一種文化,代表的不僅僅是運動本身,更是一種積極和健康的生活態度。這是體育的文化意義
一個國家體育水平的高低,各項世界大賽的成績不但能夠代表這個國家的國民身心素質,而且還能反映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巨觀地就是綜合國力,因為體育需要投入資本才能很好地發展,奧運會金牌大戶無一例外地都是綜合國力世界前列的國家。這是體育的經濟意義,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炫耀的資本。
除此之外,體育還有很大的政治意義,比如韓國和朝鮮,政治關係極度緊張,但是一旦到奧運會期間,兩國領導人就有機會互相致好,運動員入場式也是手挽手,對於緊張關係的緩解有很大的作用。再比如1999年的女足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陣美國隊,當時的中美關係算是比較僵的,柯林頓藉此機會邀請江澤民同去觀賽,雖然最後只有美國總統到場,但是比賽的政治意義還是潛移默化的。
就體育本身來說,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愉悅,這是你不親自參與其中就永遠無法體會的,調查顯示,體育運動盛行的國家治安更穩定,犯罪率相應的也更低,為什麼?因為體育豐富了他們的業餘時間,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其實體育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建議你多參與、多看比賽、多看評論,就能更深地體會到了。

發展體育

“終身體育”廣闊天地無處不在
由“終身體育”這一關鍵字不難看出,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嬰幼兒時期就有意識地開始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熱情,使之逐漸成為與生命相伴的生活習慣,成為人的第二天性,是“終身體育”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早早開始,持續不停,是“終身體育”的理想與追求。“終身體育”作為大眾體育活動,遠遠不局限於體育場館設施。廣場空地、房前屋後的自然空間,花前月下、樹旁河邊均可資利用。而從指導者的角度看,隨著“終身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應運而生的是社會化的體育教練,從體育經驗豐富的群體中將會走出一批“終身體育”的優秀指導者。同時,營養學家和醫師等專業人士也有必要參與。
組織“終身體育”時,要面向不同的職業群體、年齡群體,應充分考慮到人們的個體差異,如年齡、體力、興趣、習慣以及經濟狀況、職業特點等諸多因素,既要考慮到民族化的運動興趣,又應兼顧舶來的運動項目。以中日兩國較為普遍的運動方式稍作對比:中國的國球普遍被認定為桌球,日本的國球則是日語中的“野球”,即棒球。傑出的棒球運動員幾乎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周末的東京,可以在電車上看到成群結隊去棒球場訓練的少年兒童。如果說日本的大相撲是日本人熱衷觀賞的民族體育項目,羽毛球是東京市民的普遍愛好的話,打高爾夫則是日本中產階級的優雅愛好、甚至是身份象徵。筆者就曾在東京的首都圈電車上,目睹一位白領人士手持雨傘練習擊球動作,其熾愛可見一斑。而在經濟迅速崛起的中國,打高爾夫也正在成為高收入者的運動新寵。當然,就球類運動來說,在現今的中國,與大眾結緣的運動項目,可能還是羽毛球、籃球、跑步、跳舞以及氣功等更具廣泛的民眾性。

樹立正確意識

首先,要在已經培養起來的對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提高對體育的理性認識。高中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對體育的直接興趣,而應當對體育的目的、意義、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進而積極自覺地、主動地參加體育鍛鍊。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成為體育學習和各種體育活動的主體。
其次,要了解自我,認識自己身心發展的具體狀況和身體素質。
運動能力、運動技能的水平,特別是要了解自己與同齡人相比較的特殊性,善於分析、判斷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層次和水平,以便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取長補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鍛鍊。
最後,自我體育意識是在反覆實踐中形成的。在反覆不間斷地實踐中,加深對體育的情感體驗,不斷提高體育的水平,使體育鍛鍊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