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紅芯紅薯(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特產)

紫雲紅芯紅薯(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特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雲紅芯紅薯,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雲紅芯紅薯
  • 產地名稱: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登記年份:2020
  • 品質特點:呈長紡錘形,單個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黃色,肉質淡粉色,色澤鮮亮;鮮食質脆味甜,蒸熟後通體晶瑩,薯肉淡黃色,細膩綿軟,甘甜具板栗香味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所獲榮譽,

產品介紹

紫雲紅芯紅薯呈長紡錘形,單個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黃色,肉質淡粉色,色澤鮮亮;鮮食質脆味甜,蒸熟後通體晶瑩,薯肉淡黃色,細膩綿軟,甘甜具板栗香味。

自然生態環境

2.1紫雲縣境內有優質紅薯生長的自然環境。縣內河流密布,土層深厚,土壤類型多砂質型的紅壤土與黃壤土,富含磷、鉀、矽、鐵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多在5.0-7.0之間,這正是優質紅芯薯生長需要的土壤環境。 全境廣泛分布頁岩,這種頁岩易於風化,尤其是泥質頁岩,民眾稱為“風化岩”,物理分化迅速,風化物富含磷、鉀、矽、鐵。特別是鉀,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高,因而礦物質養分較為齊全。自然肥力較高,土層中多含半風化母岩碎屑,土質泡松,通氣透水,供肥性能良好,微酸至酸性反應。這種土壤適宜紅薯的生長,故歷來有 “紅薯半年糧”的俗稱。砂岩及母質風化物中質地較細,養分含量較高的顆粒多被搬運堆積在坡台地,形成的耕地土壤以黃壤黃棕壤為主。這類土壤質地適中,疏鬆通氣。水、肥、氣、熱協調。有機質及磷、鉀含量豐富。養分轉化迅速,土壤供肥性好。 2.2紫雲縣境內境內著名的“北盤江低熱河谷氣候”提供紅薯生長和紅薯冬粉加工的氣候環境,降水充沛,有利於紅薯快速生長,植物生長積溫高,方便於優質紅芯薯生長。 紫雲縣地處黔中腹地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縣境內多河谷平壩和山問谷地,常成為冷暖氣團迴旋儲積之地,故形成特有的貴州高原“壩子氣候”,該氣候有以下特點:首先是冬夏季節長,溫差大,冬季溫涼,夏季炎熱。冬季從小雪至驚蟄,約l00天,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5℃。夏季從立夏至秋分,約145天,是四季中最長的一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28℃。其次是雲霧多,日照少,日照率低,但較集中。最後是雨日多,雨量大,降水集中,濕熱同季。連續降雨日數一般3—5天。春夏之交可達26天之久,年均降水量一般1300毫米左右。結合紅薯生長的溫度條件分析:塊根萌芽與溫度的關係,萌芽最低溫度16~18℃,適宜溫度28~32℃,超過35℃萌芽受抑制。蔓葉生長與溫度的關係,最適溫度21~26℃,低於15℃生長停止,高於38℃生長受抑制。根生長與溫度的關係,不定根的發生要求地溫15℃以上,在15~30℃的範圍內,溫度越高髮根越快。塊根形成的適宜地溫21~29℃,低於20℃或高於32℃均不利塊根形成;塊根膨大的適宜溫度為22~23℃,膨大的最低溫度為16~18℃。良好的氣候條件形成了紅芯紅薯的優良品質。

地域範圍

紫雲縣所轄五峰街道、松山街道、貓營鎮、板當鎮、壩羊鎮、格凸河鎮、四大寨鄉、宗地鎮、猴場鎮、大營鎮、白石岩鄉共2個街道、7個鎮、2個鄉、147個行政村。保護範圍東至板當鎮尅混村,南至大營鎮打哇坪村,西至白石岩鄉新馳村,北至貓營鎮黃土村。地理坐標:東經105°55′~106°29′,北緯25°21′~26°03′。保護規模:面積2000公頃,產量2.4萬噸,產值14400萬元。

