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印魚:鱸科,體長8-10cm,橢圓形。體鮮紅色,體側鰓蓋後方各有一個紫色紅印,上邊到達背鰭基部,下邊到達腹鰭,格外明顯。鰓蓋淡紫色,下頜乳白色,臀鰭有藍色花紋。有著亮麗的紫色和窈窕的體態很受人們的喜愛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觀賞魚,寵物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印魚
- 拉丁學名:anthias pleurotaenia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有頜上綱、硬骨魚綱
- 亞綱:幅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科:鱸科
- 分布區域: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以魚、蝦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 總目:棘鰭總目
- 特點:頭常被鱗,口大稍傾斜,腹鰭胸位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產地及分布,生活環境,食物,水蚯蚓,豐年蝦,經濟價值,鱸科,飼養方法,
基本信息
學名:anthias pleurotaenia科種:鱸科
產地: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有著亮麗的紫色和窈窕的體態很受人們的喜愛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觀賞魚,寵物魚
形態特徵
體長8-10cm,橢圓形。體鮮紅色,體側鰓蓋後方各有一個紫色紅印,上邊到達背鰭基部,下邊到達腹鰭,格外明顯。鰓蓋淡紫色,下頜乳白色,臀鰭有藍色花紋。紫印色的雄魚體表有紫印 ,雌魚鮮黃色無紫印。飼養水溫26-27攝氏度,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8.5dH,海水硬度7-9dh。其餌料有冰凍魚肉、豐年蝦、水蚯蚓、海水魚顆粒飼料等。
紫印魚
產地及分布
產地: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紫印母魚: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水域;肉食性,可餵予動物性浮游生物;飼養於水溫26度,比重1.022,水量100公升以上的無脊椎動物造景缸,最大體長可達10公分。
生活環境
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對生成礁的鈣物質長期積累沉積的結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質遺骸和石灰質藻類堆積而成的一種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見於南北緯30°之間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為多。按形態劃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環礁、桌礁及一些過渡類型。據估計全世界珊瑚礁連同珊瑚島面積共有1000萬平方公里。珊瑚礁生長速度一般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長發育過程中礁基不斷下沉或海面不斷上升所致。
食物
其餌料有冰凍魚肉、豐年蝦、水蚯蚓、海水魚顆粒飼料等。
水蚯蚓
又名紅絲蟲、赤線蟲,屬環節動物中水生寡毛類,體色鮮紅或青灰色。它們多生 活在江河流域的岸邊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與污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顫動,一遇到驚動,立刻縮回污泥中。水蚯蚓的營養價值極高,投餵前要在清水中反覆漂洗,它是金魚和錦鯉非常愛吃的餌料,也是鰻苗的主要餌料。上海的黃浦江在河水退潮後,岸邊的污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節都會有人大量捕撈。蚯蚓個體不大,長約100毫米,但群體產量較高。尾鰓蚓和水絲蚓的區別是前者有尾鰓,尾部常露出泥外,隨水擺動呼吸,缺氧時顫動加快;後者沒有尾鰓。水蚯蚓喜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潛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處,低溫時深藏於泥中。水蚯蚓喜暗畏光,不能在陽光下曝曬,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機腐植質、細菌、藻類為生。水蚯蚓2個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膠質膜構成的囊狀蚓繭中。一般一個蚓繭內含卵1粒~4粒,多則7粒。生殖期每一成體可排出蚓繭2個~6個。水溫在22℃~32℃時,孵化期一般為10天~15天,人工培養的壽命約3個月。
