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撲

紙撲

紙撲藝術是佛山秋色中另一獨具特色的藝術。紙撲工藝包括紙撲、布撲、漆撲等。紙撲藝術已經有幾百年歷史。在幾百年中人們不斷創造、改革,逐漸使紙撲工藝日趨完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紙撲、布撲、漆撲等技藝塑造出很多工藝品,比較著名的紙撲工藝品就有仿古陶瓷器皿,仿古銅器、鐵器、(如古代的鐘、鼎、盤、尊、瓶、壺、兵器等)和人物、動物、木石雕、紅木雜件、金屬工藝品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紙撲
  • 補充:包括紙撲、布撲、漆撲
  • 歷史:幾百年歷史
  • 說明:另一獨具特色的藝術
產品簡介,紙撲欣賞,

產品簡介

在秋色賽會上這些紙撲工藝作品,實在令人難以辨別其真偽。紙撲(塑)藝術的主要方法:
制模。佛山紙撲藝術是從仿古物開始的。相傳,清代佛山祖廟旁右側有座“三元寺”,寺的主持了塵性嗜古董,但因余資很少,無力多購,只有向愛好收藏古董的施主們借來鑑賞。無奈是他人之物,不能長久借用,於是了塵主持便想了一個辦法。他以借來的古董作胎,在其上用紙撲制,對照原物進行上色加工,制出幾乎無法辨別真假的仿古古董,供自己平時擺設和邀請別人觀賞。這樣便逐步成了獨具風格的佛山紙撲仿古秋色工藝品了。以後,人們吸收了陶塑藝術的經驗,先行塑像後翻模再撲制。由於人們競相學習、製作,仿製的各種古董藝術品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造詣越來越深,佛山秋色紙撲仿古工藝品也就不斷發展起來了。
撲紙。當泥模或石膏模翻制出來之後,置陽光下曬乾,然後在模上進行撲紙。撲第一層紙叫“打水底”,先將紙撕成小三角塊,用清水浸透,接著一片片往泥模上撲上第一層紙。作用是使以後多層撲紙同泥模不相緊貼,容易脫模。第一層水底一定要撲得均勻,以一層紙為宜,務求撲滿所有應撲的部位。撲紙時用毛刷在每個凹位細緻地壓服緊貼,儘量在一些細節部分能翻出清晰的形象。以後撲第二層,第三層直到厚度達到要求為止。從第二層紙開始用漿糊或其它膠水作粘合塗料,才能使紙撲牢固不會脫離剝落。有些較大的紙撲藝術品,在最後一層紙上再加上一些石膏漿或香膠漿,使紙撲更加堅硬結實牢固。
三是精修紙胎。這一步非常重要,當紙撲胎脫模出來後,作為藝術品它只能有了最基本或大體的輪廊。因為紙撲過程中,特別是紙張本身厚薄軟硬、拱服貼上、吸水性能等因素不同,使紙撲胎在出模之後未能將所有細節都清晰地再現出來,特別是一些細小線條、凹凸、轉彎角尖頂等部位就很難一次再現出來,因此,在紙胎出模後,一定要在它的表面上進行再加工——精雕細塑,修整紙胎。有時為了脫模方便,藝人在進行泥塑稿時有意把一些細節篡掉,只塑造基本形體和塊面,當紙胎脫模後,然後在紙胎上進行再創造——更細緻的刻畫加塑。如加上一些細膩的圖案、紋樣或者添加一些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動物的腳、爪、角、須、鱗、尾巴等等。這樣就不必採用複合模或多次拼接。
四是著色上油。這是在一件紙撲秋色藝術品的素胎上,待涼乾(或曬乾)之後,對照原物色彩進行著色上油工藝。著色上油要十分細緻,務求同原物一模一樣,令觀者無法辨認真偽,這樣才算達到秋色仿古工藝品的目的。著色過程:先在紙胎上塗上白粉底(也有塗豬料),然後按照顏色要求調配顏色,依樣塗在紙胎上,最後加上一層光油或清漆或其它透明塗料。仿陶瓷器皿、人物、動物,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有袖彩的,如果是素胎即陶胎(不上袖的)則不必塗上光油或清漆。
紙撲所使用的紙張,最好是用玉扣紙、紗紙,其次是土紙。這些紙吸水性大,紙質韌軟,紙紋幼細。厚硬的紙是不宜作紙撲用的。
布撲即夾紗佇,工藝同紙撲工藝過程一樣,不同的只是選用材料不同。布撲是選用布作撲料。布撲一般選用紗布、薄棉麻布。貼上劑有用漆(稱為“漆撲”)也有用膠水、乳膠、清漆等。如佛山祖廟裡的大神像就是用布、漆作原料的。這些夾紗佇大神像已有百多年歷史了,至今仍栩栩如生,線條清晰,牢固結實.

紙撲欣賞

佛山傳統的紙撲工藝品是用紙、布、漆等材料通過多次撲貼、雕刻、描畫出來的。紙撲工藝是“佛山秋色”藝術中另一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品,包括紙撲、布撲、漆撲等工藝形式。佛山紙撲藝術是看似銅製品,重如幾千斤的紙撲獅子
(佛山民間藝術社製作) 造型生動的紙撲“四大金剛”。
(佛山民間藝術社製作)
形象萬千的紙撲臉譜 佛山民間藝術社製作
從仿古物開始的。相傳,清代佛山祖廟旁有座“三元寺”,寺的住持了塵酷愛古董,但因金錢有限,無力多購,只有向愛好收藏古董的施主們借來鑑賞。無奈是他人之物,不能長久借用;於是,了塵住持便想了一個辦法,他把借來的古董作胎,用泥撲模後,再在泥模上用紙撲制,然後在撲制好的紙坯上對照原物進行上色加工,制出幾乎無法辨別真假的仿古董,供自己擺設和邀請別人觀賞。這樣便逐步形成了獨具風格的佛山紙撲工藝品了。以後,人們吸收了 陶塑藝術的經驗,先塑像後翻模再撲制。由於人們競相學習、製作,紙撲工藝品種越來越多,技藝越來越高,藝術造詣越來越深,紙撲手工藝術也就不斷發展起來了。 紙撲、布撲和漆撲工藝既可作為單獨的工藝形式,又可把三者結合一起靈活運用,從而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力。如佛山祖廟大神像就是用布和漆作原料,通過多層裱貼而成,這些神像至今已胡一百多年歷史,但其造型和線條仍清晰可辨,牢固紮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