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的起源
關於波爾羊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起源的說法,一來自南非,二來自印度,三來自歐洲,現認為這三種來源均存在,實際上波爾羊真正命名是在1800-1820年,據查波爾山羊是在南非 經過近兩個世紀的風土馴化`雜交選育而成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早在19世紀初,隨著羊場主的居住趨於安定,人們就開始對其所飼養的山羊的某些性狀有目的地進行選擇。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漫長選育,逐漸形成了具有良好體形、高生長率、高繁殖率、體軀被毛短、頭部和肩部有紅色毛斑和改良型山羊。自1959年7月南非成立波爾山羊育種者協會,並制定選育方案和育種標準,之後,波爾山羊的選育進入了正規化育種。最初的育種標準主要描述波爾山羊的形態特徵,隨著生產者認識和接受波爾山羊生產性能測定的優點,開始進入波爾山羊生產特徵方面的選擇階段,
改良波爾山羊。
純種波爾山羊外貌特徵
頭部
頭部堅實,有大而溫順的棕色雙眼,有一堅挺稍帶彎曲的鼻子和寬的鼻孔,有結構良好的口與顎,至4牙時應完全相稱,6牙以後有6毫米突出,恆齒應在適宜的解剖學位置。額部突出的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角堅實,中等長度,漸向後適度彎曲,暗色,圓而堅硬。耳寬闊平滑,由頭部下垂,長度中等。耳太短者不理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前額凹陷。角太直或太扁平。顎尖,長且位低,短基顎。耳褶疊,突出且短。藍眼。
頸部和前軀
適當長度的頸部且與體長相稱。肌肉豐滿的前軀。寬闊的胸骨且有深而寬的胸緝?肌肉肥厚的肩部與體部和髻甲相稱,髻甲寬闊不尖突。前肢長度適中與體部的深度相稱。四肢強健,系部關節堅韌,蹄黑。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太長或太短且瘦弱的頸部和鬆弛的肩大部了。
體軀
理想型應有一長、深且寬闊的體軀。多肉的開張肋骨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平直,肩後不顯狹窄。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背部凹陷,肋骨開張不良,肩後呈圓柱狀或狹窄。
後軀
純種波爾山羊應有一寬而長的尻部,不宜過於傾斜。多肉的臀部不宜太平直。有豐滿多肉的腿部。尾平直,由尾根長出,可向兩邊擺動。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尻部太懸垂或太短,脛部太長,可向兩邊擺動。
四肢
四肢強健結構好,肌肉太多者屬非理想型。所謂強壯的四肢是指結實,適應性強,這是波爾山羊重要的基本特徵。應排除的特徵缺陷:X狀肢和外彎肢,太纖細或肉太多的四肢。系部弱,蹄尖向外或向內。
皮膚和被毛
鬆軟的皮膚,有充足的頸部和胸部褶皺,尤以公羊為甚,這是一個基本特徵。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系,尾下無毛的皮膚應有75%的色素區?盅蛟蛞?00%的色素為理想。毛短有光澤。少量絨毛有利於耐受冬季的寒冷。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被毛太長且粗,絨毛太多。
性器官
母羊:有結構良好的乳房,每邊有不多於兩個的乳頭。公羊:在一個陰囊中有兩個較大、正常、結構良好和同等大小的睪丸。陰囊的圓周不少於25厘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乳頭為串狀、葫蘆狀或雙乳頭。小睪丸,陰囊有大於5厘米的裂口。
體色
理想型應為頭、耳紅色的白山羊。有豐富的色素沉著,具明顯光澤,允許淡紅至深紅。種羊頭部兩邊除耳部外至少有10厘米直徑的紅色斑塊,兩耳至少有75%紅色區和同樣比例的色素沉著區。
純種波爾山羊生長性能和品質
羊的經濟性狀體現為優質高產的畜產品,進而體現在投入與產出比,能獲得高效益。
成年純種波爾山羊公羊、母羊的體高分別達75厘米-90厘米和65厘米-75厘米,體重分別為95公斤-120公斤和65公斤-95公斤。屠宰率較高,平均為48.3%。波爾山羊可維持生產價值至10歲,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此外,波爾山羊的板皮品質極佳,屬上乘皮革原料。
繁殖力與產羔率
純種波爾山羊屬非季節性繁殖家畜,一年四季都能發情配種產羔。母羊6月齡成熟,由於在秋季性激素水平較高,故而春夏性活動較少。秋季為性活動高峰期,而春夏季性活動較少。據100頭母羊的產羔結果,產單羔者24頭,雙羔者58頭,三羔者15頭,四羔者1頭。平均窩產羔數為1.93頭。
公羊6月齡成熟,在放牧的情況下平均配種15頭母羊;9月齡以上平均可配種30頭母羊。高產羔率意味著提高了每頭母羊和單位面積肉產量。