豐年蝦
又叫豐年蟲、鹵蟲,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無甲目,豐年蟲科。豐年蝦廣泛分布於陸地上的鹽田或鹽湖中,對於人工養殖的魚蝦,營養價值非常高。豐年蝦的冬卵,更是一種很特別的休眠卵,可以曬乾裝罐,以商品形式上架銷售,並且可以很方便地孵化出來,作為優質活餌料,豐年蝦在水產養殖上套用甚廣。豐年蝦種群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抵抗惡劣環境,把後代以休眠卵的形式保護起來,到了環境恢復正常後才孵出。我們以商品形式購買到的豐年蝦卵,就是休眠卵。休眠卵在低溫乾燥條件下保存,可以存活5年左右,當其重新進入常溫海水中,或處於潮濕環境下吸收了水份,才會激發殼內的胚胎開始代謝活動,進入孵化過程,並最終破殼而出,成為無節幼蟲。
經濟價值
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觀賞魚,寵物魚。
鱸科
分類學地位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Eukarya|__動物界Fauna
|__脊索動物門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__有頜上綱Gnathastomata
|__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魚綱Pisces__硬骨魚系)
|__幅鰭亞綱SubclassNeopterygii
|__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
|__鱸形目Perciformes
|__鱸亞目Percoidei
|__鱸總科Percoidea體側扁,頭常被鱗,鰓蓋及頰部亦如此,口大稍傾斜,前鰓蓋骨下緣有鋸齒,腹鰭胸位,中國常見的有鱖又名“桂魚”、“季魚”。食物以魚、蝦為主,為淡水兇猛魚類。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食用魚類,但對淡水養魚有害。鱸 體延長,側扁,前鰓蓋骨後緣除有鋸齒外,后角有一大棘,下面有向後下方的三個棘。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以魚、蝦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布,為常見的食用魚類之一。
如:鱖魚(圖)Sinipercachuatsi;Chineseperch、鱸魚Lateolabraxjaponicus
飼養方法
飼養水溫26-27攝氏度,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8.5dH,海水硬度7-9dh。
紫印魚是人們喜愛的家庭飼養魚種之一,飼養熱帶魚並不困難,只要有適宜的溫度、新鮮的空氣、清潔的水、充足的飼料和明亮的光線就行了。通常情況下,熱帶魚生活的水溫應保持在20℃—30℃之間,熱帶魚對水溫的變化特別敏感,晝夜溫差不超過4℃。但水溫過高,水中真菌會大量繁殖,魚的新陳代謝過分活躍反而會生病。對水質的要求,熱帶魚比金魚要嚴格。在城市使用的自來水中含有氯氣和漂白粉,因此在使用前要曬一曬,或是在換水時,魚缸中至少保留1/3的舊水。井水和河水應先煮沸消毒冷卻後再用,也可通過生物淨化保持水質。熱帶魚長期生活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所以光線對熱帶魚十分重要,光線可以促進容器中水草的光合作用,加快製造氧氣和吸收二氧化碳,增加氧溶解量,促進魚的生長。在有陽光的房間裡,每天可接受1—2小時左右不太強的陽光照射。但不可受強烈陽光直射,如光照不足,可用燈光補充,如40瓦—60瓦的日光燈,每天可用5—6個小時,也可用電熱棒控制水溫。熱帶魚的飼養與金魚基本相同。熱帶魚消化能力較強,一般一日餵一次為宜,夏日多喂,冬日少喂,如發現魚吞食餌不久又吐出,說明魚已吃得很飽了,應停止投食。飼養熱帶魚並不複雜,只要照著上面所述,你就一定能養好他們,為了能在寂寞的冬季里,增添樂趣,不妨大家養幾條試試。
初養熱帶魚的“禁區”
剛買來的魚,在習慣新的環境之後,可以開始餵食,一般把魚放在水缸半天后,若發現魚開始啄食缸壁或缸底所鋪的沙粒,即說明可以開始餵食了。有的魚在轉變環境時,拒絕進食,因此要餵養魚喜歡的飼料,可均衡餵食人工飼料和生活飼料。要注意分量,避免出現吃剩的殘渣,因為殘渣會腐敗,破壞水質。
