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賢人志(一)》是朱順佐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紹興賢人志(一)
- 作者:朱順佐
- 類別:地方志
《紹興賢人志(一)》是朱順佐編纂的地方志。
《紹興賢人志(一)》是朱順佐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收錄了紹興地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藝術家和科學家。1作品目錄封面紹興賢人志(一)《紹興賢人志》序目錄越國傑出國君勾踐愛國女子西施《越絕書》作者袁康、吳平...
少虛在朝以學問自結,主知太上屢授嘉獎。後赴邊疆抗衛金兵。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於官。終贈端明殿學士,葬江西新建縣五諫鄉新城裡,修水漫江鄉尚豐有衣冠墓。宋朝寅 宋朝寅(123l—l297),號虎西,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四年(1231)四月十日。修水梁溪人,宋代名臣。寅幼穎過人,鹹淳甲戌年(1274)...
蘇雲卿,廣漢人,紹興年間,來到豫章東湖,修築廬舍居住在那裡。對待鄰里很有禮貌,無論貴賤老少都尊敬他,稱他為蘇翁.蘇翁身高七尺,長著一副漂亮的鬍子,不苟言笑,穿布衣草鞋,終年不換,未曾生病。蘇翁除去荊棘,用土筐運來石子壘成菜圃,耕耘、種植、除草,灌溉培土,都很有方法。即使酷暑嚴寒,土焦草凍,...
孟嘗故鄉人民為紀念孟嘗,其家鄉上虞通明鄉曾改名為孟嘗鄉,孟嘗的出生地改名為還珠村,孟嘗故居旁一古橋稱還珠橋。村邊還建有孟公祠,中塑孟公座像;祠前還有孟宅亭,祠後有五開間的“還珠廟”,祠內有匾額,上書“感雨還珠”四個大字。卒後入上虞學宮鄉賢祠。《嘉泰會稽志》、《百越先賢志》載有其傳。
以是賢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沒之無稱;感朝聞之弘訓,悟通微之無類;懼將落之明戒,覺罔念之作狂;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於寸陰;鑒逝川之勉志,悼過隙之電速;割游情之不急,損人間之末務;洗憂貧之心,遣廣願之穢,息畋獵博奕之遊戲,矯晝寢坐睡之懈怠;知徒思之無益,遂振策於聖途。學以聚...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張栻二十七歲,輯錄孔子大弟子顏淵的言行作《希顏錄》上下篇,圖以顏淵為楷模,致知力行,求得孔子之道。並於是年聞五峰先生胡宏在衡山傳程顥、程頤之學,遂去信求教質疑。胡宏(1105年—1161年),字仁仲,崇安(今屬福建)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師事二程門人楊時及侯仲良,是二程的再傳...
孫位(公元九世紀),一名遇,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孫位是唐代末年的畫家,據《宣和畫譜》記載,他是會稽人,唐末戰亂時隨僖宗入蜀。作品集 主要作品有高士圖,高逸圖卷。《高逸圖》唐孫位,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為168.7厘米,上海博物館藏。《高逸圖》實際上畫的應是以魏晉時期七位著名文人隱士為...
孔琳之(369年-423年),字彥琳,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生於晉廢帝司馬奕太和四年,卒於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年五十五歲。晉代名士,領本州大中正,封為祠部尚書。桓玄執政時,曾議廢錢幣,以谷帛代之,實行以物易物。琳之建議:“制無用之貨,以通有用之財,既無毀敗之費,又省難運之苦。...
蘇雲卿,四川人。南宋文人。紹興年間來到南昌,在東湖畔結廬定居,無心入仕,其高風亮節,世間稱頌,被尊稱為“蘇翁”。原文 蘇雲卿,廣漢人。紹興間,來豫章東湖,結廬獨居。待鄰曲有恩禮,無良賤老稚皆愛敬之,稱曰蘇翁。身長七尺,美須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終歲不易,未嘗疾病。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
到永建四年,劉府君上書,浙江的北面,分為吳郡,會稽仍由山陰郡管理。從永建四年在日,而到今年,有一百二十九年了。“受到稱讚。朱育後來在朝廷做事,常在台閣,為東觀令,遙拜清河太守,後位至侍中,推刺占射,文藝優絕。著有《會稽土地記》1卷、《幼學》2卷、《異字》2卷。《會稽典錄》、《唐書藝文志...
趙逵讀書一目數行,尤其喜歡收聚古書考 察歷代興衰治亂的事跡,以及當代名人大賢立身進退的節操,深入探討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賢人。紹興二十年,他在分類的尚書省考試中入圍得到提名,第二年參加對策考試,談論君臣父 子之間的情感非常懇切,提拔為第一名。當時秦檜心中有別的人選,可是惟獨趙逵適合皇帝的 心意,秦檜不...
1930年,全國有120處大水泛濫成災,子余任華洋義賑會紹興支會主委。5月內籌款5萬元,如數交中國銀行付匯。1932年,為發揚民族氣節,發動重建龍山詩巢壬社,編印發行《詩巢壬社唱和集》6卷。1934年,從中國銀行退休後,倡議編修紹興縣誌,成立紹興縣修志委員會,經3年努力,初步完成《紹興縣誌資料》第一、二兩輯...
趙錦(1516年3月12日—1591年12月9日),字元朴,號麟陽,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郎霞街道趙家村)人,祖籍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今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明朝中後期大臣,宋太祖趙匡胤二十一世孫。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授江陰縣令。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征授南京御史。嘉靖三十二年(...
