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茶葉研究所

紫陽縣茶葉研究所

該研究所位於紫陽縣瓦房店,始建於1953年,是我國建立較早的、安康地區唯一的一個茶葉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陽縣茶葉研究所
  • 所在地:紫陽縣瓦房店
  • 創建時間:1953年
  • 類別:茶葉科研機構
基本情況,歷任領導人,工作成就,現狀,

基本情況

紫陽縣茶葉研究所,前身是安康專區茶葉指導所(1959年更名為安康專區茶葉試驗站),始建於1953年。是我國建立較早的、安康地區唯一的一個茶葉科研機構。位於紫陽縣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瓦房店。
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農業廳1953年3月28日第143號通知成立,屬廳管機構。
其宗旨是:迅速恢復和發展茶葉生產,以滿足內外銷的需要,在加強領導的前提下,實行有計畫的生產,普及技術,以提高茶葉的質量。
第一任主任由紫陽縣縣長屈光兼任,技術人員由農業部、省農業廳安徽大學南昌大學、江西省農業專科學校、浙江省台州農校、儀祉農校、漢中農校調入,技術力量雄厚。
1959年更名為安康專區茶葉試驗站,站長相繼由紫陽縣縣長程林、蔡俊卿兼任,業務工作由副主任饒輝負責。站內科技人員、專業幹部增加到19人,工人27人,半脫產茶業輔導員30人,業務上以茶葉科研和生產示範為主,站內設有栽培、育種、植保等科研課題,並在紫陽城關、紅椿、雙河、毛壩、蒿坪、安康(今漢濱)流水、嵐皋佐龍、平利三里埡等地設立8個示範推廣基點。並與全國15個省的茶葉科研教學單位有聯繫,經常參加全國性的學術活動,互相交流情報資料。
1960年,安康專署以茶葉試驗站為教學基地開辦半工半讀茶葉學校,1961年停辦,1962年精簡,技術幹部僅留3人。
1965年11月,副主任饒輝調離,專署任命楊恩鴻、何耀水接替,由於“文化大革命“開始均未到職。
1971年,安康專區茶葉試驗站移交給紫陽縣管轄,更名為紫陽縣茶葉試驗站,屬縣林特局所屬的一個鄉級機構。

歷任領導人

屈光、魏淵博、胡海寬、張世清、王道文、李軍、胡興禮、陳華、紀道林等。

工作成就

該所成立以來,認真組織科技人員開展了衰老低產茶園改造研究、茶園豐產優質栽培技術研究、茶樹凍害調查研究、茶樹病蟲害調查研究、茶樹品種資源調查研究、茶樹良種選育、茶葉區劃研究、制茶及茶葉品質研究等項研究工作。1984年曾承擔陝西省秦巴山區協作課題茶葉協作組的組長單位,積極承擔省、地下達的科研任務,並多次協助省、地、縣舉辦茶葉技術培訓班,編印了《茶葉生產技術》茶訓班專門教材,為本省安康、漢中、商洛、西安四地(市)及甘肅省隴南地區(康縣、徽縣)先後培訓初級技術人員2000餘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紫陽縣茶葉試驗站有茶園200畝,其中豐產園、品種園、試驗研究園23畝,初制廠一座,,由於科技人員陸續調離,站內精力主要疲於常年生產。1989年4月縣政府通知成立紫陽縣茶葉局,茶葉試驗站更名為茶葉研究所。
在“提高毛尖品質研究”技術的推廣,邱紅英等青年科技人員創製的紫陽銀針通過地區級鑑定,並在1991、1992兩年中國西部地區名茶評比中獲“陸羽杯”名茶獎。由於名茶開發,茶葉質量普遍提高,茶葉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現狀

二十一世紀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葉研究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0萬元,修通了茶山水泥硬底公路2公里和步行梯道,並全面進行了綠化、美化,建成了“抱朴園”茶藝館,改建了有機茶加工車間,精製加工車間,遊客炒制車間,全所資產總值已達960萬元。
茶葉研究所十分注重標準化管理和產品質量監控,建立了運行有效、管理規範的各種標準化規章和技術操作規程,經安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各類產品質量均符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的《天然富硒茶標準綜合體》的要求。產品主銷西安、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由於茶豐林茂、環境優美,已形成集茶山風光、茶藝表演、餐飲娛樂、休閒品茗於一體的旅遊景點,是陝西省旅遊局確定的省級旅遊重點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