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竹嶺紙簾製作技藝

浮竹嶺紙簾製作技藝

浮竹嶺紙簾製作技藝,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紙簾為製作宣紙的工具之一。浮竹嶺紙簾簾面平整,縫隙均勻,竹絲圓潤,回彈力足,抗腐蝕抗嚴寒,編織精良巧妙,使用壽命長,歷來是高檔文化手工紙生產的首選。

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序號第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竹嶺紙簾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
  • 項目序號:70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浮竹嶺緊鄰連城莒溪,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南麓,人口稀少,海拔高達1000米,森林覆蓋率72%,適宜的氣候和肥美的林地腐殖層所產的毛竹資源豐富,滿足造紙需求。明清時期,閩西手工紙生產進入巔峰,閩西手工紙生產的核心區——連城曲溪、姑田、莒溪隨著手工紙業的繁榮,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為了擴大家族的生存空間,尋找適宜造紙的安居之地,明萬曆年間浮竹嶺池氏開基祖——池春福便率族從連城莒溪遷居浮竹嶺種竹、造紙。
雍乾年間江西興國的紙簾師傅翁仁岩找到浮竹嶺,教授池英傳等人油竹種植與紙簾製作技藝。
浮竹嶺紙簾一經問世,便以篾性強韌、經久耐用的品質,加上做工精良、簾面平整,很快就取代原有用苦竹生產的紙簾,連史紙、毛邊紙、玉扣紙等文化用紙的作坊都紛紛採購。從此,浮竹嶺告別造紙,世代以打簾為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紙簾製作技藝自清雍乾年間傳到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浮竹村,至今已整整傳承15代人,歷經300年。做工精良、經久耐用的紙簾讓浮竹嶺成為了閩西乃至福建生產高檔用紙紙簾的唯一產地,每年生產紙簾不少於5000張。
但隨著手工紙生產的萎縮和從業人員老化,產量跌到不足100張。直到20世紀90年代,韓國、台灣地區的手工紙生產企業(近400紙槽)進軍大陸市場,第十四代傳人池炎欽受聘生產紙簾,古老的閩西傳統技藝又發新芽。目前,浮竹嶺紙簾產量恢復到年產1100張左右,主要銷往浙江、安徽、山西、台灣等省和日本、韓國、東南亞諸國,傳統技藝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傳承保護

浮竹嶺紙簾技藝不僅是閩西優秀的傳統技藝,也是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重要載體,更是當下推進“鄉村振興”“一帶一路”的重要特色產業。手工紙市場的萎縮,直接影響紙簾製作與從業人員的收入,從業人員紛紛進城務工,加上制簾的辛勞和城鄉差別的日益擴大,年青一代不願再從事制簾,全村全面掌握紙簾技藝的不足10人,且大多年事已高,浮竹嶺紙簾製作技藝傳承後繼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