尤袤(mào)(1127年3月8日—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長,號遂初居士,晚號樂溪、木石老逸民,常州無錫(今江蘇省無錫市)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藏書家。祖父尤申,父尤時享,治史擅詩。紹興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進士第。初為泰興令。孝宗朝,為大宗正丞,累遷至太常少卿,權充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又...
王叔文(753年—806年),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唐中期政治家、改革家。好讀書,喜談治道。唐德宗時,為棋待詔,與王伾同侍讀東宮。常與太子李誦議論時政,深得太子賞識。永貞元年(805年),太子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不久兼判度支、鹽鐵副使,轉尚書戶部侍郎。推薦友人韋執誼為相,與王伾、柳宗元、...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138.靈均:即屈原。其名正則,字靈均。任石:懷石。屈原憤於君之不悟,國之將亡,作《懷沙》,懷石自投汨羅江而死。漁父:老漁翁。此指屈原《漁父》一詩的人物,為時離世脫俗之賢人。櫂(zhào)歌:船歌。棹,似槳一樣划船的用具,此代船。139.周穆:周穆王,名滿,周昭王子。傳說在位百年,曾西征犬戎。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川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家。北宋末年,以敢戰士應募入伍,任秉義郎。建炎中,為東京留守宗澤部下統制。澤死,從杜元南下。建炎四年(1130),率軍收復建康,遷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人物生平 紹興間,與偽齊、金兵戰,屢立戰功。以鎮壓江西地區農民起義,得高余所獎“精忠岳飛”的...
孫權領會稽太守,不之郡,以雍為丞,行太守事,討除寇賊,郡界寧靜,吏民歸服。數年,人為左司馬。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後聞乃驚。黃武四年,迎母於吳。既至,權臨賀之,視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又往慶焉。雍為人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
2.憑軾:扶著車前橫水而立。是表示恭敬的禮節。古人乘車,倚車後而立。明君禮賢下士,路遇賢人,則憑軾與語。3.倡(chàng)館:妓院。4.風末:陣風的末尾,有風力漸微之意。5.幄(wò):帳幕。6.屍鄉:猶言廢處於鄉。屍,不勤,不治事。7.中山:指漢武帝弟中山靖王劉勝,傳說他有妾百餘,子一百二十...
後人崇奉梅福氣節,南宋紹興二年(1132),高宗賜封梅福為“吏隱真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在南昌西湖南岸建造吏隱亭,又名梅仙亭,民國十九年(1930)重修,並立石碑,與孺子亭對峙。公元2年,梅福變換名姓,旋即離家遁世,雲遊浙東四明,經與婿嚴子陵會合,尋找僻靜之處,轉來梁弄東明山隱居,搭草棚,築石...
【注釋】①王朗:字景興,漢末為會稽太守,人魏後官至司徒。識度:識見、氣度。②蠟(zhà):祭祀名,古代一種年終祭祀,在十二月合祭萬物之神。燕:通“宴”。③形骸之外:指表面的東西。形骸:指人的身體。【譯文】王朗常常在識見和氣度方面推崇華歆。華歆曾經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飲,王朗也學他的...
《棠一村志/柯橋區村志叢書》較為詳細地記述了棠一村域內巨觀的史實和微觀的足跡。《棠一村志/柯橋區村志叢書》以棠一村落的農耕產業鏈為軸心,記述不同時期與此相關聯的人與事。這條產業鏈分成兩大階段,第一階段創業以來以種糧為主、養蘭賣花為輔的時代;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後至今,以種花、賣花為主要經濟的...
《行品》是晉代醫藥學家葛洪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行品 抱朴子曰:擬玄黃之覆載,揚明並以表微;文彪日丙而備體,獨澄見以入神者,聖人也。稟高亮之純粹,抗峻標以邈俗,虛靈機以如愚,不貳過而諂黷者,賢人也。居寂寞之無為,蹈修直而執平者,道人也。盡烝嘗於存亡,保髮膚以揚名者,孝人也。垂...
約在紹興八年(1138)詞人剛登第的時候,與主戰派趙鼎過從甚密,因而遭到秦檜的忌恨。等到詞人離開泉州幕府時,皇帝召他去都城臨安。他在奔赴臨安之前就預感到前途不妙,故作下此詞。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因為詞人並不願自己去臨安(當時的都城)那政治鬥爭險惡的地方,所以清晨聽到鄰家雞叫,就像受人催促一般...
小普陀觀音禪院——小普陀觀音禪院坐落於上海市奉賢區古鎮柘林,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約近700年歷史。據清嘉慶年間編撰的《松江府志》載:"初寺並海,元皇慶壬子(公元1312年)僧已滿等別管一區,有觀音像。宋紹興年間(公元1151年)漁人鄔氏得之于海中。" 觀音得之于海中,當真匪夷所思!歷史悠久的小普陀觀音...
吳叔告參加科舉考試的策論題目是《發強密察》,主要論述如何發奮圖強,勵精求治,明察秋毫,遠離奸妄小人,擢用忠直為國,敢於冒死直諫,有才有德的賢人。吳叔告的策論切中時弊,正好迎合理宗皇帝“中興宋室”的要求,理宗皇帝閱畢龍顏大悅,欽點吳叔告為狀元。理宗皇帝欽點吳叔告為狀元時,時任樞密院編修官兼侍右郎官的...
再如“閩中要常袞,劍外需文翁”,詩人枚舉常袞、文翁兩位歷史賢人,形象地表達了期望能有如他們一樣的賢人廣興文教的美好願望,語言簡潔典雅。②理語和禪語入詩。如《初至象郡》中“手捉而喙飲,嗜欲南北通”兩句,指出雖然地域上有南北之分,但人們對感官享受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充滿哲理的詩句使其詩歌顯出文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