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東巴造紙技藝

納西族東巴造紙技藝,中國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傳統技藝,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納西族東巴造紙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造紙,東巴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唐朝(公元六一八-九零七年)
  • 認證時間:2006年
  • 認證批次:第一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材料,製作技術,工具,

簡介

東巴造紙採用當地獨有的一種植物“阿當達”,即瑞香科麗江蕘花為主要原料。造紙過程一般包括採集原料、曬乾、浸泡、蒸煮、洗滌、舂料、再舂料、澆紙、貼紙、曬紙等環節,工具主要有紙簾、木框、曬紙木板、木臼等。納西族東巴造紙的活動紙簾較為特殊,曬紙過程明顯受到澆紙法的影響,又有抄紙法的痕跡,是中國內地造紙法與印巴次大陸造紙法兼容並蓄的結晶。白地東巴所造的紙色白,紙質厚,便於書寫經文。由於造紙原料本身有毒,因此紙張不易被蟲蛀,可長期保存。據20世紀40年代的調查統計,用這種紙書寫的東巴經典當時就有5000多卷,為弘揚東巴文化作出了卓著貢獻。奧裔美藉學者洛克曾調查過這種傳統造紙工藝,並在其著作《納西族的生活與文化》中作了翔實介紹。
納西族東巴造紙工藝取材獨特,技藝傳統,實用性強,是東巴經書的重要傳承載體,也是研究我國傳統手工造紙的實例之一。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東巴造紙也被開發為旅遊紀念品出售,或被作為東巴畫的繪畫紙張,市場前景較好。由於這一獨特工藝僅為東巴所掌握,且傳子不傳女,在傳承方面受到很多限制,當地的主要造紙藝人和志本以家庭作坊進行生產,規模較小,加上原材料資源有限,東巴造紙的未來發展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歷史淵源

東巴紙是納西族東巴祭司用來記錄東巴經和繪製東巴畫的一種專用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少數民族手工紙。東巴紙創製於唐朝(公元六一八-九零七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由雲南·麗江納西少數民族創製,以天然樹皮為原料,以手工精心加工而成,工藝完全沿襲唐代的特點。東巴紙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造紙,有人類手工造紙“活化石”之稱。東巴紙在傳統基礎上發展了書畫紙、裝裱、高檔名片、壓花書籤、壓草封活面藏經紙等系列,它工藝精美的質地,深受歡迎。

基本內容

東巴紙,主要用於抄寫東巴經書。東巴紙厚實、耐磨、防蟲蛀、較光滑、呈象牙色。東巴紙是中國所有的手工紙中最厚的,耐磨損,在中國傳統的手工紙中,唯有厚實的東巴紙可以雙面書寫。東巴紙以蕘花韌皮為原材料而成,堯花有微毒,所以東巴紙具有抗蟲,抗蛀,保存時間特別長的特性,可達八百年至千年,納西族民間有東巴紙紙壽千年的說法。
東巴造紙採用當地獨有的一種植物“阿當達”,即瑞香科麗江蕘花為主要原料。造紙過程一般包括採集原料、曬乾、浸泡、蒸煮、洗滌、舂料、再舂料、澆紙、貼紙、曬紙等環節,工具主要有紙簾、木框、曬紙木板、木臼等。東巴紙的活動紙簾較為特殊,其曬紙過程會受到澆紙法的影響,也有抄紙法的痕跡,是中國內地造紙法與印巴次大陸造紙法兼容並蓄的結晶。

材料

東巴造紙採用當地獨有的一種植物“阿當達”,即瑞香科麗江蕘花為主要原料。

製作技術

造紙過程一般包括採集原料、曬乾、浸泡、蒸煮、洗滌、舂料、再舂料、澆紙、貼紙、曬紙等環節。

工具

工具主要有紙簾、木框、曬紙木板、木臼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