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缽
- 拼音:nà bō
- 注音:ㄣㄚˋ ㄅㄛ
- 出處:《<扈從詩>前序》
一、自然條件 納缽村位於木引鄉北部,距鄉政府駐地9公里。國土面積5.01平方公里。共有3個組,206戶911人,人口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其中少數民族182人,占全村總...
虛擬勇士的怪物,夏之納的幫手,圖中是在第五空間,缽水母剛正在吸取董美娃的記憶體點數。...
所謂“捺缽”,乃契丹語,又譯作納拔、納缽、納寶、剌缽等,相當於漢語中表示皇帝出行所居之處的“行在”或“行幸頓宿之所”。《遼史·營衛志上》:“有遼...
該路出居庸關後繼續北上,經過今延慶縣,翻山越嶺,進入草原,全長750餘里,設有18處納缽。其中段即黑峪口-色澤嶺道。即現在的九里梁道。營東溝位於其道路結點。...
元代皇帝在此設有行宮,稱“亨嘉殿”。有居民200餘戶。納缽西路與大都至上都驛路在此匯合。行宮東面建有明安驛(今沽源縣北小紅城)供行人宿頓。 [1] ...
“捺缽”又作“納拔”、“納缽”、“剌缽”、“納寶”,漢意為“行宮”或“行在”。遼帝的四時捺缽制度正是與契丹人遊牧和漁獵經濟活動相適應的,同時也受...
得勝口站,元代驛站名。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西路(又稱納缽西路)驛道上的驛站之一。北距野狐嶺站30餘里,旁為蕁麻林,今稱洗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