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出 開宗
第二出 友集
第三出 探春
第四出 換馬
第五出 縱姬
第六出 審音
第七出 遊仙
第八出 訪舊
第九出 托媒
第十齣 巧探
第十一出 下定
第十二出 捧盒
第十三出 納聘
第十四出 假駿
第十五出 就婚
第十六出 協賀
第十七出 拾簫
第十八出 賜簫
第十九出 詔歸
第二十齣 勝游
第二十一出 及第
第二十二出 惜別
第二十三出 話別
第二十四出 送別
第二十五出 征途
第二十六出 抵塞
第二十七出 幽思
第二十八出 夷訌
第二十九出 心香
第三十齣 留鎮
第三十一出 皈依
第三十二出 邊思
第三十三出 出山
第三十四出 巧合
主要情節
李益想要婚娶,經鮑四娘引見,在上元節拾簫與
霍小玉相識。鮑四娘為兩人做媒,兩人很快成親。婚後,李益前去應試,考取狀元,隨軍出征,去邊關為官,得勝回朝。在乞巧之夜兩人歡聚。
選段欣賞
第十二出
捧盒
【六么令】〔櫻桃捧盒上〕粉香花氣。玉人兒沒得參差。秋眉換綠咱愁思。紅梅上。紫流鸝。聲聲叫得人心碎。聲聲叫得人心碎。
櫻桃過處有人覷。苦跟著郡主不得遊戲。今纔在御道走哩。這粉梅花黃鶯兒都是嬌滴滴的。空便偷閒耍半會。將盒兒放在草里。踭上樹去。摘這花兒。打著鶯兒。看待怎的。〔上樹打鶯科四娘上〕
【前腔】多才人地。配紅樓恰的相宜。淺春庭院報花期。靑綺陌。步香吹。金光玉艷平蕪起。金光玉艷平蕪起。
呀。緣何草間光色異常。是誰家妝盒。忘在此間。〔開看科〕有金鏡玉釵在內。不知出在誰家。想鏡背有款識。上鏤著隴西李相國。天寶五年五月五日。楊子江心鑄。看釵股上鐫得有四字。狄道縣君。呀。隴西李相國。不知是誰。我今正去回李十郞親事的話。就將此兩件去問他。想他知道。〔四娘作行科〕玉吐藍田氣。金舒草埓光。非經問南陌。定是覓東床。〔桃在樹上見叫科〕鮑四娘。你偷我盒兒那裡去。〔四娘〕你是霍府鄭櫻桃。緣何在梅樹上坐。〔櫻桃〕我在這裡等作媒。〔四娘〕休閒說。下來問你。〔桃作遶梅樹走介四娘〕這是怎的。〔櫻桃〕這叫做走媒。〔四娘〕閒說。且問你。為甚的鄭六娘放你出來。
【步步嬌】〔櫻桃〕老夫人呵。聽說李郞才貌多奇異。敎我閒尋覓。只為怕他兩事。怕他有個人兒在隴西。又怕他靑春作伴還鄉去。因此上喬作卿卿女兒。鵲橋相仔細。
〔四娘〕還是鄭六娘老成。我到不曾訪得他。他如何講。
【前腔】〔櫻桃〕他說一生消渴藍橋水。沒得甌兒吸。〔四娘〕這等是初婚了。〔櫻桃〕趁比翼。睡交枝。阿婆和女同家計。〔四娘〕這等是他在京師了。他問你甚么來。〔櫻桃〕他問我郡主的心兒怎的。〔四娘〕你怎的答他。〔櫻桃〕俺說他的心怎的問我。問取黏腰細衣。來時有些濕。
〔四娘〕諢話。這盒的金鏡玉釵。敢是李十郞的。〔櫻桃〕便是。
【前腔】是他夫人相國生留取。寶氣紛尤異。〔四娘〕緣何把與你。〔櫻桃〕他說咱眞是你的女兒。將來與你送過府里作聘。開金縷。系紅絲。有這樣郞君。老夫人和郡主呵。多嬌阿母心應許。只是一件。我家郡主有些作樣。咱是侍女。不好弄他。還是你同回去。開了盒兒。扯定郡主。對了這鏡。簪上這釵。笑他一會。氳他對鏡簪釵。問他喜不喜。
〔四娘〕你為何走上梅樹去。
【前腔】〔櫻桃〕為那鶯兒咔碎紅梅雨。打起鶯兒去。四娘。你與郡主成了人。咱也長大了。你也尋個十郞這般對兒與我。〔四娘〕呸。那裡討。〔櫻桃〕也罷。今日到十郞書院。見他家靑兒。到也眉目乾淨愛人子。不如明日十郞到我府中。高低把靑兒舍與我罷。四娘方便。小靑哥。俊俏兒。〔四娘〕靑兒是那十四五歲的。會幹些甚么事。要他。〔櫻桃〕終不然就要幹得大事。也有大的日子。些兒也是男兒氣。四娘。你作快講。奴家有這般貌。若沒有主兒。十郞到家。定要郡主吃醋。有靑哥時。免得半夜鸕鶿。踮步摸魚兒。
〔四娘〕你要一個。你家浣紗也要一個。〔櫻桃〕那十郞灶下養有個炊火的。聽得喚做烏兒。便舍與他。〔四娘〕醜的便厝與別人。休閒話。且同到府里去。
【縷縷金】花信緊。乳鶯啼。碎影篩紅陣。點春池。半為朱顏苦。閒尋舊事。香衫畫襗有情時。回顰向閨里。
〔櫻桃〕四娘。望見俺府里了。郡主獨在紅樓。望俺回話。你到府中。且將盒兒捧在東廂亭子坐著。待俺說與郡主來請你。
帝城文物艷靑春。
寶鏡珠華下玉人。
為轉嬌鶯出琪樹。
評價
《紫簫記》的基本情節因襲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最大的不同是將主人公李益(李十郎)的負約致霍小玉於死的悲劇結尾改為喜劇收場。當時湯顯祖閱歷不深,創作經驗不足。全劇缺乏真實的矛盾衝突,結構臃腫,情節蕪蔓。但這一作品是一次很好的“試刀”,為《紫釵記》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紫釵記》在《紫簫記》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最顯著的就是將定情信物由紫簫改為紫釵。在情節上,也增加了更多的衝突,塑造了盧太尉這個反面人物來凸顯矛盾衝突,這一人物的出現,讓《紫簫記》的鬆散的人物關係立馬變得緊張起來。作者拉長了劇作的時間長度,讓李益和霍小玉分別的時間加上,兩人的誤會加深,以此增加情節的曲折性。
《紫釵記》的情節轉折源於黃衫客的出現,這一人物也是《紫簫記》中沒有的。湯顯祖沒有把處治盧太尉的期望。寄託於聖主清官,而是寄託於行蹤無定的草莽英雄,正是耐人尋味處。是不是湯顯祖在宦海浮沉之後,對黑沉沉的現實已缺乏興趣,而把期望寄託於神、仙、俠客之類了呢?比起《紫簫記》逃避紅塵入中修道的杜黃裳、霍王來,黃衫客之出現,應是作者思想境界的一個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