導致熱帶魚生病、死亡的幾個原因
1、水溫激烈變化———適合熱帶魚存活的最佳溫度為25℃,但是不同種類的溫度要求還有差別,有的要高至30℃左右,也有些喜愛20℃。因此全體平均起來,25℃是普遍可接受的溫度。此外,還要避免水溫的急劇變化,一般允許變化的溫度範圍為2度。
2、放養密度太大———很多人看見水族館能把很多可愛的魚放在一個魚缸里,所以也在家中魚缸內飼養很多魚,這種飼養方法,不論是哪一種魚都會死去。如果在飼養多種
不同種類的魚時,必須考慮每種魚適存的空間,減少魚的數目。不管什麼種類,缸小魚多,決不是好事。飼養熱帶魚的原理與飼養金魚很相似,要求飼養水面比較寬闊,並且要與飼養的數目保持正常的比例,以保證熱帶魚具有充足的氧氣供應。
3、飼料的種類———熱帶魚的食性因種類而異,大致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雜食性3種類別。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水缸內的魚,是何種類型,喜歡吃什麼食物,分類飼養。
4、疾病———熱帶魚生病原因很多,包括由買來的病魚傳染,因溫度太低引發的白點病及水質因殘食腐敗或魚糞污物分解變壞所致等。
新購的熱帶魚往往會帶有病菌或寄生蟲,因為病情較輕,還沒有出現較明顯的病症,購買時不易察覺,如果不採用藥物處理直接放入魚缸中,快則2-3天,慢則1周至2周就會發病,甚至造成死亡。新購的熱帶魚即使是健康的,通過捕捉和路途運輸,有時也會造成魚體受傷而引起細菌感染。因此,對新購熱帶魚進行防病消毒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較常用的防病消毒藥物有兩種,第一種是食鹽,食鹽比較安全、有效,並且來源方便。每10公斤水加100-300克,即配成1-3%濃度的鹽水,消毒5-20分鐘左右,浸浴時間長短根據水溫高低而定,可殺滅大多數病菌和寄生蟲。
第二種是高錳酸鉀,可以直接加入魚缸中。用藥濃度是10公斤水用0.03克高錳酸鉀。0.03克重量高錳酸鉀的秤重不方便。因此,先秤1克高錳酸鉀充分溶解在1公斤水中,即配成千分之一濃度的藥液,儲存在可口可樂瓶中備用,再用吸管或針筒吸取30毫升高錳酸鉀藥液加入10公斤水中,用藥後24小時進行換水。不過需要注意,對於小型熱帶魚。高錳酸鉀的毒性較大,用藥後要注意觀察熱帶魚的活動狀態,一發現有異常,立刻進行搶救,即大量換水或將熱帶魚撈出。
魚缸中殘餌和排泄物等有機物的積累會引起水質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有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尚未溶解的顆粒狀固體有機物,另一種是已溶解於水中的有機物。已溶解的有機物被細菌分解會變成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如果水體中生長有足夠數量的有益細菌(如硝化細菌)就會把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分解成無毒的物質(硝酸鹽)。因此,水質淨化有兩個目的:①把尚未溶解的固體有機物過濾丟;②培養足夠數量的硝化細菌,分解水體中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
具體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使用水處理循環設備。大型、中型魚缸使用循環過濾設備,小型魚缸可使用生化棉。商品化的水處理循環過濾設備的種類很多,有內置式,外置式等,也可以自己製造,大致的結構由三部分組成。①不鏽鋼或塑膠製成的圓筒形外殼;②圓筒內放過濾棉、石英砂、塑膠生化球或生化陶瓷環等;③小型水泵及道管。過濾棉、石英砂的作用是把水體中大顆粒有機物截留下來,因此經常需要清洗。
生化球和陶瓷環的作用是作為培養有益細菌的載體,用專業的術語來說是培養生物膜,主要是培養足夠數量的有益細菌,把水體中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分解為無毒的硝酸鹽。
小型魚缸可配備1-2隻生化棉和一個充氣泵。生化棉兼有過濾固體有機物和培養細菌的功能。
第二種,是定期添加有益細菌。有益細菌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等。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大多數是複合菌。如一種日本產的叫EM的產品,有四大類80多種菌種組成。
有人做過試驗,定期添加有益細菌,魚缸中的水可以一年不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