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峰山

紫峰山

紫峰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區南部,距市中心6公里,面積1560公頃。它地處南亞熱帶地區,物種繁多,植物有100多科700多種,終年常綠,景色迷人;紫峰山森林資源豐富,名勝古蹟、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峰山
  • 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區南部
  • 面積:1560公頃
  • 植物種類:有100多科700多種
  • 照軒亭建於:清同治年間
  • 元朝墓俗稱:己三公墓
簡介,景點介紹,

簡介

桂竹園岩是紫峰山系另一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觀區。景區山水俱佳,林木蔥茂,景致清幽,景區內的仙湖古寺為明成化年間創建;“綏福岩”是桂竹園岩最為奇特的自然景觀,該岩由一塊斷裂成兩截且懸空的巨石所形成,巨石懸空部分占整塊巨石的三分二,然而歷經千百年滄桑仍穩如泰山。
紫峰山
清光緒四年(1878),回揭陽養病的一代名臣丁日昌多次與地方官員到桂竹園岩遊山玩水,吟詩作賦,如今,丁日昌的墳墓又遷葬在桂竹園岩的東側,成為人們緬懷一代名臣風範的好去處;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春,郭之奇之後、揭陽縣教諭郭春華與家人及詩朋畫友到這裡遊玩,並仿效“蘭亭會”進行吟詠,留下“曲水流觴”石刻。
俗話說:“名山應有名人傳”,桂竹園岩由於有歷代眾多文人雅士的詠頌和顯貴賢達的青睞而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桂竹園岩後面山壑林茂風輕,泉水潺潺,鳥聲清啼,是一處幽閒散心的好去處。沿山壑小徑向上攀行可抵達桂竹園水庫,從水庫沿廣視路再上行約四公里水泥路便可到達紫峰山頂峰。這裡是粵東第一高塔揭陽廣播電視發射塔所在地,塔周圍建有觀景台,從觀景台向四周眺望令人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過電視塔向南約1000米可到“龜石峰”,這裡是“紫峰攬勝”之處。“龜石峰”因峰頂聳立著一塊形似烏龜的大石而得名,龜石頭朝南,龜尾向東,抬頭卷尾,栩栩如生。堪輿家把它視為是紫峰山的鎮山之寶,據說古時曾有一地師為破壞揭陽的地理而故意將龜口鑿去一角,至今斧鑿的痕跡還清晰可見。令人稀奇的是這塊長約5米,高約1.6米,重達幾萬斤的龜石用一個人的力量便可搖動它,但千萬年來任由超級颱風或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它仍巍然聳立。

