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吾魯孜

納吾魯孜

納吾魯孜也稱納吾肉孜節(及納吾熱孜節/ناۋرىز),是突厥人,波斯人的傳統節日 ,就像中國人的春節是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塔爾、撒拉爾、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節日。“納吾肉孜”意為春天。。“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曆法的新年第一天,大致在農曆春分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吾魯孜
  • 外文名:Nowruz
  • 民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
  • 性質:傳統節日
  • 目的:送舊迎新
這一天,各家都吃一種用小米、大米、小麥、奶疙瘩和肉混合做成的飯。人們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互相登門祝賀,主人要用親手製作的節日食品招待客人,大家在冬不拉的伴奏下唱一種專門在這一天唱的、有固定曲調、即興填詞的節日歌,並翩翩起舞。在牧區的有些地方,人們還要在這一天宰殺牲畜,把羊頭贈給老人,借老人的祝福祈求來年獲得豐收。
哈薩克人的遊牧生產活動沿用自古相傳的十二生肖紀年法。每年在陰曆正月春分那一天(陽曆3月21目前後)被稱為“納吾熱孜”節(即新年之意),是哈薩克人民的春節,即哈歷新年的元旦。由於哈薩克族是個跨國民族;我國哈薩克族民眾過去習慣於農曆2月20日過“納吾熱孜”節,但有一些富豪人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要搶在春節前過一次,春節後再過一次。“納吾熱孜”節傳統的過法為兩個星期,即15天,也有過9天、3天、11天不等的。近年來各國哈薩克族過“納吾熱孜”節已開始趨向統一,如土耳其籍哈薩克人取陽曆3月20日為“納吾熱孜”節,哈薩克斯坦取陽曆3月22日為“納吾熱孜”節,我國哈薩克人則取陽曆3月21回春分這一天為“納吾熱孜”節。
為了送舊迎新,預示豐收,各家各戶都要用小麥、小米、大米、面、鹽、肉、奶子7種食品做成“納吾熱孜”飯,還要食用珍藏過冬的馬肋條灌腸、馬肥腸、馬碎肉灌腸、馬脖肉、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類等。在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地從一個阿烏勒到另一個阿馬勒,走家串戶,吃“納吾熱孜”飯,唱“納吾熱孜”歌,互相擁抱、祝賀新年。冬天宰殺牲畜時留下的頭,一直要保存到此節,奉獻給老人。老人口念祝詞:“願你的牲畜滿圈、奶食豐盛。”在節日期間,還要開展各種文娛體育活動,如彈唱、對唱、摔跤等,另外還有繞口令、猜謎語、圓夢等內容。節日期間的哈薩克兒童更是歡天喜地,他們白天踢毽、放風箏;夜晚捉迷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