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仁汗

納仁汗

納仁汗是古郭爾羅斯部落首領,原居於蒙古高原三河之源的根河流域,1195年納仁汗率郭爾羅斯部眾沿嫩江遷徙至松嫩兩江交匯處的松嫩平原駐牧。在原遼代寧江州舊城址(伯都訥)建納仁汗浩特。其所轄區域:以遼代寧江州即現寧江區和扶餘縣為中心,東至拉林河,西至洮兒河、霍林河下游地區,南至飲馬河、伊通河下游,北至嫩江下游、松花江幹流上游南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仁汗
  • 國籍:明朝
  • 民族:蒙古族
  • 職業首領
  • 性別:男
歷程經歷,現狀,

歷程經歷

嘉靖二十六年(1547),嫩科爾沁蒙古首領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孫、哈布圖-哈薩爾第16世孫烏巴什按封建世襲制度率部接管了納仁汗所屬的古郭爾羅斯駐牧地,既松花江嫩江以南地區和江北岸的“三肇”地區,並以郭爾羅斯作為自己的部號在這裡駐牧。從此,納仁汗的古郭爾羅斯部大部分領地劃歸嫩科爾沁孛爾只斤氏所轄。而納仁汗部領地縮小到松花江大拐彎處的里側台地,由其世襲管轄,是獨立的政治軍事部落實體,其軍事和行政由科爾沁直轄。這一時期,劃小範圍的納仁汗部一直沿松花江流域遊牧,故一些史籍上也把他們記為“高勒楚德”,即沿江河的人們,漢語還有譯為“卦勒察”或“卦爾察”。
天聰九年(1635),納仁汗部的古郭爾羅斯(掛爾察)歸順後金,後被編入八旗軍的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取名納仁汗蘇木(直轄行政區),從此成為八旗蒙古。納仁汗蘇木政治軍事部落實體一直延續到清末1906年,後演變成地主階層後消亡。

現狀

納仁汗浩特是自渤海國夫余府,遼代長春州、寧江州後,自金代1195年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長達701年間形成今天松原城市歷史的階段古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在納仁汗浩特設立伯都訥驛站,1693年滿族將領副都統巴爾達在今寧江區江北城區建伯都訥新站駐防,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升為伯都訥廳,此後,這裡逐漸發展成為集鎮,至1906年清廷在伯都訥新站正式設立新城府,新的城市隨即取代納仁汗浩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