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艾米爾·尼扎米丁·阿里舍爾·納沃伊(1441-1501年,簡稱阿利舍爾·納沃伊)是十五世紀烏茲別克族
帖木兒帝國詩人,偉大的學者、思想家、社會活動家。“納瓦依”是其筆名,意為“曲調、鳴囀”。生於今阿富汗境內的
赫拉特。出身於突厥族察合台系巴爾拉斯部,祖輩為貴族,其父曾任帖木兒王朝廷書記官。納瓦伊自幼受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15歲時即以詩作聞名。是
霍拉桑的帖木兒後王蘇丹海珊·拜卡拉的同窗好友,1469年任宮廷掌璽官。1472年被任命為大臣,並取得“埃米爾”稱號,擔任蘇丹海珊在首都
赫拉特的代表。後一度失寵,被派往阿斯特拉巴德任監察官員。他反對達官貴人的貪贓枉法,因而引起宮廷不滿,終於被迫離職。 1488年回到故鄉
赫拉特(今阿富汗斯坦境內的一個城市),專心寫作。1501年1月3日病逝。
當時的
赫拉特城為中亞文化的中心.納瓦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代不斷研習突厥、
波斯、
阿拉伯的語言文學以及歷史、哲學、天文、歷算等,還攻習過繪畫和音樂。他聰明好學,記憶驚人,又經過一些知名學者的指點,在文化領域的諸方面部取得了卓越成就。納瓦依的成功還由於他特殊的身世遭遇。他出身名門顯貴,家庭曾遭受打擊迫害,轉輾流徙,貧愁交加,飽嘗世間辛酸,熟睹人生苦難。這對他的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
1449年,由於帖木兒王朝發生了奪位之爭,艾利希爾·納瓦依一家被迫離開
赫拉特,在1452年烏布勒·卡希姆·巴布爾(Ubul Qosim Bobur)執政後又回到赫拉特.納瓦依15歲登上詩壇,童年的詩作就受到前輩詩人
魯提菲的獎賞.以後他到了
馬什哈德(Mashhad,今
伊朗境內),開始用兩種語言——
波斯語和
突厥語寫詩.因此他很快便獲得了“雙語大師”的美譽.他用波斯語寫的詩,署名“帕尼”(隱士之意),用突厥語寫的詩,署名“納瓦依”(吶喊、知心人之意).同時從事哲學、文學藝術研究。1466年回到故鄉
赫拉特.
1469年,他童年時代的同學及朋友海珊·巴伊卡拉(Huseyin Bayqara)執政控制了
赫拉特.納瓦依最初曾對他寄於極大的希望。以為他會主持正義,推行教化.但結果很令納瓦依失望。1470年,
赫拉特爆發了起義。納瓦依對起義表示同情.後來,起義以和解宣告結束。他在調解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們極大的愛戴.1472年4月開始,納瓦依在蘇爾坦·海珊·巴依喀拉宮廷任宰相,他主持正義,加強整頓,推行改革,抑制豪門權貴,保護平民權益,提倡學術,獎勵後學,對繁榮文化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遭到了上層保守勢力的反對。1476年,因遭誹謗而辭職。從此一心從事文學創作。在以年的生涯中,把大量心血和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文學創作,留下了三十多部著作。他的作品始終貫穿著人道主義思想,謳歌正義、善良、智慧、勤勞,追求真善美.揭露殘暴,昏昧、奸詐、偽善,鞭撻假惡醜.1501年,納瓦依在
赫拉特逝世,被安葬在那裡,(最近幾年烏茲別克斯坦派人去阿富汗重新修建了阿里舍爾·納沃伊之墓上的建築,並在周邊進行了綠化)。
從以上簡歷可以看出,
赫拉特城是納瓦依一生中的主要活動地。這個城市是14~15世紀中亞地區的文化中心之一.納瓦依的家庭也是文學世家.他自幼就在當時知識淵博的學者那裡學習。被他稱為在突厥語言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詩人。以濃厚的興趣學習
阿拉伯文學、
波斯文學,系統地學習了波斯語。這為他更好地創作奠定了基礎。
在納瓦依之前和與之同時代的一些詩人指出了
察合台語文的一些優越性.但納瓦依時期的學者中仍存在著較多的用波斯語寫作的傾向。納瓦依批評丁這一傾向,用察合台浯文進行文學創作,使這一語文更加發達、完美.並使自己的創作達到頂峰。納瓦依不僅自己投身於文學創作,還為霍拉桑文學環境的創造付出了大量精力。自己出資建立清真寺、經文學堂及其他教育機構,把飽學之士集中起來,為他們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他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終生遵從禁慾主義,未曾娶妻。他積極倡導和興
