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又稱紫微山。因位於海寧市治硤石之西,與東山(沈山)並峙,故名。
基本介紹
景觀,歷史,
景觀
西山是硤石“二山夾一水”獨特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濃厚的神話色彩。園內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琉璃飛檐、雕樑畫棟的白鶴亭、三角亭、雛鳳亭、和平亭、半邊亭掩映於綠蔭深處。義士亭、九曲長廊、曲徑通幽、人仙境游、煙霞洞、八仙台等景點點綴于山間。西山山頂的紫薇閣,是海寧市標誌性建築,整個建築極具文化氣息和旅遊觀賞價值。這裡還有近代著名詩人徐志摩墓,墓是八十年代中期重建,墓碑則是舊墓上唯一的遺存,人為破壞的痕跡,也依稀可見,位於白水泉畔萬石窩。
寺前有唐代鹹通十五年(874年)所建的兩座石經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西山已闢為公園。山上有紫薇閣。白水泉畔有近代著名詩人徐志摩與藝術家錢君陶之墓。南麓有張宗祥故居及徐邦達藝術館,西麓有海寧市博物館與錢君陶藝術研究館。
歷史
西山又名紫微山。因位於海寧市治硤石之西,與東山(沈山)並峙,故名。山高46米,景色宜人。明初詩人貝瓊(清江)曾譽為“海昌第一峰”。或云:西山古為硤石山,嘉慶重修《一統志》及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均持此說,稱:“硤石山,即紫微山也。”而據明趙維寰《寧志備考》、清代范驤《海寧縣誌略》及周廣業《寧志余聞》等地方典藉考證,則認為硤石山是西山與東山的合稱。據舊志云:“峽石本兩山相連,相傳秦始皇時鑿開,遂分為東,西二山。”似以後說為是。
紫微之名,相傳得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明萬曆《杭州府志》云:“唐中書舍人白居易登此山,望硤石湖。中書本紫微省,因名。”舊時其地有白刺史祠,並有碑刻。明代孫一元詠《紫微山》詩中亦有“白傅斷碑樵斧礪”之句。明刻本《杭州府志勝》(殘本)中稱:“審山之西為紫微山,舊名硤石山,與贊山相對。唐中書省白居易嘗登此山望硤石湖。後人以中書為紫微省,因改今名。”又據南宋《鹹淳臨安志》及明趙維寰《寧志備考》所載:“舊志:唐紫微舍人劉禹錫作刺史時,行縣至是山,望硤石湖,因名。今半山有碑,鐫‘紫微山’三字(按禹錫未嘗為杭州刺史,惟白居易、裴夷直自中書舍人出守。舊志誤也)。”邑人王國維在其《乾隆通志考異殘稿》中亦認為,言劉禹錫為杭州刺史之說有誤。清王德浩《硤川續志》還載有“唐長慶三年(823年)白居易刺杭,秋八月登山望硤石湖,作詩勒石”之說,不知引自何書。此外,對這山名的來歷也有其他解釋,如元代范槨《宋宣撫使沈正傳》中云:“紫薇俗稱西山,蓋取夷齊之義。”實則諸說皆有待進一步作深入考證。
據清末民初之《海寧州志稿》記載:“光緒十一年乙酉冬十二月(1886年初),硤石紫微山下吳伯欽家“頤園”中,鑿池得碑,鐫曰:《唐故吳郡朱府君墓志銘》,銘文中有:‘公諱陽,字正中……今為杭州鹽官縣人也……以永貞元年(805年)歿於此邑長平鄉之私第……其年十月廿日,窆於此鄉紫微山建塋’。”據此,則可知紫微山之名,在舊傳白居易來此之前,已早有之,可正舊志之誤。
據明末董谷的《碧里雜存》記載,明代“正德甲戌(1514年),硤石沈祏於紫薇山土中得異石無數,如斧鉞者、圭璧者、方者、圓者、短而長者……各有圓竅……見者珍之,皆以為霹靂砧而藏之”,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先民定居。西山原有白水泉、紫微洞、煙霞洞,八仙台、葛洪丹井等不少勝跡。自唐代白居易、章孝標以來。並有不少騷人墨客題詠。由於年深月久,部分名跡已湮沒無聞。位於西山南麓的惠力寺,始建於東晉寧康年間(373—375年),相傳為東晉尚書張延光舍宅所建。西山在宋時亦稱惠力寺山,即以此寺得名。
據清末民初之《海寧州志稿》記載:“光緒十一年乙酉冬十二月(1886年初),硤石紫微山下吳伯欽家“頤園”中,鑿池得碑,鐫曰:《唐故吳郡朱府君墓志銘》,銘文中有:‘公諱陽,字正中……今為杭州鹽官縣人也……以永貞元年(805年)歿於此邑長平鄉之私第……其年十月廿日,窆於此鄉紫微山建塋’。”據此,則可知紫微山之名,在舊傳白居易來此之前,已早有之,可正舊志之誤。
據明末董谷的《碧里雜存》記載,明代“正德甲戌(1514年),硤石沈祏於紫薇山土中得異石無數,如斧鉞者、圭璧者、方者、圓者、短而長者……各有圓竅……見者珍之,皆以為霹靂砧而藏之”,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先民定居。西山原有白水泉、紫微洞、煙霞洞,八仙台、葛洪丹井等不少勝跡。自唐代白居易、章孝標以來。並有不少騷人墨客題詠。由於年深月久,部分名跡已湮沒無聞。位於西山南麓的惠力寺,始建於東晉寧康年間(373—375年),相傳為東晉尚書張延光舍宅所建。西山在宋時亦稱惠力寺山,即以此寺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