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主要活動,影響範圍,崛起深層原因,貧困普遍存在,土改不徹底,種族歧視嚴重,政府警力不足,採取適當措施,建立嚴密組織,軍事力量,黨的路線,崛起複雜影響,給現政府帶來的困擾,對印度經濟的開放與發展的影響,威脅印度現有的政治體制,威脅印度國家的統一,對南亞地區的影響,各方態度,印度政府,中國方面,面臨的挑戰,
起源
印度真正的毛派革命始於1967年,他們在
西孟加拉邦的納薩爾巴里起義,這被看成印度人民戰爭的一個轉折點。
1960年代,因其領導者不滿於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妥協政策,公開與其決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對派。”1967年於此爆發了納薩爾巴里起義,
納薩爾巴里運動由此開始。起義發生後,中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春雷隆隆”(a peal of spring thunder,意譯),對這一起義給予高度評價。
1972年,他死於獄中。在整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印度毛派
支離破碎,但是堅持毛澤東的階級鬥爭和
人民戰爭理論,仍然是他們的共同點。
20世紀70年代,印度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印共(馬列)支離破碎,有的派別銷聲匿跡,有的則悄然成長壯大起來。1993年4月11日的《印度時報》登載了一條訊息:“極左分子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又時顯回潮趨勢”。到了2004年,在印度軍方看來納薩爾巴里分子已經成長為“比克什米爾或東北地區局勢更危險”的“國家主要威脅”。
在這場新興的農民武裝鬥爭中,比哈爾邦和安得拉邦成為鬥爭的中心。自20世紀90年代起,這兩個地區不斷掀起武裝鬥爭高潮。比哈爾邦是印度最窮困的邦之一,該邦種姓壓迫嚴重,貧困人口數量巨大。在比哈爾邦活躍著兩支毛派武裝力量:毛主義共產黨中心和馬列解放派。而安得拉邦素有革命傳統,在印度獨立前後一直是農民武裝鬥爭的根據地。安得拉邦共產黨不僅領導了早期特侖甘納農民起義,在後來的納薩爾巴里運動中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1980年4月安得拉邦成立的印共(馬列)(人民戰爭集團),其領導人K.西塔拉瑪亞領導過斯里卡庫蘭武裝起義。
這兩個邦的毛派組織在邦內開展武裝鬥爭,建立解放區和平行政權,影響逐步擴展到臨近各邦。比哈爾邦的毛派地下鬥爭策略包括:“鬥地主的方式是以武力威脅,迫使地主減少應收租子的50%,其中一半留給佃農,另外一半分給窮人。至於那些地主過去據以橫行霸道的私人武裝,也被迫向他們交出武器;斗貪官污吏的方式是,首先在民眾中了解官吏的劣跡,然後用武力迫使官吏交出貪污所得的25-30%。大部分用於救濟貧苦農民,少部分用於地下武裝開支。此外還對工程項目和工商企業收取10%的‘稅費’;治理地方的方式是建立人民法庭。按農村傳統社會的傳統方式公審各種犯罪,有立竿見影之效。在其他地區非常嚴重的對婦女的暴力和犯罪,在毛派控制區大幅下降。” 而安得拉邦人民戰爭集團在“全邦大部分農村地區開展武裝活動,並在城市地區建立各種從事公開活動的外圍組織。該集團以重新分配土地為目標,曾經多次召開聲勢浩大的民眾大會。1990年曾在厄侖加爾縣召開過一次有10萬人參加的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大會” 。
主要活動
2003年2月,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中的“人民戰爭集團”和“
印度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決定兩派之間今後無論出現何種分歧均不能發生衝突。2004年9月,“印度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與“人民戰爭集團”合併組建
“印度共產黨(毛主義)”,由賈納帕蒂任總書記。印度共產黨(毛主義)在鬥爭策略上針對不同的社會形勢而採用不同的鬥爭策略,使合併後的印度共產黨(毛主義)組織實力大增,迅速從比哈爾邦和安德拉邦向鄰近各邦滲透。據官方資料,2004年9月,印度共產黨(毛派)在印度活動的範圍達到了12個邦的125個縣。
2004年2月6日,襲擊奧利薩邦的戈拉布德(Koraput),清空了一個藏有528件武器的武器庫。
2005年11月13日,印共(毛)游擊解放軍和地下工作人員在比哈爾邦的賈納巴德縣實施越獄行動,900多名犯人越獄,包括大批毛派戰士和領導;
