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羅蘭枯萎病是一種植物病害,紫羅蘭感染枯萎病後,全株發病,初為下葉的葉脈退色變黃,葉脈變黃的順序是由下葉往上葉發展,下葉整個黃化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羅蘭枯萎病
- 主要危害作物:紫羅蘭
- 主要為害部位:全株
- 病原分類地位:鐮孢菌
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紫羅蘭感染枯萎病後,全株發病,初為下葉的葉脈退色變黃,葉脈變黃的順序是由下葉往上葉發展,下葉整個黃化枯死,低溫栽培時,下葉症狀與缺乏營養元素症狀相似。溫度高時,可轉成急性症狀,整株枯萎或植株一半凋萎,接著枯死。橫切莖基部可看到維管束變為褐色。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ahl f. sp. Conglutinans(Wollenweber)-Snyder et Hansen。
發生規律
(1)該病菌在土溫28℃時易侵染植株發病,在33℃以上或21℃以下時不利發病。
(2)土壤板結,透水性差,及有根線蟲為害的傷口,枯萎病加重。
防治方法
(1)輪作與施肥 實行3-4年的輪作。基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撒施放均勻,以免發生燒根造成傷口。
(2)在初見病株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灌注植株根部周圍土壤,每株灌藥液300毫升,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