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嘯鶇泰柬亞種

紫嘯鶇泰柬亞種

紫嘯鶇泰柬亞種(學名:Myophonus caeruleus crassirostris)是紫嘯鶇亞種之一。全身羽毛呈黑暗的藍紫色,各羽先端具亮紫色的滴狀斑,嘴、腳為黑色。此鳥遠觀呈黑色,近看為紫色,棲息於多石的山間溪流的岩石上,往往成對活動,常在灌木叢中互相追逐,邊飛邊鳴,聲音洪亮短促猶如鋼琴聲。在地面上或淺水間覓食,以昆蟲和小蟹為食,兼吃漿果及其他植物。繁殖於4-6月,巢築在岩隙間、樹叉或山上廟宇的橫樑上。巢呈杯狀,以苔蘚、鬚根、殘葉等構成。每窩產4枚卵,純綠色,或黃綠色,具深淺不一的紅色細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嘯鶇泰柬亞種
  • 拉丁學名:Myophonus caeruleus crassirostris
  • 別稱:泰柬紫嘯鶇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鶇科
  • :嘯鶇屬
  • 紫嘯鶇
  • 亞種:紫嘯鶇泰柬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 :Robinson, 1910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紫嘯鶇泰柬亞種雌雄羽色相似。前額基部和眼先黑色,其餘頭部和整個上下體羽深紫藍色,各羽末端均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此滴狀斑在頭頂和後頸較小,在兩肩和背部較大,腰和尾上覆羽滴狀斑較小而且稀疏。兩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外翈深紫藍色,內翈黑褐色,翅上小覆羽全為輝紫藍色,中覆羽除西南亞種無白色端斑外,均具白色或紫白色端斑。飛羽亦為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其餘飛羽外表均綴紫藍色。尾內翈黑褐色,外翈深紫藍色,其外表亦為深紫藍色。頭側、頸側、頦喉、胸、上腹和兩脅等下體亦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且滴狀斑較大而顯著,特別是喉、胸部滴狀斑更大,常常比背,肩部滴狀斑大而顯著。腹、後脅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的微沾紫藍色。
主要棲息于海拔38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溪流沿岸,尤以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多岩的山澗溪流沿岸較常見。

生活習性

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常在溪邊岩石或亂石叢間跳來跳去或飛上飛下,有時也進到村寨附近的園圃或地邊灌叢中活動,性活潑而機警。在地面活動時主要是跳躍前進,停息時常將尾羽散開並上下擺動,有時還左右擺動。在地上和水邊淺水處覓食。善鳴叫,繁殖期中雄鳥鳴囀非常動聽。繁殖期間鳴聲清脆高亢、多變而富有音韻,其聲頗似哨聲,甚為動聽。告警時發出尖厲高音eer-ee-ee,似燕尾,受驚時慌忙逃至覆蓋下並發出尖厲的警叫聲。
地面取食,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所吃的食物有金龜甲、金花甲、象甲、步行蟲、田鱉、直翅目蝗蟲、半翅目蝽象和雙翅目蠅蛆等昆蟲。也吃蜂、蚌和小蟹等其他動物,偶爾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泰國東南部,高棉和馬來半島(南到吉打州西部海岸和合艾東邊)。

繁殖方式

繁殖於6-8月,營巢於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於地面天然凹坑內。每窩產卵4-8枚,卵的顏色為淡橄欖褐色或淡黃色,有時有細而稀疏的暗色斑點。大小為22.9-27.7×17.3-20.4毫米。孵化期為16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