2006年3月26日,奧里薩邦的R.烏達亞及里(R. Udayagiri)遭到襲擊,警察局的17輛汽車被劫掠;
2006年4月2日,印度內政部秘書杜加爾指出:“在全國出現毛派武裝的已達到125個縣。”9月,印度總理辛格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在奧里薩邦的卡林加納加爾已經遍布反圈地的人民運動。
2007年印共(毛)九大的召開標誌著毛主義共產黨中心和人民戰爭集團兩股革命洪流合併的完成,黨的團結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次大會通過了五個檔案:《高舉馬列毛的紅色旗幟》、《黨綱》、《黨章》、《印度革命的戰略和策略》以及《對目前國際國內形勢的政治解決辦法》。
2008年2月15日,奧利薩邦那訥亞格爾軍械庫100件武器——包括手槍、汽車、AK系列步槍、印度輕型武器步槍以及輕機槍,以及價值20萬盧比的彈藥被劫掠。
2009年7月12日,印度內政部官員說,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當天在印度中部切蒂斯格爾邦襲擊了當地警察部隊,造成至少26名警察死亡。
2009年,印度28個邦中有22個邦存在著印度共產黨(毛派)的活動,他們控制了印度1/3的土地和人民,成為了印度社會中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2010年4月6日,印度共產黨(毛派)武裝在恰蒂斯加爾邦對印度安全部隊發起襲擊,造成76人死亡,20多人受傷。
2010年6月29日,印度安全部隊遭200多名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人員伏擊,造成至少27人死亡。
2010年7月2日,印度安得拉邦海得拉巴警方指出,化名阿薩德(Azad)的印度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組織第3號領導人兼發言人拉吉庫馬(Cherukuri Rajkumar),已在安得拉邦一場槍戰中遭警方擊斃。除他本人被安全部隊擊斃外,還有另1名武裝分子在槍戰中喪生。
2010年8月27日,印度警方表示,他們擊斃了一名反政府的納薩爾派武裝重要頭目。遭擊斃的馬哈托(Umakanto Mahato)是納薩爾派武裝支持的“反警察暴力人民委員會”(People's Committee against Police Atrocities)的一把手。
2010年8月30日,印度警方稱,反政府武裝游擊隊在東部比哈爾邦打死6名警察。29日,查提斯加也發生了5名警察被納薩爾派武裝襲擊身亡的事件。
2010年9月13日,印度警方表示,該國納薩爾派武裝打死了6人,其中包括2名警察。
2011年6月10日,印度警方表示,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分子9日深夜在該國東部恰蒂斯加爾邦埋下地雷,炸死10名警察,另有3人受傷。此外,納薩爾派武裝分子9日還在恰蒂斯加爾邦槍殺5名警察。
2012年1月21日,印度警方說,一支警察分隊當天下午在印度中部恰爾肯德邦遭反政府武裝伏擊,造成13名警察死亡。
2012年3月27日,印度警方說,印度安全部隊當天在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遭反政府武裝襲擊,造成至少15名安全部隊成員死亡。
2012年6月29日,印度武裝部隊在中部恰蒂斯加爾邦與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發生交火,打死至少19名反政府武裝分子,其中6名據信是納薩爾派武裝的核心人物。
2013年2月22日,印度共產黨(毛派)武裝在印度比哈爾邦警察部隊汽車經過的路上埋設地雷,造成至少3名警察死亡。5月25日,印度共產黨(毛派)武裝在印度的恰蒂斯加爾邦造成包括該邦國大黨主席帕特爾父子以及前邦內務部長、“反納薩爾運動”領導人馬享德拉·卡爾瑪等至少28人身亡。8月,印度共產黨(毛派)公開宣稱將在2050年前通過武力奪取政權。2013年度,印度有93名印度共產黨(毛派)分子被擊斃,但印度安全部隊和平民卻有166人喪生。
2013年9月13日警方在東部奧迪沙邦的一次行動中打死至少14名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分子,並繳獲大量武器和彈藥。
2013年11月27日,印度安全部隊人員在中東部的恰蒂斯加爾邦遭到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襲擊,有4名士兵喪生。
2013年12月4日,一輛載有多名警察的警用吉普車在比哈爾邦奧蘭加巴德地區巡邏時,遭到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分子安置的地雷襲擊,7名警察遇襲身亡。
