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脛瀾滄蝗

紅脛瀾滄蝗

紅脛瀾滄蝗(Mekongiella Mehongiella rufitibia Yin,1984)是一種瘤錐蝗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脛瀾滄蝗
  • 動物界
  • 直翅目
  • 瘤錐蝗
  • 命名者及年代:Yin,1984
  • 拉丁名:Mekongiella Mehongiella rufitibia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雄性 體型中等。頭大而短,較短於前胸背板,頭頂短寬,其在複眼前緣的寬為長的2倍,頭頂前端中央具細縱溝。顏面側觀向後傾斜,顏面隆起在中眼之上呈細縱溝,中眼之下較弱,在觸角之間略向前突出。觸角絲狀,頂端剛到達前胸背板的後緣。複眼近乎圓形,較小,其縱徑小於眼下溝的長度。單眼較小,較不明顯。缺頭側窩。前胸背板中隆線尚明顯,側隆線較弱,不完整;前橫溝較弱,中、後橫溝明顯,切斷中隆線和側隆線。前胸背板前緣和後緣的中央均具凹口,表面具顆粒和皺紋。前胸腹板前緣具小三角形隆起。中胸腹板中隔梯形,寬為長的1.4倍,且明顯大於側葉的寬度(圖159b)。後胸腹板中隔寬大於長。前、後翅均缺。缺發音器。後足股節勻稱,上側中隆線平滑,上膝側片頂端圓形,外側中區具不規則的隆線。後足脛節上側內緣具刺10-11個,外緣具刺9-10個,具內、外端刺。跗節爪間中墊大形,略不到達爪的端部。腹部第一節缺鼓膜器。肛上板三角形,尾須錐形,下生殖板鈍錐形。
雌性 體較雄性大而粗壯。觸角較短,頂端到達前胸背板的中部。複眼較小,其縱徑為眼下溝長的三分之二。中胸腹板中隔很寬,寬為長的2.5倍。後足腹板中隔長方形,幾同中胸腹板中隔等寬(圖159a)。後足脛節上側內、外緣各具刺9-11個。附節爪間中墊小形,略不到達爪的中部。產卵瓣粗大,端部略呈鉤狀,上產卵瓣上外緣具細齒。余相似於雄性。
體橄欖色,觸角褐色,後足股節橄欖色,後足脛節紅褐色。
體長:♂20.3-21.6毫米;♀25.1-30.4毫米。
前胸背板:♂3.6-3.9毫米;♀4.2-5.4毫米。
後足股節:♂9.7-10.7毫米;♀11.2-12.4毫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西藏(錯那)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Grasshoppers and Locusta from Qinghai-Xizang Plateau of China:32, fig.55-57, pl.III, 15, 16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四卷 直翅目 蝗總科:280-28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