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素質犯罪人
- 外文名:dispositional offender
- 所屬學科:心理學
素質犯罪人(dispositional offender)與“環境犯罪人”相對。廣義指因受行為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影響而實施犯罪行為者。其中心理素質包括氣質類型、人格傾向、人格障礙、精神病理因素等。其理論代表為奧地利學者倫...
素質說,是指德國法西斯統治時期,反動法學家提出的一種貫徹種族主義的刑法理論。認為人類的素質是人類行為的原因,犯罪的原因要到犯罪人的素質中尋找。由於人種不同,素質有高貴與低賤兩種。犯罪也分為因素質低賤而犯罪和素質高貴人偶犯兩類。對因素質低劣而犯罪者應適用重刑,為防止其犯罪素質遺傳其子孫,須實行斷種...
早發犯罪,是指按犯罪生物學觀點劃分的一種犯罪類型。與“遲發犯罪”相對。通常指25歲之前開始實施的犯罪行為。犯罪人大多有較大的犯因性傾向,多屬素質犯罪人。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從犯罪的法律特徵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將犯罪表述為是觸犯刑律、具有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實質概念是...
犯罪人格結構是指犯罪人的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犯罪人格成為一個整體結構。犯罪人的個性傾向是犯罪人進行犯罪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犯罪人格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它決定著犯罪人對社會的態度,對認識和活動對象的趨向和選擇。犯罪人的個性傾向性本身包括非分的需要、不良興趣、錯誤的信念和...
環境犯罪人 環境犯罪人(environment offender),與“素質犯罪人”相對。受環境影響而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工作環境等。
犯罪者類型論是犯罪心理學類型劃分理論。其類型的劃分是以犯罪人的生理特徵、個性傾向、行為方式、犯罪經歷,罪犯處遇等為主要依據的。最早對犯罪者進行類型劃分的是犯罪人類學派的創始人義大利精神病學家龍勃羅梭(1836--1909年)。他根據犯罪者的生理特徵,遺傳素質,把犯罪人劃分為5種類型:(1)天生犯罪者;(2)悖德...
犯罪人異質觀(heterogeneous view of offender)是指認為犯罪人的遺傳、生理、心理與守法者具有本質區別的一種犯罪學觀點。與“犯罪人同質觀”相對。其理論基礎是以義大利精神病學家、犯罪學家龍勃羅梭為代表的犯罪人類學派。龍勃羅梭將犯罪人的產生歸咎於人類的隔世遺傳,認為犯罪人是人類的變種,其生理素質決定其無法適...
審訊人員心理品質是指偵查活動中負責審訊的偵查人員和檢察人員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包括:(1)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的注意力。(2)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3)科學的分析綜合能力和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4)良好的意志品質,完成審訊任務的自覺性、堅韌性,訊問犯罪嫌疑人過程中的自制力及選擇審訊策略的果斷。(5)...
基於這一認識,研究體質、性格與犯罪關係的主要代表人物克雷奇默爾、倫茲等人提出,人的生物學體質與性格是不可分的,認為犯罪是行為人在實施犯罪前所形成的性格對於外部刺激的反應,而性格的形成則是個人素質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關於體質、性格、環境與犯罪關係的理論,得到西方犯罪學者的廣泛重視。在我國的犯罪...
犯罪遺傳決定論(hereditary determinism ofcrime)是指研究犯罪原因的理論。與“犯罪環境決定論”相對。屬犯罪生物學派。認為遺傳素質是產生犯罪的決定因素。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提出“人之性惡”的觀點,即認為犯罪心理來自遺傳。19世紀,一些英國醫生開始系統研究犯罪的遺傳性,出版專著。1876年,義大利犯罪學家、精神病學...
1775—1778年,瑞士觀相學家拉瓦特爾出版四卷本觀相學著作《觀相學片斷(Physiognomical Fragments)》,詳細描述人的臉部特徵與人類行為的關係,認為人的身體與性格、犯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個體的異常臉部結構會導致違法犯罪行為。該理論雖被證明缺乏科學根據,但成為犯罪素質論的先導,亦激發人們對異常行為、違法犯罪行為...
事件和情況的總稱。按照犯罪現象因果性的等級,犯罪因素可分為:原因因素、條件因素.相關因素和偶然因素。在犯罪現象發生的過程和結果中,有些因素是必要的,有些因素是次要的,也有些因素雖有一定相關性,但並不影響事物的後果。包括犯罪人的素質、不良環境、不良情境等等。
“天生的犯罪人實質上是生活在我們中間的猿。”儘管龍勃羅梭在其晚期研究中並不過於強調遺傳對犯罪的影響,轉而認同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觀點,但其所指出的遺傳與犯罪人類型間的關係卻引起了遺傳學和社會學界的廣泛重視,進而發展出重視素質與犯罪間關係的犯罪人類學。就在龍勃羅梭得出其研究結論後不久,美國也出版了...
H.格羅斯於1898年創辦的《犯罪人類學和犯罪偵查學檔案》(後改名《犯罪學檔案》)為該學派的重要陣地。1923年,維也納亦成立普通刑法科學與犯罪偵查學大學研究所(後改名大學犯罪學研究所)。該學派主要從事犯罪生物學研究,強調犯罪人的素質在犯罪行為產生中的作用。在犯罪原因問題上,重視變態人格等犯因性素質,不甚...
機會性被害人(favorable victim) 亦稱“偶發性被害人”、“非特定性被害人”。並非因自身的性格、素質或某些行為特點和傾嚮導致被害,純粹因突發事件或被犯罪人偶然選擇為侵害對象而遭侵害的被害人。這種偶發事件是被害人無法預料或不可抗拒的,被害人對偶發事件的發生無任何過錯。德國精神病學家艾連伯格認為,革命、...
機會性被害人(favorable victim) 亦稱“偶發性被害人”、“非特定性被害人”。並非因自身的性格、素質或某些行為特點和傾嚮導致被害,純粹因突發事件或被犯罪人偶然選擇為侵害對象而遭侵害的被害人。這種偶發事件是被害人無法預料或不可抗拒的,被害人對偶發事件的發生無任何過錯。德國精神病學家艾連伯格認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