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藥莢蒾

紫藥莢蒾

紫藥莢蒾 (學名:Viburnum prattii Graebn)為 忍冬科莢蒾屬中的灌木或小喬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生於海拔2700—3500米的山坡針闊葉混交林或灌叢中;主要分布於雲南、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四川、貴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幼枝褐色,初時被長毛,老枝紫褐色,無毛;冬芽芽鱗被長毛。葉片膜狀紙質至紙質,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至狹長圓形,長6—14厘米,寬3—9厘米,先端漸尖至鈍形,基部楔形、鈍形至圓形,邊緣有銳鋸齒,齒尖具硬尖頭,葉面暗綠色,初時疏生白色單毛及黃褐色腺點,後漸無毛,背面淡綠色,全面散布腺點,並且尤其是沿脈上較密生簇狀毛,脈腋常有簇聚毛,側脈每邊7—9條,近邊緣分枝伸達齒端,與中脈在葉面略凹陷,在背面突起;葉柄長1—2.5厘米,腹面具槽,初被長毛,後變無毛。聚傘狀圓錐花序於枝或有一對葉的側生小枝上頂生,長(5—)7.5—10厘米或較短,具少數至多數花,有梗,總梗長約為花序長之半或略短,被簇狀毛;苞片和小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外被簇狀毛,內無毛,宿存;花生於序軸的第一級至第三級分枝上;萼筒倒錐柱形,長約2.5毫米,有簇狀毛或無毛,萼檐寬大,具5齒,齒寬卵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冠白色至粉紅色,高腳杯狀,冠筒長5—6毫米,花冠裂片寬卵形,長約1.5毫米;雄蕊5,著生於花冠的喉部,高出於花冠裂片,花葯紫堇色;花柱略超出花萼。核果橢圓形,長約6毫米,紅色而後變黑色;核有1條深腹溝。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700—3500米的山坡針闊葉混交林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四川、貴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