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菌核病

紫蘇菌核病

菌核病由核盤菌屬(Sclerotinia)、鏈核盤菌屬 (Monilinia)、絲核屬(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屬(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紫蘇菌核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和葉片,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蘇菌核病
  • 外文名:Sclerotinia
  • 防治方法:藥物防治和加強田間管理
  • 危害症狀:莖染病
  • 病原:由核盤菌屬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 預防:在小苗時期
危害症狀,發病原因及侵染途徑,防治方法,藥物防治,田間管理,

危害症狀

紫蘇菌核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和葉片,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苗期染病,在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的病斑,後腐爛或猝倒;莖染病,發病部位主要在莖基部和莖分杈處,發病初始產生水浸狀斑,擴大後呈淡褐色,病莖軟腐縱裂,病部以上莖桿和葉凋萎枯死,濕度高時病部長出一層白色綿絮狀菌絲體,受害後莖稈內髓部受破壞,發病末期腐爛而中空,剝開可見白色菌絲體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糞狀,圓形或不規則形,早期白色,以後外部變為黑色,內部白色;葉片染病,初呈水浸狀斑,擴大後成灰褐色近圓形大斑,邊緣不明顯,病部軟腐,並產生白色綿絮狀菌絲,發病嚴重時產生黑色鼠糞狀菌核。

發病原因及侵染途徑


紫蘇菌核病對水分要求較高,相對濕度高於85%,溫度在15~20℃利於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侵入及子囊盤產生。在北方設施內一般在10月份至次年2月份發生,由於紫蘇好水,而且冬季棚室內濕度高,利於菌核病的發生以及流行,因此,低溫、濕度大或多雨雪的的時期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時間短,數量多,在低溫時期需積極預防。
該病害屬分生孢子氣傳病害類型,其特點是以氣傳的分生孢子從株體傷口和衰老葉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觸進行再侵染,侵入後迅速引起植物組織壞死。典型症狀是莖、葉等迅速腐爛,有時葉部呈壞死斑點。

防治方法

藥物防治

在連續陰雨天氣條件下,使用煙燻劑熏棚(根據實際情況,不影響檢測標準的前提下使用),天氣轉晴後再按照上述治療方案連續用藥兩天即可。

田間管理


(1)選用良種,嚴把育苗關:選用無毒種子、種苗,在育苗或栽培前使用煙燻劑對設施熏蒸,殺滅病原菌,減少傳播源。
(2)清潔田園:定植前要清除溫室內殘茬及枯枝敗葉,然後深耕翻地。發病前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枝和下部黃葉、老葉,帶到室外深埋或燒毀,保持溫室清潔,減少初侵染源。
(3)降低溫室內濕度:高壟栽培,採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忌陰雨天澆水,可有效降低室內濕度。另外,在壟溝里舖一層黑色薄膜,不僅可緩釋地表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溫,緩和作物根系土壤氣溫變化。
(5)及時通風:在晴天上午及時打開通風口放風,降低棚室內濕度,在陰雨天氣時減少防風時間,避免增大棚室內濕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