2014年1月27日,印度警方說,印度中部恰爾肯德邦發生反政府武裝襲擊安全部隊事件,1名安全部隊士兵被地雷炸死,另有11名士兵受傷。幾天前,數名村政府人員在該地區被納薩爾派武裝綁架。安全部隊和警察在搜尋人質時,觸發了至少12枚自制地雷,導致傷亡。傷員已被送往醫院,人質也已被反政府武裝釋放。
印度警方的訊息稱,2014年3月11日,印度一支安全部隊和當地警察巡邏時,遭到毛派反政府武裝的伏擊,雙方槍戰數小時,造成16名安全人員死亡,另有5人受傷。
2014年4月12日,印度官員說,印度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當天在印度中部襲擊選舉工作人員和安全部隊人員,造成至少15人死亡、數人受傷。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2014年4月24日,印度當局證實,印度東部選舉結束後遭到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襲擊,造成5名警察死亡。
2014年12月1日,印度警方說,一支安全部隊當天下午在中東部的恰蒂斯加爾邦遭到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襲擊,導致13名官兵死亡。
2016年3月1日,印度警方說,印度安全部隊當天在中南部一叢林地帶打死8名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成員,其中包括5名女性。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16年10月24日報導,印度安全官員稱,警方於10月24日在
奧里薩邦(Odisha)和
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邊界地區與一處臨時訓練營中的大約30名毛派游擊隊人員展開槍戰,警員一死一傷,打死了至少24名印共毛主義游擊隊成員,其中包括一名高級領導人。
2017年4月24日,印度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在中部恰蒂斯加爾邦向當地警察發動襲擊,導致至少24人死亡,6人重傷。
2018年3月13日,印度中央警察後備部隊在恰蒂斯加爾邦蘇克馬區一處森林中巡邏時遇襲,一輛防地雷車被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炸毀,造成9名士兵死亡,另有10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嚴重。
2018年11月26日,印度安全部隊在中部恰蒂斯加爾邦與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發生交火,8名武裝分子被擊斃,2名安全部隊士兵喪生。
據新華社援引印度媒體報導,2019年2月7日上午11時左右,一支由特別行動小組和當地警方組成的隊伍在恰蒂斯加爾邦比賈布爾地區與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分子發生交火,至少10名武裝分子被打死,警方沒有人員傷亡。
2019年4月28日,據俄羅斯衛星網援引印度NDTV電視台訊息,印度反政府武裝納薩爾派在中部地區發起襲擊,造成2名警察死亡,1名重傷。
2019年5月1日,據《印度快報》報導,當天下午,在印度加德奇羅利縣,印度安全部門人員乘坐的車輛遭遇印度反政府武裝納薩爾派(“毛派”)的地雷伏擊,15名安全部門人員與1名司機喪生。
2020年3月22日,印度警方證實,一支由特別行動小組和恰蒂斯加爾邦警方組成的隊伍21日晚與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分子發生交火,造成17名安全人員死亡。
2020年5月11日,印度恰蒂斯加爾邦警方向媒體證實,
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與當地警察部門的一個聯合小分隊在展開搜尋行動時與反政府武裝分子遭遇,導致1名士兵喪生。
2020年11月28日,納薩爾組織曾在恰蒂斯格爾邦實施過一起爆炸襲擊。當天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一個連隊在該地區執行搜查任務時,遭遇路邊炸彈襲擊,導致包括副連長在內的10名軍人被當場炸成重傷,其中一名軍官在送醫途中流血過多死亡。
2021年3月5日,納薩爾派武裝也使用簡易爆炸裝置發動了一次襲擊,納薩爾派稱這次襲擊造成4名印度警察死亡。
3月23日,40名參與圍剿納薩爾派武裝的印度安全部隊在切蒂斯格爾邦乘坐大巴時,遭到簡易爆炸裝置襲擊。這次襲擊造成至少5名安全部隊人員死亡,另有15人受傷。