耐粗性和適應性
純種波爾山羊是最耐粗和適應性最強的家畜品種之一。能適應南非各種氣候地帶,包括內陸氣候、熱帶和亞熱帶灌木叢、半荒漠和沙漠地區都表現生長良好。在乾旱情況下,不供水和飼料,與其它動物相比存活時間最長。有放牧習性,可採食小樹和灌木以及其它動物不吃的植物。採食範圍大,可高至160厘米的樹葉和樹皮,低至10厘米的
牧草。因而適於與牛混牧提高每公頃牧地的產肉量。此外,由於波爾山羊有採食灌木的習慣,可用於控制灌木的叢生和蔓延。因波爾山羊具有上述的耐粗性和適性,故不僅適於在南非飼養,同樣適於在其他國家發展。在我國,除有豐富牧草的地區可發展波爾山羊外,許多雜草、農作物秸稈都能作為波爾山羊的粗飼料,發展地域範圍進一步擴大。
純種波爾山羊與雜交羊的區別
一、毛色純種波爾山羊被毛細而潔白,惟頭頸80%以上為褐紅色,且褐色較重,大部分羊的頭部只有鼻樑為白色:而雜交改良羊被毛粗而較白,頭頸只有少部分為褐紅色。
二、角形純種波爾山羊公羊角較寬,一般向上向後彎曲,母羊角小而直;而雜交改良羊,公羊角比較長,一般向上向後彎曲,母羊有的有小角,有的無角。
三、耳朵純種波爾山羊耳朵寬而長,全部下垂,顏色紅褐;而雜交改良羊,耳朵比較寬且短,——般不是從耳根開始下垂,而是距耳根2厘米處才下垂,顏色多為白色。
四、肚形純種波爾山羊腹部較大,多為“母豬”肚形;而雜交改良羊,腹部較小,多為“圓筒”肚形。
五、後軀純種波爾山羊後軀較寬,屁股渾圓,豐滿,肌肉發達;而雜交改良羊後軀較差。
六、腿部純種波爾山羊四條腿粗而短,蹄部多有黑褐色;而雜交改良羊四條腿比較細長,蹄部多數無黑褐色。
產地及分布
波爾山羊原產自於南非,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以肉用為主的山羊品種。目前主要分布在德國、美國、紐西蘭等地。波爾山羊可分為5種類型,普通型、長毛型、無角型、土種型和改良型。
疾病預防
防疫
防疫一般在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春季3~4月份,秋季10~11月份進行。同時把糞便和墊草墊料堆積發酵無害化處理,充分消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蟲卵,消滅傳染源。羊舍狹小、陰暗潮濕、髒亂、通氣不良都可以引起羔羊大量發生疾病。因此必須做好對周圍環境及用具的消毒和棚圈衛生。一定保證羊舍冬暖夏涼,舍內保持乾燥、清潔,通風良好。
羊急性瘤胃酸中毒巧防治
本病多數是因餵精料太多或因管理不當而被羊偷吃大量的玉米粉、大麥、甘薯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在羊的瘤胃裡很快發酵產生大量乳酸而引起。
症狀大量食用玉米粉等精料後約4~8小時發病。多數病羊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目光呆滯,不願走動,步態不穩,不斷起臥。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羊出現呼吸困難、急促,有時張口伸舌或氣喘,心跳加快,肌肉發生陣發性痙攣。反芻和食慾停止,瘤胃充滿液狀內容物,瘤胃蠕動極弱或停止。如不及時搶救,可迅速死亡。
診斷根據有採食過量精料的病史和上述臨床表現,瘤胃液PH值通常在5以下,以及糞尿呈酸性等可作出診斷。
防治方法
1.預防。控制精料的餵量和精料與粗合理搭配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發生。一般每日每隻成年羊精料餵量以不超過1公斤為宜,應分3次餵給,同時要配合餵優質乾草。據實驗表明,奶羊日餵玉米粉達1公斤以上時,就可發病,每日餵玉米粉1.5公斤時,其發病率幾乎達100%。在乾草不足時更要注意嚴格控制精料餵量,空腹時不要餵精料。
2.治療。用石灰水(生石灰1份,加水10份,充分攪拌,待沉澱後,取其上清液)或2%的碳酸氫鈉水溶液洗胃,或內服碳酸氫鈉2~6克,可緩解酸中毒;同時,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200毫升、5 %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500~1000毫升、10%安鈉咖5毫升靜脈滴注,每日1劑;為了控制和消除炎症,可肌肉注射慶大黴素8萬單位2~3支,每日2次。一般用藥2~3次即可痊癒。
腹瀉
1.非感染性腹瀉環境衛生差、圈舍潮濕,飲用水質量差、氣候突變等,使成羔羊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而發病。
2.病原性腹瀉多種病原微生物都能引起波爾山羊羔羊腹瀉,其中主要是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寄生蟲(球蟲)等都可以引起腹瀉。
3.奶源性腹瀉人工餵奶時必須做到餵奶要定時、定量、定溫、定質。
價值
波爾山羊是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