辦伊斯蘭文化事業,在赫拉特等城市主持興建了清真寺、伊斯蘭經學院,並經常給學者、詩人、音樂家等以慷慨資助和保護,對帖木兒王朝伊斯蘭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博學多才,對宗教、歷史、哲學、繪畫、建築學和音樂等都有較深的造詣。納瓦伊最早用察合台文創作詩歌,其頌詩、魯拜詩最為著名,是烏茲別克文學的開創者。他還是著名的樂師,所創作的“納瓦木卡姆”曾蜚聲中亞,並傳播到世界其它地區。在宗教思想上,納瓦伊深受
賈米蘇菲主義思想的影響,對納格什班迪耶教團的學理和修持道路作了發展和闡釋,提出了入世主義的道乘修持原則。他認為蘇菲應“修道於眾,外與被創造物、內與造物主聯繫”。認為“善德來自於社會,來自於與世人交往,以求相互有益。修道者如此互相交往,方能獲眾多善果。”因此“要巡遊於人世之上”,“修道於人群之中”(見《愛之輕風》、《伊斯坎德爾之牆》)。這些觀點概述了
納格什班迪耶教團崇尚現實生活的原則。
由於阿利舍爾·納沃在烏茲別克族文學史上具有卓越貢獻,成為烏茲別克文學的奠基人,在烏茲別克斯坦阿利舍爾·納沃無處不在,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在烏茲別克斯坦設有納沃伊州、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市設有阿利舍爾·納沃藝術劇院、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市設有阿利舍爾·納沃伊國家公園、在塔什乾市設有阿利舍爾·納沃伊大街、在塔什乾市設有阿利舍爾·納沃伊雕像好幾個,在塔什乾市設有阿利舍爾·納沃伊捷運站、在烏茲別克斯坦貨幣上印有阿利舍爾·納沃伊雕像圖案,在塔什乾市設有阿利舍爾·納沃伊圖書館,在塔什乾市中心設有阿利舍爾·納沃紀念碑,當各國領導人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總會到這個紀念碑前為烏茲別克族偉人鮮花致敬。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以及各大院校、國家機關等部門,每年組織舉辦阿利舍爾·納沃伊誕生紀念活動。(比如慶祝了阿利舍爾·納沃伊誕生550周年、769周年、570周年、571周年、572周年、573周年、574周年、575周年576周年)
。2017年3月13日上午,烏茲別克斯坦傳奇烏茲別克族詩人阿里舍爾·納沃伊雕像揭幕儀式在上海大學成功舉行,烏茲別克族人民視他為本民族的優秀代表人物,在上海大學樹立阿里舍爾·納沃伊的雕像,是中烏兩國人民友誼深厚源遠流長的象徵。
著作
生於官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5歲時即以詩作聞名。
1469年任霍拉桑蘇丹胡先·拜卡爾的掌璽官,1472年被任命為大臣,並取得“艾米爾”(東方伊斯蘭國家的軍事首領)的稱號。他提倡藝術,並經常給學者、詩人和音樂家等以慷慨的資助。他反對中世紀的專制制度,反對達官貴人為富不仁,貪贓枉法,因而引起宮廷的不滿,終於被迫離職。
1488年回到故鄉格拉特,埋頭寫作。他的作品有30卷,最負盛名的是《五詩集》,包括《正直者的不安》(1483)、《萊伊麗和馬季農》(1484)、《法爾哈德和希琳》(1484)、《七行星》(1484)和《伊斯坎德爾牆》(1485) 5部長詩。1498至1499年又出版重要詩集《思想的寶庫》,包括《童年的異事》、《青年的珍品》、《中年的異事》 和《老年的訓言》。 此外還著有哲學論文《心之所鐘》(1500)和有關詩學的文章。《心之所鐘》譴責荒淫無道的執政者,主張由正直的執政者治理國家。
納瓦依的抒情詩和敘事詩:
(一)《四卷詩集》,《精義寶庫》.
納瓦依的《四卷詩集》,又被稱為《精義寶庫》,包括十六種格律的抒情詩集,收錄三千一百三十二首短章,近四萬五千行。這部詩集是根據人生的不同時期編寫的。《四卷詩集》的序言說明了這些時期的順序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是,當代研究者發現納瓦依的抒情詩,不是按歷史順序,而是按內容編的。
(二)《五卷詩集》(海米賽)
這部詩集是納瓦依文藝創作的頂峰,也是烏茲別克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五卷詩集》是詩人於1483~1485年在赫拉特用突厥語寫成的.也被稱為《海米賽》。“海米賽”一詞是文學術語,本義是“五”的意思.這一術語是在中世紀伊斯蘭文學中形成的。作為一種文學流派的名稱曾採用過《王部詩》、《五部詩集》、《五卷集》、《五部書》等.
(三)、納瓦依的其他著作
除了《四卷詩集》和《五卷詩集》外,還有《艾力伯因》、《詩的真諦》.《瓦台甫書》、《先知與學者史》、《賽依僖·喀贊·艾爾德希爾傳》、
《穆罕默德英雄傳》、《韻律準繩》、《鳥語》、《兩種語言爭辯》、《文壇薈萃》、《情之所鐘》、《法尼詩卷》、《芻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