2021年4月3日,印度警方與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在切蒂斯格爾邦的比賈布爾地區發生交火,戰鬥持續約3小時。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方面估計有15人被打死,另有20多人受傷。同時在遇襲現場已發現22名安全人員死亡,仍有1名安全人員失蹤。另外,此次襲擊還造成31名安全人員受傷,其中包括兩名高級官員。
影響範圍
短時間內,從尼泊爾邊境到印度東部,一條
紅色走廊已然形成。在這條紅色走廊上,聚集著像
比哈爾邦這樣印度最窮的地方,山脈險峻、叢林連綿,游擊隊在許多地方面對的都是缺員多達35%的印度警察和他們落後的武器。
在許多地區,毛派游擊隊已經取代政府來管理當地,並依靠稅收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比如
恰蒂斯加爾邦的叢林裡盛產竹子,毛派就向往來於叢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賦稅,並要求當地的道路建設公司同樣為之。而當政府帶領軍隊來到山區清剿毛派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受到當地農民的保護。
隨著襲擊活動的不斷增多,印共(毛)控制的地盤也迅速擴大。在2003年末,印度只有9個邦 55個縣處於各個毛主義派別的影響之下,但到了 2004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3邦156縣。目前,印共(毛)已在28個邦中的16個邦擁有了自己的活動範圍,在600個地區中的165個地區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活動範圍從印度與尼泊爾的交界處一直延伸到印度的西海岸,影響面積達9.2萬平方公里,處於其影響下的人口更是多達1.8億——也就是說印度每 6個人中就有1 個人生活在印共(毛)的“紅色旗幟”之下。
2018年1月底,《印度時報》援引印軍警統計資料稱,印共(毛)的游擊區已被壓縮,從2015年的75個區降低到2017年的58個區。其政權根據地也被壓縮在總面積不超過8000平方公里的三處森林地帶。
崛起深層原因
在短短4年多的時間裡,印共(毛)就從一個四分五裂的小角色迅速成長為印度政府的頭號威脅,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奇。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其能在印度這么一個大國里撐起一片“紅天”的呢?
貧困普遍存在
印度(毛)的支持者大都是貧困的民眾,特別是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這兩部分人占到了印度總人口的1/4,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在邊遠的農村地區。在印共(毛)影響比較大的比哈爾邦、
奧里薩邦、
中央邦、
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表列種姓的人口占到了全國表列種姓總人口的 55.8%,占貧困表列種姓總人口的70%;表列部落的人口則占全國表列部落總人口的49%,占貧困表列部落總人口的63%。這5個邦都是印度最貧窮的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為40%,而全國為28%。由於過於赤貧,民眾根本無法生存,為了填飽肚子,他們只好投身於印共(毛),從而為印共(毛)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後備大軍。
土改不徹底
雖然印度在獨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但是進行得很不徹底,留下了許多後遺症,其中之一就是仍然有大量的農民沒有土地或擁有的土地非常少。印度全國現在估計有1.7億人沒有土地,另有2.5億人擁有的土地不到1/5公頃。沒有了土地,農民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這是導致農民貧窮的一個重要根源,同時也為印共( 毛)開展活動提供了一個基礎條件。事實上,印共(毛)所控制的地區基本上都是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較少的邦。例如比哈爾邦是印度人均占有土地最少的邦,占土地持有者總數67%的小土地持有者僅占全邦可耕地的16%,而4.1%的地主卻霸占了全邦可耕地的25%,另外還有400萬以上的農民沒有土地。為了獲取土地或為了土地不被掠奪,農民經常舉行抗議活動。然而,這非但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反而經常遭到警察的棒打。農民對此甚為光火,在對政府逐漸失去了信心之後,越來越多的農民將目光投向了印共(毛)。
