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簾是製作宣紙的工具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紙簾
- 類別:工具
紙簾是製作宣紙的工具之一。
紙簾是製作宣紙的工具之一。所獲榮譽2022年,浮竹嶺紙簾製作技藝列入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1...
紙簾製作技藝自清雍乾年間傳到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浮竹村,至今已整整傳承15代人,歷經300年。做工精良、經久耐用的紙簾讓浮竹嶺成為了閩西乃至福建生產高檔用紙紙簾的唯一產地,每年生產紙簾不少於5000張。 但隨著手工紙生產的萎縮和從業人員老化,產量跌到不足100張。直到20世紀90年代,韓國、台灣地區的手工紙生產企業...
《天工開物》對宣紙簾製作技藝有過記載:“凡抄紙簾,用刮磨絕細竹絲編成。展卷張開時,下有縱橫架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宣紙簾幾乎絕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宣紙產量小,宣紙簾製作仍然衰微。改革開放以後,宣紙簾便隨著宣紙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宣紙簾的製作也隨著宣紙、書畫紙產業迎向繁榮。除...
當代荔波布依族造紙用具抄紙簾架 當代荔波布依族造紙用具抄紙簾架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傣族、納西族東巴造紙工藝的活動紙簾較為特殊,曬紙過程明顯受到澆紙法的影響,又有抄紙法的痕跡,是中國造紙術與印度次大陸造紙法兼容並蓄的結晶。傣族、納西族東巴造紙工藝為弘揚東巴文化作出了卓著貢獻,從工藝史角度來看,它又是研究中國手工造紙的難得實例。傣族、納西族東巴造紙工藝是研究中國、東南亞乃至印巴次...
據資料記載,手工造紙的“舀紙簾”(又稱紙簾),就是梁平竹簾的趨形,要把竹子漿舀成紙張,必須用“舀紙簾”才行。相傳當時梁平百里有個會制“舀紙簾”的工匠名叫燕洪順,他用手工破竹取絲,編織成“舀紙簾”,編織的舀紙簾,竹絲細密,編織精緻,工藝非凡。知縣把他招進縣府,讓他用竹絲編織轎簾、椅...
第十,揭紙。紙經曝曬 2 小時後,以紙簾框中的紙用竹做成的工具從紙一角輕揭,直至完整的一張紙取下。紙從簾框中揭出後,即可按照需要的規格進行裁剪。手工製作的芒團白棉紙因具有耐磨、耐用、質白、書寫流暢、不易破損等特點,仍在使用且供不應求,是當地人抄寫經書、繪畫及普洱茶包裝使用的上佳紙張。
納西族東巴造紙技藝,中國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傳統技藝,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簡介 東巴造紙採用當地獨有的一種植物“阿當達”,即瑞香科麗江蕘花為主要原料。造紙過程一般包括採集原料、曬乾、浸泡、蒸煮、洗滌、舂料、再舂料、澆紙、貼紙、曬紙等環節,工具主要有紙簾、木框、曬紙木板、木臼...
被命名為“放馬灘紙”。紙面上繪有細黑線,像是山脈河流之形,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地形圖”,繪製的筆法極為相似。文物特徵 屬於早期麻紙,通過澆紙法製作,被命名為“放馬灘紙”。製作技術 澆紙法,即用固定式紙簾造紙。紙簾一般為布簾,紙漿從上直接澆到簾上成紙,之後一簾一紙在陽光下自然曬乾。
即是用一件由極細的竹絲編成的長方形工具,稱“紙簾”。近代有用塑膠製成的紙簾。操作者用紙簾放在紙漿池裡輕輕一盪,即時抄起紙簾,濾掉水分,簾面上則剩下薄薄的紙漿膜,再把紙簾上的紙漿膜放下案板上,這就是一張抄紙坯。操作者如此連續把所抄的紙漿坯疊到一定的高度。這道工序技術含量高,必須由...
由抄紙工兩手拿著紙簾把紙槽內的漿液盪在紙簾上,要求通過手腕的晃動,使紙簾上的漿液厚薄均勻。接著,簾床向前傾斜,晃出多餘的漿液或殘留的粗纖維,使紙簾上沉澱下一層紙漿膜,也就是濕紙。把紙簾上的濕紙反扣在紙架上,留下濕紙。如此反覆不停地抄,一次次反扣濕紙,使紙架上的濕紙整齊地增高,形成...
其造紙過程由採集原料、曬乾、浸泡、蒸煮、漂洗、舂料、澆紙、曬紙等工序組成,主要工具有紙簾、木框、曬紙竹框、木製水槽、木臼等。製作工藝 第一,採集原料。首先到自己家種植的構樹林把造紙的樹砍下。砍樹有講究,只選擇粗壯的,表皮光滑、樹杈較少的樹,砍好樹,必須趁鮮剝皮。這種樹水分少,容易乾。一旦...
這時,用水瓢從桶中取出適量的紙漿倒在簾上,攪動後,讓紙漿儘量均勻地分布在簾面,並撿去其中的渣子。之後,再輕輕抬起簾,水就從簾的網眼中濾掉,同時還需適當調整簾的傾斜度,使紙漿流向較薄的區域。抬起紙簾後,把紙簾連同上面的濕紙一起放在陽光下晾曬。曬乾後,從紙簾正面沿框線四周壓紙,使紙邊與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