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陽營寨遺址位於貴州省台江縣台拱鎮紅陽村紅陽寨,是苗族起義領袖包利率起義軍為抗擊清軍所建的軍事防禦與作戰工事,建於清雍正年間,現僅殘存2000餘米圍牆,牆以毛石碼砌,殘高約2米,頂寬約0.7米。遺址距紅陽寨4公里,地處雷公山近脈南麓,海拔近2000米,地理位置獨特,軍事地形險要,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是得天獨厚的軍事要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陽營寨遺址
- 地理位置:貴州省台江縣台拱鎮紅陽村紅陽寨
簡介,位置,
簡介
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政府實施改土歸流,開闢苗疆,始建台拱廳,役使苗民修築台拱廳城牆。以此為導火線暴發了以包利、紅銀為首的苗族農民大起義。其間,包利義軍利用雷公山脈天然地理優勢修建了此防禦工事,先後攻克了多處廳縣,威逼省城。清政府調集十三省軍隊,以雲貴總督張廣泗為帥前往鎮壓,包利在戰鬥中受傷被俘,起義失敗。清雍乾年間的苗民起義,開啟了苗疆反壓迫,反勞役,反苛稅的先河,是對漢文明擴展和傳播的反抗和對“改土歸流”變革的抗擊。
紅陽營寨遺址是研究清雍乾時期西南少數民族起義的重要實物證據,是研究清代早期少數民族軍事防禦工事的重要實物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