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鰭起點距吻端等於或略大於距尾鰭基,外緣平,鰭條末端略伸過臀鰭起點的垂直線或與之齊平。頭楔形,吻鈍。臀鰭起點距腹鰭起點明顯小於距尾鰭基,鰭條末端遠不達尾鰭基。胸鰭長約占胸、腹鰭起點間距的58-72%。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之略前或與1-2根分枝鰭條相對,距胸鰭起點明顯大於距臀鰭基後端,末端伸過肛門。肛門位置較後,距臀鰭起點約占臀鰭起點至腹鰭基後端間距的22-24%。尾鰭略凹。全身裸露無鱗,側線完全,沿側線具10-14個近圓形斑,體背具6-10個寬橫斑,背鰭具斑紋1條,尾鰭具斑紋具斑紋2條,其餘各鰭無明顯斑紋。
體延長,呈圓筒形,僅在尾鰭基附近略側扁。背緣輪廓線弧形,自吻端至背鰭起點逐漸隆起,往後逐漸下降。腹緣輪廓線較直,腹部圓。頭大,略平扁。吻略呈錐形,吻長略大於眼後頭長。眼較小,位於頭背面,腹視不可見。眼間隔寬平,明顯大於眼徑。口下位,淺弧形。上下唇厚,有較深的皺褶。上頜弧形,下頜匙狀,邊緣不銳利。須3對,較長。內則吻須後伸接近前鼻孔,外側吻須伸達前、後鼻孔間的垂直線,口角須伸達眼中央至眼後緣的兩垂直線之間。尾柄細長。其起點處的寬約等於該處的高。
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境內的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水系,朋曲河和蘇班西里河上游,西藏境內奇林湖,昂拉全錯,瑪旁雍錯,羊卓雍湖,多欽湖,泊古湖和哲古湖等湖的沿湖河流,雲南和石鼓(金沙江的一條支流)。
阿富汗的錫斯坦。
生活于海拔3000-5100米處,常見於水深流急的大河岸邊。以搖蚊小蟲和它其分昆蟲為食,每年7月份產卵。根據大理州漁業工作站2010-2011年在中江至桃園江段龍開口電站捕撈過壩項目實施結果,為常見種,在幹流與支流交匯淺水區,有一定量的種群數量分布。
耳石適合於細尾高原鰍的年齡鑑定。體長與體重關係式為W=0.9996×10-5L2.9762(R2=0.9680)。體長與耳石半徑間關係式為L=0.0027R1.7230(R2=0.9542)。四種生長方程均能反映其生長規律,其中vonBertalan-ffy生長方程表達式為Lt=246.9430(1-e-0.05964(t-0.1689));Wt=132.0300(1-e-0.05964(t-0.1689))2.9762。體重、生長曲線的拐點為18.45齡。
細尾高原鰍為雜食性魚類,食物組成主要是水生昆蟲幼蟲,著生藻類,原生動物及有機碎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