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杜鵑,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樹形杜鵑Rhododendron arboreum Smith 的花。分布於我國貴州西部、西藏南部;尼泊爾、錫金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具有止咳平喘,清熱,拔毒,止血,調經之功效。常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咯血,消化道出血,骨髓炎,月經不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花杜鵑
- 別稱:打馬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杜鵑屬
- 種:樹形杜鵑
- 分布區域:我國貴州西部、西藏南部;尼泊爾、錫金和印度東北部
- 採收時間:5-6月
- 用量:1.5-3g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苦,性涼。有小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止咳平喘,清熱,拔毒,止血,調經。
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咯血,消化道出血,骨髓炎,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1.5-3g。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內服慎用。
採集加工
5-6月採收,鮮用或陰乾用。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3-5m,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幼枝粗壯,密被灰色絨毛。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近於圓形,邊緣反卷,葉片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疏鬆,棕色,為叢捲毛狀,下層緊貼,為黃褐色至白色;葉柄長1-2.5cm,幼時密被黃褐色絨毛和少數腺體,老時有毛被殘跡。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約20朵,緊密,深紅色至粉紅色;總軸長約1-1.5cm,密被絨毛;花梗長9mm,密被黃褐色絨毛和腺體;花萼小,長1.5-2mm,外面具絨毛,有5枚齒狀裂片;花冠管狀鐘形,肉質,紫紅色至深血紅色,內面基部有5枚深色的蜜腺囊,中部一側有紫色斑點,裂片5;雄蕊10,不等長,花葯長圓形;子房圓錐形,密被淡黃褐色絨毛和腺體,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長約2cm,有絨毛及腺體殘跡。花期5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3500m的溪谷林下或櫟樹林中。分布於我國貴州西部、西藏南部;尼泊爾、錫金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藥理作用
鎮咳作用。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平喘、清熱、拔毒、止血、調經。治慢性支氣管炎、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