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築之道》是故宮出版社出版圖書。
《紫禁城建築之道》是故宮出版社出版圖書。
《紫禁城建築之道》是故宮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紫禁城建築之道》的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子林,這是一本研究紫禁城營建思想的力作。紫禁城有著豐富的建築語言,強調秩序、比例和對稱原則。中軸是建築的脊樑,是支撐整個宮殿的...
2017年3月16日,由故宮博物館舉辦的“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館東華門和東南角樓開幕。中文名 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 地點 故宮博物館 開幕時間 2017年3月16日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館 展覽介紹 無論紫禁城的營造,還是普通大眾生活中五行八作的建造成果,其背後無不閃過設計者的身影,無...
北京故宮(The Imperial Palace [88])位於中國北京市,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房間8707間 [88]。 故宮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
《八大作》是故宮博物院出品,黃奮越導演的以“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為主要內容的8集系列微紀錄片,於2020年8月20日起在網路上線。該片通過每集5分鐘左右的內容,向觀眾呈現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畫作、裱糊作的“八大作”在紫禁城中建造和修繕中的工藝技法和套用實踐。劇情簡介 1420年,...
經考古發掘,“應天門”形制為北京故宮宮城正門“午門”之最初原型。天宮:即“明堂”,初號“萬象神宮”,重建後曰“通天宮”。史上體量最大之木構建築,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約88米,唐代建築技術之巔峰巨作;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禮制建築,開創了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為北京天壇“...
“紫宮”所指的就是紫微宮,即紫微垣天宮,是紫禁文化的起源和出處,是皇家宮殿參考的設計母版。秦始皇營造阿房宮,更是世界宮殿建築奇觀,《阿房宮賦》對其進行精彩描述。阿房宮是中國古代宮殿建造集大成者。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是中國史上大宮殿群——上林苑的締造者。作為大漢盛世的標誌,漢武帝曾在上林苑訓練...
內皇城,內城牆是正陽、朝陽、阜成、安定門一圈。再向內是皇城,皇城內是紫禁城。紫禁城內還有套牆,不過是宮牆了。由來 北京是由四圈套著的城牆組成的城牆城防體系。外城牆是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半圈,北邊、西邊雖有元大都的土城但與外城牆無關。其實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城,而皇城其實應該叫外皇城,...
《解讀故宮:一座宮殿的歷史和建築》介紹了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皇宮中歷史最悠久、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皇宮。北京紫禁城雖然在明、清兩代一直不斷地營建、重建、改建、擴建,但它基本規模仍然是明永樂時期所確定的紫禁城,仍能看到許多明代的古建築。這是彌足珍貴的。《解讀故宮:一座宮殿的歷史和建築》...
中軸線的北端依次有隆恩殿、方城等主要建築,一律坐北朝南。中軸線的頂端是橫行的山脈,組成丁字形。中軸線的兩旁都是成對的建築,如望柱、壬午,彼此呼應。比如清東陵整個陵區的山川景物,皆由從昌瑞山到金星山的神道(中軸線)所左右,大小數十座建築物沿神道排列配合有序,蔚為壯觀。紫禁城的古建築群更是注重...
《故宮建築細探》是一本202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乾。內容簡介 本書從“建造與部件”“生活與休閒”“布局與風水”“特別的單體建築”四個角度深挖故宮古建築中的“秘密”。“秘密”一方面是指故宮古建築中隱藏的不為人所知的關於建築科學的知識、古建築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指被...
紫禁城建築正是運用了這種對比規律,在藍天下用一色金黃色琉璃瓦,用青綠彩畫和大紅的柱子、門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藍與黃、綠與紅、白與黑之間的強烈對比,造成了宮殿建築極為富麗堂皇的總體效果。除色彩和裝飾之外,建築藝術還體現建築形態上。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天寧寺塔造型優美,有嚴格的比例...
這種以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國古代“五門三朝”制度的影響,有利於突出皇宮建築威嚴肅穆的特點。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東西北三面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檐黃瓦廡殿頂。東西城台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
摛藻堂位於故宮御花園內東北部、堆秀山東側,是乾隆年間修建的,主要曾用於貯藏《四庫全書薈要》,其中摛是傳揚、鋪展的意思,“摛藻”意為弘揚文化。基本簡介 該建築依牆面南,面闊五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堂西牆辟有一小門,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室內放置書架,為宮中藏書之所。
元大都城市建設分為南、北兩部分,形成了以“中心閣”為分界點的南北兩條中軸線。北側中軸線由鐘鼓樓向北延伸至萬寧寺;南側中軸線以宮城為核心,北起大天壽萬寧宮的中心閣,向南經萬寧橋,穿過宮城的後載門、崇天門和皇城的靈星門,直達麗正門,全長大約3.7公里。南側的中軸線串聯了城門、宮苑、園囿等重要建築...
傳心殿(Chuanxin Hall),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清代皇帝御經筵前行“祭告禮”之處,是舊時北京城“五壇八廟”之一。傳心殿是一組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祭祀性建築,整個院落南北長100米,東西寬25米,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從南向北分別由治牲所、景行門、...
建築構件名。即圍欄柱石的頂端。圍欄是用欄板及欄柱構合而成,其欄柱即稱望柱。望柱之頂端雕刻成一定的形狀,稱為望柱頭,其構制形式均摹仿宋元以來木質圍欄。建築構件名 大內望柱頭即圍欄柱石的頂端。明清大內(即紫禁城) 的宮門、殿座和園林里的亭台樓閣等建築的基座和橋樑的兩旁,都用白石之欄圍護,稱為...
元至元四年(1267)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舊城東北營建新城,劉秉忠為總設計師,郭守敬負責水源方面的設計,按照《周禮·考工記》中關於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設計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城牆、蕭牆(即皇城牆)、大內宮殿等建築完成,其中城牆方圓28.5公里,黃土夯成,共設11門,西牆北門及為和義門.城門北側設有水關,郭守敬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