種族歧視嚴重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世界上等級結構最為森嚴的制度。這種制度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對各個種姓之間的往來和通婚進行了嚴格限制,低種姓的人不得與高種姓的人同飲同吃同住,每個種姓只能從事祖輩遺傳下來的職業,輕易不得改變。這種制度不但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而且還使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印度開國總理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曾對種姓制度批判說:“在今天的社會組織中,
種姓制度及其相關的許多東西是完全不調和的、反動的、拘束的,並且是進步的障礙。在它的體制之內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機會上的平等,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經濟上的民主。”雖然經過現代化的洗滌和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現在的種姓制度已與古代有所不同,各個種姓之間的限制不再那么嚴格,但作為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徵,種姓制度依然在印度盛行不衰。例如在安得拉邦,低種姓必須要為高種姓提供免費的勞動和服務,雖然這是憲法明文禁止的行為,但在這裡卻大行其道。低種姓民眾對此苦不堪言,但又無法輕易擺脫。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印共(毛)求助,因為印共(毛)堅決反對種姓制度,提倡人人平等。
政府警力不足
印共(毛)多以偏遠的深山密林為根據地,這些地區人煙稀少,政府鞭長難及。2007年12 月,印共(毛)成功偷襲了查蒂斯加邦的一座監獄,釋放了300名毛主義分子及其他囚犯,而當時堅守監獄的獄警僅有3人。這並非只是個案,在印度許多地方都是如此。在印共(毛)的影響區域,政府設定的警察站大都境況不佳,不但人手不夠,整體缺員率高達35%,而且裝備也比較落後,許多警察甚至連自衛的槍枝都沒有,一旦遇到襲擊,別說逮捕毛主義分子,就連自己的小命也難保。2004年印度共有100名警察死於印共(毛)之手,2005年為153人,2006年為157 人。除此之外,既有的警察整體素質也令人難以恭維。許多警察酗酒成癮,不重視業務能力的提高,有的連一些基本的常規操作都不會。據2005年的一份調查,在
賈坎德邦的一個警察訓練中心,在接受例行訓練時,395個警察中竟有235個不會正確使用槍枝。
採取適當措施
針對貧困民眾關心的問題,印共(毛)適時提出了一些頗具吸引力的口號,如 “重新分配土地”、“推翻剝削階級”、“人人平等”、“反對壓迫”等。而針對自己力量還比較弱小的情況,印共(毛)則實施游擊戰術,依靠深山老林反覆運用 “打了就跑”的作戰方法,且晝伏夜出,神出鬼沒,使裝備落後又不熟悉當地地形的警方根本無法準確掌握其行蹤。
建立嚴密組織
印度毛派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們建立了嚴密的地下組織,這使得不了解當地情況的軍隊和警察很難對他們有所行動。如今,印度毛派游擊隊已經發展到可以進行較大規模戰鬥的規模,他們拿掉了印度當局的一個警察局,參與這次戰鬥的游擊隊員有上千人之多。
軍事力量
軍事實力是印共(毛)最可觀的優勢力量。這支軍隊組織發動人民戰爭,得到了老百姓的廣泛擁護和支持,印度政府竭盡全力進行圍剿也無法觸動其根本。印共(毛)的人民游擊解放軍成立於2000年12月21日,其前身是印共(馬列)(人民戰爭集團)的“人民游擊軍”。2004年兩黨合併時更名為“人民游擊解放軍”,其下一步目標是發展成為“人民解放軍”。 人民游擊解放軍的標誌是鐮刀和斧頭,中間橫著一把槍。人民游擊解放軍領袖楠巴拉(Nambala)[化名為巴薩瓦拉朱(Basava raju)]表示,該軍隊的建立是為了“粉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買辦官僚資本主義的控制”,即“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軍隊存在的意義是“通過武裝力量推翻政權” 。“人民游擊解放軍必須與民眾融合,成為其生活和希望的一部分。在此意義上,人民游擊解放軍是戰無不勝的。” 