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宮(江蘇省淮安市道教宮觀)

紫霄宮(江蘇省淮安市道教宮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淮安城內古建築如文通塔鎮淮樓韓侯祠婦孺皆知,而如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淮安汽車站,原是風景勝地和著名道院的古紫霄宮,解放後則很少有人說及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霄宮
  • 地理位置:江蘇省淮安市
  • 類型:道教宮觀
  • 初建於:晉
初建於晉,相關詩句,

初建於晉

正統辛酉(1441)舉人金銑(字宗潤,號省庵,官禮部員外郎、廣信府知府)於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宮記》所載,淮安紫霄宮初建於晉,“盛於唐宋”,經元代失修,明代早期“雖有主者,不遑治理”,至正統辛酉年淮安太守楊理(耀州人)、總兵官武興(宿州人)請高士焦惟一“主其宮”,焦“精修道行”1,徒“數十人”。“公大結人天之緣,更修前後二殿兩廡三門,道房庖湢院,四周圍繚以垣牆”,“更新飾三清元帝聖像”。其時宮內“舊井湮塞,僮僕汲水道遠”。焦公於梅雪軒下掘挖,“得泉甘洌”,即後入傳說之銅井。
經過這次整修,紫霄宮面貌煥然一新,“主山隱隱隆隆,如岡如阜,客山對峙,宛如復鐘,山下有池”,“水聲冷冷,風怡波靜,倒浸林影、山之左,埤堄百垛,自北而東而南環抱委蛇。山之外,一水抱城,自南而東而北漣漪且駛。淮之勝概不外乎此。”

相關詩句

明正德戊辰(1508)進士潘塤(字伯和,號熙台,官右副御史)與友同游紫霄宮,寫下《九月登紫霄宮》詩一首:
紫霄宮紫霄宮
為揖青霞上紫霄,經秋雙鬢短蕭蕭。
風驅宿雨煙初淨,霜落高枝葉半凋。
杯酒閒情應共得,桑田塵劫幾同消。
興酣還倚雲林望,雙鶴盤旋碧海遙。
明清兩代又多次對紫霄宮進行修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安徽歙縣流寓山陽經營鹽業的商人程量越(字自遠)出資修前殿,廊廡大門,創建紫霄宮後樓,塑己小像留在紫霄官。其玄孫程鳴風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月五日到紫霄宮拜先高祖遺像,寫詩一著,描繪了當時紫霄宮的面貌,詩曰:
地勢甲城東,嵯峨太乙宮
高樓留祖跡,佳詠記仙翁。
遮殿松千尺,乾霄竹几叢。
憑欄新雪霽,城堞畫圖中。
乾隆中諸生吳進(字揖堂,號瓞die村)曾多次游紫霄宮,一次秋日傍晚再次經過紫霄宮,看到紫霄宮漸趨敗落,想到以前聽到宮中道人彈琴聲隨風飄出,賦詩一首《秋日重過紫霄宮》:
落葉舞城隅,道院柴關掩。
無人野犬吠,風亂寒鴉閃。
昔過滿松陰,煙濃翠欲染。
琴韻出深竹,隨風飄石崦。
氣肅人意舒,物趣亦不減。
尚欲步高郭,門外夕陽斂
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紫霄宮的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宮西有幾十棵大樹被毀,從富西南的依岱橋至伏龍橋韻一條河改了道,“自南而東而北”的渠水和“倒浸林影”的靚池已無跡可尋。一銅井尚在,井水甘甜,源源不斷。宮的東邊有一東向的小門,進門就看到供道士居住的朝東的三間小屋,北邊是後殿,殿前東西各有一棵多年的老松,中間是一座供燒香燭的大鐵鼎,小門往南沿牆是一片竹林,再向前便是一片空地,山坡盡處就是前殿,前門不開,北向的門裡有一座神台,神台中間是靈官像,面南兩旁亦塑有不少神像。殿前就是岳廟街,東距觀風門不遠,西過依岱橋就是東嶽廟前門。此時宮中只有道士吳九華一人,吳字三峰,善彈七弦古琴,能詩善畫。
紫霄宮
由於戰火,至解放時紫霄宮已成一片廢墟,但原嵌在紫霄宮迎門牆壁上的石碑尚存,碑上鐫七律迴文詩一首,相傳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駐足淮安紫霄宮時所題,詩曰:
宮近東城城近宮,松遮寶殿殿遮松。
月篩竹影影篩月,風弄花香香弄風。
鶴伴孤猿猿伴鶴,鐘偕暮鼓鼓偕鐘。
去上紫霄霄上去,通玄妙道道玄通。
此碑現存放在勺湖公園碑林內。
八十年代初,淮安縣人民政府在此遺址上修建了當時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汽車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