產品品質特徵

4.1外在感官特徵:呈長紡錘形,單個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黃色,肉質淡粉色,色澤鮮亮;鮮食質脆味甜,蒸熟後通體晶瑩,薯肉淡黃色,細膩綿軟,甘甜具板栗香味。 4.2內在品質:澱粉≥19.0%、粗纖維≤1.5%、還原糖(以葡萄糖計)≥1.0%。 4.3安全要求:紫雲紅芯紅薯質量安全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以及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3.1 培育壯苗 3.1.1 苗床準備 選擇向陽、背風、土層深厚的地塊作苗床,在土壤含水量適中、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苗床製作,苗床寬120 cm,深20~30 cm,犁地時施入腐熟農家肥1000kg/畝與土混勻作底肥,蓋細土待用。 3.1.2 播種 3月中旬播種育苗,按行株距60cm×20cm平放在苗床上,蓋2~3cm厚細土,噴水澆透苗床,然後覆蓋地膜,四周用細土壓實。 3.1.3 苗床管理 播種後苗床管理主要抓好保溫、通風、保濕等措施。出苗後要防止高溫灼傷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出苗和防病。如苗床過乾,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當苗高10~15cm時,可進行第1次追肥,用稀釋的人糞尿追施,結合追肥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待苗長到8~10個節段時,就可以進行移栽扦插。 3.2 移栽 3.2.1 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砂質土壤,翻犁。 3.2.2 施肥 紫雲紅芯薯生長期長、需肥量大。按照“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用量800~1000kg/畝,整地時一併施入。忌施尿素,避免薯塊旺長、畸形,提高商品性。 3.2.3 起壟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薯藤,採用大壟雙行種植,壟寬60cm,壟高30cm。 3.2.4 栽插 採用水平栽插法,每壟栽插2行,株距10~15cm,扦插密度6000株/畝。扦插方法以平插為宜,即起壟後在壟上平開5cm的淺溝,將長30cm左右的薯藤沿溝擺放,壓實第1節,用鬆土覆蓋2~4節,留第5節及葉片在外不蓋土。栽插入土各節分布在土面下5cm左右深的淺土層。 3.3 田間管理 3.3.1 前期管理 發現缺株斷行現象及時用大苗補栽,保證密度。扦插後30~40d進行1次中耕。在肥水條件較好、長勢旺的地塊將薯苗摘頂,促進莖基部分枝,有利於多結薯。 3.3.2 除草 在中後期一般小草生長受到抑制,主要危害是高桿雜草,要及時拔除。雜草太多不但爭奪養分,還遮擋陽光影響光合作用,造成藤蔓間通風透氣差,養分積累少,產量受到嚴重影響。 3.3.3 適當控制生長 中後期藤蔓生長已經成形,如果太旺盛將會影響養分向地下部轉移,進而影響薯塊產量,可適當噴施縮節胺等調節劑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塊根物質積累,提高產量。 3.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應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防治。 3.4.1 防治對象 紅薯黑斑病、枯萎病、根腐病、紅薯線蟲病、紅薯天蛾、捲葉蛾、地下害蟲、蚜蟲等。 3.4.2 物理防治 宜利用燈光、色彩、糖醋液誘殺害蟲,利用昆蟲性激素檢測、迷向或誘捕防治害蟲。 3.4.3 生物防治 天敵:保護或釋放天敵昆蟲。 性激素:對部分害蟲可使用規模化生產的害蟲性信息素。 3.4.3 化學防治 應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3.5 採收貯藏 紫雲紅芯薯適宜收穫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應選擇在霜降前晴朗天氣收穫。收穫時要輕刨、輕拿、輕裝、輕運,儘量避免和減少機械損傷。剔除爛薯,晾幾天后再入窖。入窖初期要通風散熱、散濕,避免“發汗”,入冬後用稻草蓋好,密封保溫,窖內溫度保持在 11~14℃。 3.6 生產記錄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防治對象、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名稱、方式、數量等。

包裝標識規定

紫雲紅芯紅薯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後,其保護地域範圍內的紫雲紅芯紅薯生產經營者,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簽訂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後,方可在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要保證經農業部批准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使用和市場聲譽。要支持質量檢測監督人員的工作。確保農產品地理標誌不失控,不挪用,不向非農產品標誌人轉讓、出售、饋贈和使用本標誌。

所獲榮譽

2021年4月,入選2021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