毛派領導人拉奧曾經表示,毛派要在2025年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 。人民游擊解放軍在人民民眾中不斷壯大,包括社會的各個階層。人民游擊解放軍由三個部分組成:主要力量——野戰排、次要力量——游擊班、基本力量——民兵。民兵是由這樣的人組成,即有各自的生活和職業,兩周參加一次軍事訓練,民兵是人民游擊軍的基礎。2007年恰蒂斯加爾邦巴斯塔地區的一名警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民兵已經通過地下武裝游擊隊的訓練,獲得專業知識埋藏和引爆地雷。可以估計,僅在巴斯塔一個地區,民兵力量就可以達到3萬人,是該地區警察數量的5倍。如今,毛派已經廢棄了橄欖色軍服,和當地老百姓混在一起,辨別其身份十分困難。“情報部門記錄只有300個毛派分子的名字,有相片的不足資料的1/3” 。而讓村民給警察提供毛派的訊息,則幾乎是不可能的。
黨的路線
印共(毛)《黨章》規定:印共(毛)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處於地下狀態。黨的短期目標是,通過長期人民戰爭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為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而鬥爭。終極目標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繼續革命,實現共產主義,將地球上人剝削人的制度消除。大會再次確定“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新民主主義路線,將納薩爾巴里運動興起以來的持久人民戰爭作為印度的革命道路”。黨近期的任務是“推進人民戰爭,將人民游擊解放軍轉變為人民解放軍;游擊戰轉化為運動戰;游擊區轉為根據地”等。印共(毛)九大是印度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里程碑,大會的成功標誌著兩黨合併的真正完成。
印共(毛)《黨綱》規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階段,我們要奪取敵人的要塞——大城市,因此,從一開始我們就要在城市裡執行有明確目標的導向性工作。”而總結前兩輪農民運動失敗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於沒有得到城市的策應。印共(毛)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城市工作策略和紮實的城市工作基礎。印共(毛)《黨綱》所規定的城市秘密鬥爭準備包括:首先,建立一個巨大的和廣泛延展的地下黨網路,將工人階級和其他若干學生及知識分子的組織包括在內。同時也必須發起政治運動。第二,必須建立一個秘密軍事組織網路,條件成熟前要避免暴露,以保存力量。只有通過這樣目標導向性的工作,才能不斷地積聚、加強和繼續鞏固黨的力量,因此,要在民眾中進行政治組織和軍事準備。
崛起複雜影響
隨著印共(毛)在國內持續的活躍,它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甚至形成了南亞國家的毛派與印度的毛派互動的局面。
給現政府帶來的困擾
在政治上,印共(毛)的活躍直接影響到了目前印度國內的安全狀況、政治環境及對外政策。首先它的活動影響了印度的國內安全。自2004年印共(毛)整合之後,力量得到逐步增強,與政府之間的衝突規模呈擴大趨勢。據統計,2005年,該組織共造成717人死亡,其中安全人員150人,平民281人,毛派自身死亡286人。2009年,該組織共造成998人死亡,安全人員死亡312人,平民392人,毛派294人。印共(毛)的活動也影響了印度的政治環境。印度政界腐敗叢生,以權謀私、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印共(毛)的出現給予了許多貧民以希望,它的一些主張如公平正義、廢除種姓制度、土地改革等等也得到一些知識分子和媒體的贊同,擁有一定的民眾基礎。因此隨著印共(毛)活動的日益活躍,印度政界不得不進行一些妥協,針對自身的一些頑疾進行自我調整。如印度政府在打擊毛派時開始提倡“用兩條腿走路”。除了在軍事上採取行動,印度政府還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政策以改善貧民的生活,如減免他們的稅務,為其提供較好的教育,努力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等。
印共(毛)的活動還影響了印度的對外政策。隨著毛派勢力在印度及周邊國家的擴張,印度政府在南亞區域的外交上將越來越多受到該因素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認為,印度政府就十分不願看到尼共(毛)掌權,認為尼共(毛)的上台將會是對印共(毛)的一種精神激勵,因此千方百計插手尼泊爾內政,讓尼共(毛)下台。
