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葛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方》卷十二。主治諸熱不調,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宿食痰飲,食吐逆;上氣咳嗽,咽喉鳴,短氣;黃疸,久瘧,面腫,四肢煩重,身浮腫,坐起體重;熱病濕(匿蟲)下部癢,大腸出,熱淋,關格不通,下利顏色不定;贏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體瘡癢,身體斑駁;從高墜下絕傷;墜胎後傷損血,皮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
基本介紹
- 名稱:紫葛丸
- 出處:《千金方》卷十二
- 組成:紫葛、石膏、人參、丹參、細辛、紫參、苦參、玄參、齊鹽、代赭、蓯蓉、巴豆、烏頭、乾薑、桂心、獨活
- 主治:諸熱不調,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宿食痰飲,食吐逆;上氣咳嗽,咽喉鳴,短氣;黃疸,久瘧,面腫,四肢煩重,身浮腫,坐起體重;熱病濕(匿蟲)下部癢,大腸出,熱淋,關格不通,下利顏色不定;贏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體瘡癢,身體斑駁;從高墜下絕傷;墜胎後傷損血,皮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紫葛、石膏、人參、丹參、細辛、紫參、苦參、玄參、齊鹽、代赭、蓯蓉、巴豆、烏頭各三分,乾薑、桂心、獨活各五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六丸,食前三丸,食後三丸。若覺體中大熱,各減一丸服之。服藥後十日,得利黃白汁大佳。婦人食前、食後只服二丸。兩歲以下兒服米粒大。
主治
諸熱不調,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宿食痰飲,食吐逆;上氣咳嗽,咽喉鳴,短氣;黃疸,久瘧,面腫,四肢煩重,身浮腫,坐起體重;熱病濕(匿蟲)下部癢,大腸出,熱淋,關格不通,下利顏色不定;贏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體瘡癢,身體斑駁;從高墜下絕傷;墜胎後傷損血,皮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
使用注意
忌五辛、豬、雞、魚、蒜。
附方
名稱:紫葛丸
組成:紫葛、赤芍藥、枯梗、紫菀、木香、訶黎勒、郁李仁、川大黃、牽牛子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木通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癖氣,脅下硬痛,心煩,不能食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
名稱:紫葛丸
組成:紫葛、菴子、牛膝、桃仁、水蛭、赤芍藥、鱉甲、牡丹皮、瞿麥穗、桂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空腹煎茅根、檳榔湯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月水不通,臍下結塊,漸覺瘦不能飲食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名稱:紫葛散
組成:紫葛、鱉甲、桂心、牛膝、京三棱、桃仁、虻蟲、蒲黃、當歸、赤芍藥、木香、牡丹、芎藭、川大黃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主治:婦人月水不通,腹內有塊,發來攻心腹,療刺疼痛,吃食全少,四肢贏瘦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
名稱:紫蔻丸
組成:紅人參、陳皮、雲苓、丁香、焦術、紫蔻、本色沉香、焦楂、萊菔子、草蔻、廣木香、香附、藿香、榔片、廣砂仁、神曲、麥芽、枳殼、甘草、官桂、良姜、青皮
用法:上為細面,煉蜜為丸,二錢重,蠟皮封。每服一丸,每日早、晚用薑湯送下
主治:胃弱,食欲不振,食後悶滿,噯氣不舒,顏面黃瘦,或暴飲暴食,呃逆脘悶,噁心嘔吐,嘈雜吞酸,消化不良,氣滯胃痛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功用:健胃助消化
名稱:紫精丹
組成:硫磺、針砂
用法:上與硫黃同研令勻,用湯二升拌之,候冷,便去其水,入固濟了瓶子中,初用文火養令熱徹,次用大火煅令通赤,候冷,又細研,用熱水淘取濃者,不取在下著底者,如是飛十遍以來,澄濾得盡,並卻針砂,然後用重抄紙於灰上鋪,泣乾,已無火毒,用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茶、酒任下
主治:一切風及積冷氣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五
功用:暖臍腹,止疼痛
名稱:紫葛飲
組成:紫葛、大戟、黑牽牛、大黃、木香、乳香、檳榔
用法:上七味,除乳香外,為粗末,拌勻。每服三錢匕,童便、酒各半盞,蔥白三寸,蜀椒二十枚,煎至六分,去滓,臨臥溫服。至來日早取下赤汁效,第一服病減五分,次日第二服必安
主治:腳氣風毒與髒氣相擊,心腹急脹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紫葛丸治寒熱不調而為方後諸病,故用巴豆、姜、桂、烏頭以破寒積;紫葛、石膏、石鹽、苦、紫、丹、元四參以散熱結;獨活、細辛以通經絡;代赭治賊風、鬼疰、蟲毒;蓯蓉止莖中寒熱痛,人參以助諸藥之力;但紫葛藥肆罕得,宜以紫菀代之,以本經專主胸中寒熱結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