景點介紹

在桂竹園岩風景區還有一處備受當地人崇拜的元朝墓。該墓位於紫峰山的三篩山半山腰。己三公即古溪六世祖陳光烈,他考中進士後,曾被封為太傅太保國師之職,後遭奸臣陷害被貶出任河南太康府訓導。己三公的墓地稱“向天螺”,屬活地,所以不能豎碑,也不能用石灰建設,因而古墓實際上只是一個土堆,墓前只有石香爐供朝拜。類似這種建築形式的古墓葬在潮汕古墓群中應屬獨特的一例。
大湖岩風景區位於仙橋屯埔村與普寧交界處,距桂竹園岩風景區約2公里。景區以擁有眾多獨特的自然奇觀和眾多當代書畫名家的石刻而遠近聞名。自然奇觀有:獨角犀牛、雙佛洞、玉象聽經、青龍洞、白虎台、試劍石、神鼠覓食、天山古樓、禮佛聽經、靈龜獻瑞等。
“天山古樓”位於景區南面,需攀登約800米陡峭的山路才能到達。所謂“古樓”是由幾塊巨大的岩石自然相疊而成,“樓”分三層,層高可容遊人自由行走,空間寬敞明亮,能容納幾十人聚會,層與層之間有樓梯相通,站在“樓”前可觀賞“禮佛聽經”、“靈龜獻瑞”等自然景觀。“試劍石”橫臥於群石上方,面積在100平方米之上,石在三分之一處橫斷成兩截,斷痕如刀削一般筆直,相傳這一“傑作”是楊文廣當年練劍時所留下。石的上方便是“神鼠覓食”,下方是一片石林,石與石之間形成天然岩洞,洞中清泉如注,流水潺潺,甘甜可口,從石林底部有兩個洞口可向上攀爬,至洞的不同位置處還可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名家石刻有著名書畫家王蘭若所書的“佛”字和“天山古樓”四字,還有他的夫人黃文鳳所書的“朝聖”二字;江西畫院院長吳齊所書的“洞天奇觀”;著名書畫家陳望所書的“雙佛洞”;著名書畫家邱陶峰所書的“高峰入雲”;著名書畫家劉昌潮所書的“仙泉玉井”。
在大湖岩風景區最為奇特的景點是“天然石佛”,石佛位於景區右上方半山腰處,由兩塊巨石自然相疊而成,形態惟妙惟肖,酷似一尊彌勒佛,揭陽佛教界稱其為“彌勒坐天山”。石佛頭部長寬均為6米,身高約18米,總高度24米,粵東地區發現的天然石佛僅此一處,在全國來說也屬罕見,據說該石佛在世界天然石佛中排名第16位,如果這一排名具有權威性的話,那么它的包裝推介潛力將相當巨大,這不能不說是大自然對紫峰山,也是對揭陽的垂愛。
紫峰山西北面山系屬梅雲地界,境內同樣分布著眾多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旅遊資源,真武湖、明宗岩、紫峰古寺、還有三處古建築和文物古蹟同為北宋大理寺少卿彭延年所有,它們分別是彭氏宗祠、彭園和彭延年墓。
從省道236線吉榮路口向西最先到達的是真武峰風景區。真武峰位於梅雲夏橋村南面,峰底有一人工建成的水庫,俗稱真武湖,湖水青綠清澈;湖邊巨石上分別刻有劉昌潮、黃天秀、邱陶峰、謝文勇等名家大師的石刻。景區原來有一個黃真人洞,是道人修煉的地方。
明宗岩風景區位於湯前村南面。據傳明宗岩為明末從京城逃亡南來的皇族宗室朱清所創建,現存寺廟為解放後所重建,寺匾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所書。寺四周山峰秀拔,怪石嶙峋,自然風光秀美。寺前清泉長年不斷,附近村民前往取水飲用者絡繹不絕。
明宗岩後面的寨仔崬是著名的抗元根據地,它因形似一隻尚未收翼的飛鳳而得名“棲鳳嶺”。棲鳳嶺山勢陡峭,從嶺下到嶺頂有不少奇形怪狀的巨石:猴仔窺井、紗帽石、飯包石等。至嶺頂窩湖可見幾間殘破的石屋。據當地村民介紹,這裡以前是集體林場,後來由村民承包經營。石屋四周林木成蔭;山壑間清泉終年不竭。寨仔崬唯一一處摩崖石刻是由揭籍著名書畫家魏照濤先生所書的“雲峰疊嶂”,該景觀巨石嵯峨,突兀成峰,石後翠竹成林,山雀翻飛,百鳥齊鳴。
紫峰古寺原名紫峰庵,位於梅雲湯前村南面,俗稱“湯前庵”。湯前庵始建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後來湯前村舉人史智曾倡議擴建;“文化大革命”時,湯前庵遭受嚴重破壞,變成一片廢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民眾自發進行重建,並改名紫峰古寺。紫峰古寺周圍層巒迭翠,古木參天,寺前的兩株古樹特別巨大,每當晨曦初露,木魚聲聲,梵音陣陣,林間鳥聲清啼,匯成一片,寺前的荔枝林碧綠如染,一望無際。明洪武年間,縣令蔡善將這一勝景定名“紫峰春曉”,並把它列為揭陽的“古八景”之一;崇禎五年(1632),縣令陳鼎新將揭陽的古八景重新定名,並用仙橋紫陌山的“紫陌春晴”代替“紫峰春曉”。
在梅雲,有三處古建築和文物古蹟同為北宋大理寺少卿彭延年所有,它們分別是彭氏宗祠、彭園和彭延年墓。
彭延年是江西廬陵人,官至大理寺正卿,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知潮州軍事,晚年舉家定居今天的梅雲厚洋村,並著手興建彭園。彭園是彭延年晚年的得意之作,也是粵東第一座私家園林,總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建築格局融中原、潮汕文化於一體,在當時曾聲名遠播,被視為全國最具特色的園林式建築。彭園在元初遭兵火焚毀,彭氏後人已復建四望樓一座。彭氏宗祠為彭延年的後裔所建,屬灰、石、木三進二天井廟堂結構,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規模重修。彭延年墓位於梅雲林厝寮村浮丘山,墓地為彭延年自己生前所選擇,地形取“寶鴨”之地,現貌為清康熙期間重修。彭延年是廣東彭氏開基祖,他的後裔多達200多萬人,單台灣就有15萬人。
保護好彭氏宗祠和彭延年墓,加快彭園的復建工作,對於敦睦鄉情,促進統戰工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我市,像紫峰山一樣擁有如此眾多且集中的文物古蹟、自然名勝旅遊區的山系並不多。從紫峰山系各景區景點來看,分別出土有冰川時代的冰臼群,原始社會的石璋,戰國的青銅劍,南北朝的平林娘廟,唐代的龍珠馬寺,宋代的彭延年墓、黃煥國墓、楊繪墓,元代的己三公墓,明代的西岐古村落,清代的古溪祠堂,民國的老仙橋,當代的人工湖等等眾多的文化遺址、文物古蹟和自然風光名勝,實際上,幾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和揭陽的古今文明史從中都得到體現。
紫峰山風景區所在的仙橋、梅雲毗鄰市區,屬市郊,但早已被列入市區規劃發展範圍。如果能很好地將這些景區景點加以整合、包裝,讓它們互為聯繫,互相促進,做到優勢互補的話,那么將是揭陽一條不可多得的“讀書、明史、益智”的旅遊線路。這對於延伸市區“嶺南水城”的旅遊線路、促進市區旅遊業的發展、提升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推動地方經濟更快發展等方面都有著極其積極的意義。
在揭陽新城區的發展建設過程中,黃岐山和紫峰山擁有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一筆不可多得且極為珍貴的資源。一方面,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和商業,而文化和旅遊則是體現城市內涵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關鍵;另一方面,市區正以“水”字為龍頭打造“嶺南水城”,如果在做活“水”字文章的同時,注入“山”的文化,充分利用打造好黃岐山和紫峰山的文化旅遊資源,則將會起到山水輝映、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作用;也將能更好地促進“特色城市”和“特色文化”的建設,從而推動“特色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