對印度經濟的開放與發展的影響
印共(毛)在農村的反抗活動,也直接影響到印度的經濟發展。首先,印共(毛)活動區域主要在農村和資源豐富的偏遠地區。無論是印度政府在這些區域推行特別經濟區計畫以吸引外資,還是開礦設廠以獲取原材料,都會受制於毛派的影響。印共(毛)認為,印政府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解決問題,在征地、種姓制度、少數民族政策等問題上都站在了大眾人民對立面,因此,他們反對印度政府在經濟發展上的各種計畫。他們認為農村地區的礦廠、投資公司搶奪了農民的資源,因此他們反對設立經濟特區,反對徵收農民的土地,對農村地區的礦廠、公司等經營實體徵收賦稅或者直接限制他們的經營。許多在印共(毛)活躍區域的直接投資已經被迫撤出,經濟特區的建設和資源的開發也陷於停滯狀態,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計畫受到重大的影響。
威脅印度現有的政治體制
印度共產黨(毛派)組織與印度國內的其他民族分裂主義、教派主義等組織不一樣,並不要求分裂國家或者僅僅實現對某一區域的自治或者獨立,獲得一定的政治、經濟或者文化權利,而是要求推翻印度現在的政治體制和政權。印度共產黨(毛派)具有一系列的革命理論作指導,擁有大量貧窮農民的支持,形成了具有頑強戰鬥力的武裝力量。儘管印度共產黨(毛派)在短期內難以獲得“革命”的成功,但如果任由印度共產黨(毛派)在農村地區自由的發展,必將對國內政治穩定構成重大威脅,嚴重影響印度大國崛起的戰略。21世紀以來,印度共產黨(毛派)武裝在印度的活動日益活躍,影響不斷擴大。2006年4月,印度曼莫汗·辛格總理宣稱:“納薩爾主義是我們國家面臨的最大的內部安全問題”。
威脅印度國家的統一
自從印度獨立以來,印度政府就長期受到分裂主義、教派主義、極端政治主義等三股力量的威脅,嚴重影響了印度向“有聲有色的大國”發展的進程。20世紀70年代初,“納薩爾巴里運動”失敗後,運動領導者們在總結運動失敗的教訓時,認為缺少了“統一戰線”。2004年9月,印度共產黨(毛派)成立後,注意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加大了“統一戰線”建設的力度。印度共產黨(毛派)開始聯合一切能夠聯合的力量,同尼泊爾共產黨(毛派)、斯里蘭猛虎組織、克什米爾反政府武裝、阿薩姆分離主義組織等極端組織存在著合作的傾向。如果印度共產黨(毛派)和印度國內其他極端組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聯合可能會給印度國內安全形成更大的威脅,破壞印度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造成印度國內更加混亂的局面。
對南亞地區的影響
從國際上看,印共(毛)的活躍,給南亞一些國家的安全帶來了不穩定因素。毛派的勢力範圍開始形成以印度為中心,以尼泊爾、
不丹、
孟加拉國為弧線的“國際紅色長廊”。其中,印共(毛)的勢力在這些毛派組織當中最為強大,發展最為迅速,而印度又是這一地區的核心,其地位不言自明。更何況這些毛派組織之間互相都有聯繫,並且還通過國際性的毛派組織如
南亞毛主義政黨和組織協調委員會進行協調和互動。因此,一個國家毛派勢力的變化通常會影響臨近區域毛派的活動,它能起著激勵與示範作用,或是可以給予深刻教訓,讓周邊地區的毛派活動也跟著相應變化。
各方態度
印度政府
對於印共(毛),印度政府採取的是打談相結合的政策。
2004年6月,安得拉邦政府與印共(毛)組建前的一個分支——“人民戰爭集團”達成了停火協定,雙方同意進行和談。為此,邦政府接受了人民戰爭集團提出的一些停火條件,如停止清剿活動,收回對人民戰爭集團領導人的懸賞追捕,撤銷對人民戰爭集團及其6個外圍組織的禁令等。
2004年10月,安得拉邦政府與人民戰爭集團在
海得拉巴舉行了第一次和談。會談前,人民戰爭集團宣布,該集團已併入印共(毛),並以新組織的名義參加會談。然而,由於分歧過大,雖經過4天的艱苦談判,雙方最後還是沒能達成協定。政府指責印黨 (毛)要價太高根本無法滿足,並要求其放下武器。而印共(毛)則反指政府缺乏誠意,對貧苦民眾漠不關心,並拒絕繳械投降。
談判破裂後,印度有關各邦紛紛要求政府出台統一的政策,並向各邦派遣中央警察部隊,聯合各邦共同打擊印共(毛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中央政府2005年8月宣布印共(毛)及其外圍組織為非法組織,凍結其資產,限制其活動。2006年3月,印度內政部印發了題為《毛主義目前情況》的政策聲明,要求各邦不得與印共(毛)進行單獨談判。然而,政府的這種政策卻招致了廣泛的批評。2006年4月,總理
