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由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解代謝的關鍵基因純合或雜合突變導致疾病。已知四種基因功能性突變可導致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即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桿菌蛋白酶9、LDL受體、LDL受體銜接蛋白1(LDLRAP1)、載脂蛋白B,以LDL受體基因突變最為多見。
臨床表現
最特徵的表現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皮膚黃色瘤、角膜弓和早發性冠心病。
1.高脂血症
純合子患者血清膽固醇濃度通常較正常人高6~8倍(600 mg/dl~1200 mg/dl)。
2.黃色瘤
膽固醇在患者身體多種組織沉著,沉積在肌腱者稱肌腱黃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見;在肘部和膝下易形成結節狀黃色瘤;眼瞼處可形成扁平狀黃色瘤。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腱黃色瘤更常見。
3.角膜弓
膽固醇在角膜浸潤形成角膜弓,在10歲以前即可出現。角膜弓也可見於其他類型的高脂血症。
4.早發動脈粥樣硬化
多在10歲左右出現冠心病的症狀和體徵,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和肺動脈主幹易發生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心瓣膜和心內膜表面也可形成黃色瘤斑塊,患者常在30歲之前死於心血管疾病。
5.其他
患者常合併反覆性的多關節炎和腱鞘炎,主要累及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抗炎藥物不能控制。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清膽固醇濃度、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於正常值。
2.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
超聲心動圖檢查常可發現主動脈根部硬化。患者主動脈根部硬化逐漸加重,同時可出現主動脈瓣鈣化和(或)左冠狀動脈主幹狹窄。
(2)冠狀動脈造影
15%患者有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冠狀動脈瘤樣擴張與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呈負相關,易發生冠狀動脈瘤樣性疾病。
3.心電圖檢查
可能顯示冠狀動脈缺血的表現,如ST段壓低≥0.1V,或ST段水平延長>0.16秒,T波低平或倒置,QT間期延長等。
4.基因檢測
可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解代謝相關的關鍵基因致病突變,明確患者的分子診斷。
診斷
未經治療時,血清LDL-C>500mg/dl,合併以下情況之一,即可診斷:
1.10歲之前皮膚或肌腱有黃色瘤。
2.父母血清LDL-C升高,符合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兒童,若未經治療,LDL-C<500mg/dl時,也不能排除本病。
鑑別診斷
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需與其他導致黃色瘤、高膽固醇血症及早發冠心病的疾病進行鑑別,如谷固醇血症和腦腱黃瘤病等,可通過血清植物固醇譜分析及基因分析鑑別診斷。其他高膽固醇血症合併早發冠心病的疾病可以是多基因、家族性複合性高脂血症,或繼發於其他疾病,基因檢測可予以診斷和鑑別。
治療
主要包括飲食控制、藥物治療、脂蛋白血漿清除和手術治療等方法,目的是降低LDL-C的水平,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風險。
1.飲食控制
推薦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及有益於心血管的飲食。生長中的兒童每日飲食中中脂肪儘量少於30%,多攝入水果、蔬菜等有益於降低血中膽固醇。
2.藥物治療
當兒童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160mg/dl(正常<110mg/dl)須小心評估心血管情況,予以藥物治療,如膽汁酸螯合劑及他汀類藥物等。
3.LDL血漿清除
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以及伴有冠心病、對他汀類藥物不能耐受或藥物無效的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可以選擇LDL血漿清除的治療方法。
4.手術治療
(1)肝移植
移植正常肝臟組織是治療純合子型高膽固醇血症的有效辦法。
(2)其他手術
氣囊擴張術或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心血管狹窄,以改善患者心血管情況。
預後
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預後不良,要儘早開始飲食及藥物治療,否則患者常於20歲內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30歲左右死亡。
預防
對基因診斷明確的患者,對家族成員進行血脂分析及基因分析,對攜帶者給予飲食干預、遺傳諮詢,母親再次生育時應進行產前診斷,以利於優生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