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寄主,危害特點,防治方法,加強檢疫,選購抗蟲品種,清潔環境和人工捕殺,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體長10mm,紅色,並具黑色大斑,被金黃色短毛。頭黑、光滑,無刻點,小頰長、桔紅色。喙黑,伸達後足基節。觸角黑色,第2與第4節等長。前胸背板梯形、側緣直,僅后角處彎,側緣及中脊隆起明顯,呈紅色,前後緣亦成紅色,其餘部分黑色,有時胝溝後方黑色,胝溝前側具1黑色斑。小盾片黑色,基部平,端部隆起,縱脊明顯。爪片黑色,端部紅。革片紅色,中部具不規則的大黑斑,此斑不達翅的前緣,膜片黑色,超過腹端,內角及外緣乳白色。體腹面紅色,胸部各側板黑色部分約占2/3,臭腺溝緣紅色,耳狀。腹部各節均具黑色大型中斑和側斑,有時兩斑相互連線成一大型橫帶,腹末端呈黑色。足黑色。
發生規律
在江西南昌1年2代,以成蟲在石塊下、土穴中或樹洞裡成團越冬。翌春4月中旬開始活動,5月上旬交尾。第一代若蟲於5月底至6月中旬孵出,7~8月羽化產卵。第二代若蟲於8月上旬至9月中旬孵出,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羽化,11月上中旬進入越冬。成蟲怕強光,以上午10時前和下午5時後取食較盛。卵成堆產於土縫裡、石塊下或根際附近土表,一般每堆30餘枚,最多達200~300枚。
寄主
海州常山、刺槐、花椒、一串紅、翠菊、葫蘆等植物。
危害特點
以成蟲、若蟲刺吸植物汁液危害。成蟲和幼蟲群集於嫩莖、嫩瓜、嫩葉等部位,刺吸汁液,刺吸處呈褐色斑點,嚴重時導致枯萎。成蟲怕強光,以上午10時前和下午5時後取食較盛。
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
紅脊長蝽雖有一定的飛翔能力,且可近距離遷飛,但其主要還是隨著苗木的運輸而傳播至它處,所以務必要加強植物的檢疫工作。在引進花木時,調運苗木的有關單位(個人)要主動申請檢疫,嚴禁將帶有病、蟲、草害的花木調進或調出。如在購買花木時,已經發現有紅脊長蝽的為害,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其擴散。
選購抗蟲品種
在選購花木時,應首選抗蟲品種,並在生產中對花木加強綜合管護,以提高其抗蟲能力。如:通過加強通風、透光,以及加強土、肥、水的管理,來補償植物因遭受蟲害造成的養分損失,增強植物的樹勢,以求得抗蟲害能力的提高。
清潔環境和人工捕殺
對於那些已經定植的花木,要經常檢查,在發現有紅脊長蝽為害時,可立即進行人工干預。如在冬季和早春越冬蟲恢復活動前,及時徹底地清園,清除病蟲葉以及周邊的雜草。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下來的病蟲葉、雜草要集中銷毀或深埋,減少越冬蟲源。其次,適時塗刷石硫合劑,保護好樹體。日常要注意保護和利用好螳螂、蜘蛛、鳥類等紅脊長蝽的天敵。
紅脊長蝽雖然怕強光,但其白天還是會活動的,並且在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後取食最盛。所以,也可以於早晚開展人工捕殺成蟲和若蟲,同時人工摘除卵塊。
藥劑防治
紅脊長蝽對花木的為害期較長,且一般持續到11月份左右,而以5~9月間為主要為害期,在此期間可採用藥劑防治。在噴施藥液時,重點噴施花木的葉片和莖桿等部位,並且要噴到葉片的正反兩面,莖桿的上下部位。此外,周圍地面裂縫也都要噴上藥劑。噴藥時間一般選擇在紅脊長蝽若蟲三齡前為好。可選用的藥劑有:5%高效順式氯氰菊酯乳油2000至3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至4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50%辛硫磷·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聯苯菊酯水乳劑3000~5000倍液,或16%高效氯氰菊酯·敵百蟲乳油600~1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微乳劑800~1200倍液,或5%丁烯氟蟲腈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8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3000倍液,或48%毒死蜱·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800至10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5%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3克/升除蟲啉懸浮劑(吡蟲·除脲)1000倍液等。此外,也可以用2.5%敵百蟲粉1千克,拌細砂20千克,撒入花木叢中來防治。當前,對紅脊長蝽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用化學藥物為主。防治的藥劑要輪換著使用,防止其產生抗藥性。藥劑防治的時間,以選擇晴天的下午5~7時為佳。一般噴施1~2次藥劑,就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