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狀竹類,具長頸租短型地下莖;稈散生,直立,每節具3至多分枝;為大熊貓採食竹種之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柄長4-8厘米,徑粗0.8-1.8 (2)厘米。竿叢生,高2.5-5.5米,粗1-1.7厘米;節間一般長21-25(30)厘米,基部節間長3-5厘米,圓筒形,幼時微被白粉,平滑,竿壁厚3-5毫米;籜環較細窄,稍隆起;竿環稍隆起或在分枝節上隆起;節內長2-3毫米。竿芽半圓形,由明顯的5-9芽組成複合芽。竿每節生10-40枝,枝斜展,直徑僅約1毫米而彼此近等粗,通常除基部第1-2節可再分枝外,其餘各節一般不具次級枝。籜鞘早落,長約為節間長度的1/2-3/5,三角狀長圓形,薄革質,先端短三角狀圓形,背面被灰白色至灰黃色開展之長剛毛,縱肋紋明顯,邊緣密被長纖毛;算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圓拱形或近截形,高0.5(1)毫米;籜片直立,三角形至線狀三角形,基部與籜鞘頂端近等寬。小枝具1或2葉;葉鞘長1.2-3.2厘米,邊緣生纖毛;無葉耳,鞘口兩肩各具3-5條長為0.5-2毫米之繸毛;葉舌截形,高約0.4毫米;葉柄長約1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薄紙質,長(2-5) 4-9.4厘米,寬(4) 5-9毫米,基部楔形,下表面淡綠色,兩側均無毛,次脈2或3對,小橫脈不清晰,葉緣之一側小鋸齒稍明顯,另一側近於平滑。花枝未見。筍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50-1900米坡地之灌木林中或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產四川盆地西部山區。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彭縣銀廠溝。
主要價值
筍食用;竿劈篾可編織竹器,也是做釣魚竿的優質竹種。在四川彭縣、什邡、綿竹、安縣等地。本種是大熊貓採食的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