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人文歷史,旅遊信息,
簡介
古寺的主要建築物有山門、正門、大雄寶殿、地藏閣、觀音閣、準提閣和齋堂等。總占地面積達6666平方米。
古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居寺的正中,殿宇歇山頂高眺,巍峨壯觀,高脊中央繪佛號“卍”,兩旁嵌瓷蓮花和四大金剛,線條簡潔明快,閃閃生輝。殿內金碧輝煌,莊嚴肅穆,正中供著釋迦牟尼佛,兩旁坐列十八羅漢,鐘鼓佛器,琳琅滿目,殿前銅爐高聳,香菸繚繞。大雄寶殿前方兩側,地藏閣和觀音閣遙相對望,兩閣均是石壁佛龕,雕刻精美。地藏閣右邊為先師廳,供奉本寺歷代住持神位。觀音閣兩邊則為客廳和禪房。準提閣在大雄寶殿後面。稱為後樓。這是一座三廳並排的高台基庭院式的建築,高台邊沿均有欄桿防護。中央供著準提觀音,兩旁列供十八觀音,廳中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名家名聯,林林總總,壁上還懸掛諸名家書畫精品。準提閣的左廳為學經堂,右廳為大峰祖師堂,兩邊還有廂房,均為禪房。齋堂在大雄寶殿右側觀音閣之後邊,自成一個單元,環境清幽安謐,是佛門善信聚會和悟禪修行之所。
紫峰古寺周圍山川鐘靈毓秀,名山名地甚眾,有獅耳聽金鐘、玉蝦藏洞、金山復鼎、振翼起鳳、鯉魚斗二蛇和牛頭山、豬腿山、冬瓜山、石古籃等,各個景點皆形神俱佳,維妙維肖。特別是古寺所在地的臥獅銜劍,其獅頭、獅腰、獅尾,真是有其形且有其神。明代洪武年間,揭陽縣令蔡善見紫峰庵周圍層巒迭翠,古木參天,茂林修竹,環境清幽,每當晨曦初露,曉霧梳煙,晨鐘隱約,紅口騰波,美不勝收,遂把它列為揭陽八景之一,名日:“紫峰春曉”。崇禎五年,知縣陳鼎新以紫陌山的“紫陌春晴”一景代之。
人文歷史
紫峰古寺的歷史悠久,它原稱紫峰庵,始建於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歷代屢經修葺。據考,明代的弘治、萬曆、天啟和清代的順治、康熙、乾隆年間,都曾進行修葺。明弘治十四年(1501)湯前村人史智(弘治二年己酉舉人)倡修擴建,改庵為一進三廳。清代乾隆年間,住持僧通順同僧徒數年往外募捐,採用碧瓦朱甍拓修。後因長年失修,風雨剝蝕,瓦圯牆坍,至“文革”期間更被毀殆盡,遂成廢墟一片,雜草叢生,金相無存。1989年人們認識到文物古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呼籲重建紫峰庵,並更名紫峰古寺。得到有關部門的批准。在重建古寺理事會的主持下,海內外各界善信慷慨解囊捐資,歷時數載,終於使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剎重光。
旅遊信息
隨著紫峰古寺的重建,以紫峰古寺為中心的“臥獅銜劍”旅遊區已初具規模,前來古寺進香禮佛和遊覽的海內外人士接踵而至。這裡將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景觀和保留古蹟原有特色的面貌來迎接八方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