曼莫漢·辛格專門召開了有關印共(毛)的安全會議。在會上,他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對策。“ 一條腿”是強化警察力量,繼續武力打擊印共(毛),同時創造一種寬鬆的招安環境,吸引更多的毛主義分子“棄暗投明”;“另一條腿”是設法減輕或消除民眾被剝奪被拋棄的心情,為此,將加大對農村的投入,確保各項農村建設和改革計畫的順利實施。
然而,“兩條腿走路”的實際落實情況並不理想。政府下撥給各邦的農村發展資金被各級官員層層貪污或挪用,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
招安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不僅“棄暗投明”的人數極少,而且許多人被招安後由於政府安置不善又重新投向了印共 (毛)。例如,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自2005年以來,投誠的毛主義分子共有282名,但僅有18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他人要么仍在苦苦等待,要么又重操舊業。結果,印共(毛)的勢力範圍不僅沒有縮減,反而日益擴大。這讓印度政府頭痛不已。2007年12月20日,辛格總理在有關印共(毛)的安全會議上說:“我已講過,左派極端主義是印度國內安全的最大單一威脅,現在依然如此,他們沒有一天不發動襲擊。除非我們消除這個毒瘤,否則,我們不可能取得和平。 ”
2005年切蒂斯格爾邦政府出資,招募了幾千名青年組成民兵組織“特別警務隊”(SPOs),對切蒂斯格爾邦內的部落民進行襲擊和侵擾。該行動旨在一箭雙鵰,將部落民趕出家園掠奪自然資源的同時,打掉該邦蓬勃發展的“毛主義運動”的民眾根基。切蒂斯格爾邦首席部長拉曼·辛格表示,“‘和平行動’是解決邦內毛主義運動的‘答案’”。“和平行動”率先在切蒂斯格爾邦展開,後被印度內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引為示範,鼓勵其他受毛派“侵擾”的邦效法。
印度政府在2009年5月投入大量警察和準軍事部隊同地方武裝發動了清剿印度共產黨(毛派)的“
綠色狩獵行動”,使印度共產黨(毛派)的力量損失慘重。但是,印度政府清剿印度共產黨(毛派)的行動也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
2009年6月22日,印度內政部在當天舉行的一次高級別會議上做出決定,將印共(毛派)列為恐怖組織。
中國方面
2005年,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
孫玉璽曾公開表示:“我們不清楚這些武裝組織為何盜用中國領袖毛澤東的名字?我們也不喜歡這樣。他們要這樣稱呼自己,我們也沒有辦法。但中國與他們從來沒有任何關係,中國境內也沒有任何組織或團體與他們有任何聯繫。”
面臨的挑戰
印度共產黨(毛派)的力量雖然在21世紀初期發展較為迅速,獲得了不少農村地區民眾的支持,但其未來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第一,面臨國家強大軍事力量的鎮壓。印度政府從獨立至今經過60多年的政權建設,已經成為一個政權穩定的民主政府。因此,印度政府絕不會容忍對國家體制和國家崛起的破壞,特別是一旦威脅到國家政權時,政府將會動用國家正規軍隊進行打擊印度共產黨(毛派)的武裝活動。
第二,沒有建立可靠的統一戰線。印度共產黨(毛派)堅持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鬥爭路線並沒有獲得其他政黨的贊同和支持,即使同為左翼政黨的
印度共產黨和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也不贊成其主張。因此,印度共產黨(毛派)在全國缺乏其他合法組織和政黨的有力支持。
第三,經濟實力比較薄弱。印度共產黨(毛派)的主要支持者是印度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民眾,而生活在城市及比較富裕地區的民眾中則很少有支持者,甚至對印度共產黨(毛派)更多的是持反對態度。
第四,國際因素的影響。目前,“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潮流,印度大多民眾渴望穩定與發展,反對暴力與恐怖活動。因此,印度共產黨(毛派)的行動很難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支持,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鬥爭路線的轉向不能不對印共(毛派)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