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康周期

中國早在唐代的《五紀曆》就已經找出了(周期是紐康的二倍)。 利用交食周期,只能預推日且食發生的大概日期和情況。紐康周期:358個朔望月。 康周期以358個朔望月為周期(29年少20天)。358朔望月=388.50011交點月,因此在一個黃白交點處發生日食後,經過358個朔望月後將在另一個黃白交點再次發生日食這是因為它們的差為0.50011個交點月,從而使得第二次日食的朔日正好發生於另一個黃白交點附近)。0.00011個交點月的時間差使第二次日食發生時,月亮相對於交點向東移動0.0411°,780個周期後,累計的移動等於兩個(平均)日食限(約34°),整個食系就宣告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紐康周期
  • 來源:唐代的《五紀曆》
  • 主要周期數:358個朔望月周期(29年少20天)
  • 缺陷:只能預推日且食發生的大概日期
  • 主要涉及:古代天文,曆法
  • 性質:天文規律
紐康周期記載,周期性規律,

紐康周期記載

中國早在唐代的《五紀曆》就已經找出了(周期是紐康的二倍)。利用交食周期,只能預推日且食發生的大概日期和情況。

周期性規律

由於地球繞太陽和月亮繞地球的公轉運動都有一定的規律,因此日食和月食的發生也具有其循環的周期性。
早在古代,巴比倫人根據對日食和月食的長期統計,發現了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有一個223個朔望月的周期。這個223個朔望月的周期便被稱為“沙羅周期”,“沙羅”就是重複的意思。 223個朔望月等於6585.3天(223×29.530588),即18年零11.3天,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有5個閏年,那就是18年零10.3天。在這段時間內,太陽、月亮和黃白交點的相對位置在經常改變著,而經過一個沙羅周期之後,太陽、月亮和黃白交點差不多又回到原來相對的位置,因此便會出現同上一次情況相類似的日、月食,但見食的地點會有所變化,這裡就不再細述了。 在中國漢代也發現日、月食具有一個135個朔望月的周期。135個朔望月等於3986.6天,約等於11年少31天,也就是說日、月食每過11年少31天重複發生一次。這個循環周期記載在漢代的“三統曆”中,因此也稱為“三統曆周期”。 此外,人們還發現日、月食還有其他的循環周期。比如以358個朔望月為周期的紐康周期(合29年少20日),以235個朔望月為周期的米頓周期(合19年)等等,但這些周期都是非常粗略的,只能粗略地推算出日、月食發生的日期,並不能確定日、月食發生的準確時刻,食分的大小和見食的地區。準確的日、月食發生的時間以及交食情況,需要經過專門的嚴格推算,這已經是屬於相當專門的曆書天文學中“食論”的研究範圍了。中國紫金山天文台就擔負著日、月食預報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