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綿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四三。主治小兒傷風傷寒,麻痘身熱,發搐,疑是痘證。
基本介紹
- 名稱:紅綿散《普濟方》
- 別名:天麻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出處:《普濟方》卷四三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天麻(炮)、荊芥穗各三錢,甘草(炙)、麻黃(去節)各二分,全蠍七個。
用法用量
上為末。薄荷三葉,紫草三寸,酒三五滴,同水煎,熱服。
主治
小兒傷風傷寒,麻痘身熱,發搐,疑是痘證。
附註
如痘未出,再進一服,如二服不出,即非痘證。(《中華醫方》)
每服一錢,水半盞,薄荷二葉,酒四五,煎二三沸,帶熱服之。如疹未出,再進一服,次又一服。若是傷風寒證,服亦不妨。(《古今醫統大全》)
此藥以天麻、麻黃髮表為主,有汗者不得服。腠理以開,不宜再發汗也。有汗而熱者,則宜惺惺散,為和解之藥,故仲景論表證有宜發汗者、有宜和解者、有宜調和榮衛者。今有汗而熱,則和解為宜,虛而熱者,則宜調榮衛,如和中散之類是也。(《古今醫統大全》)
重要文獻摘要
《醫說》:“瘡疹:未出時,只可服升麻湯、紅綿散、地龍散、消毒飲,此皆平平藥。”
《廣嗣全訣》:“若痘疹未出之時,外邪內熱相搏,發驚者,惺惺散、消毒飲、加減紅綿散、大青膏與勻氣散兼服,則毒泄而心神自定,氣勻而內毒自出。”
《東醫寶鑑》:“痘疹必先腹痛。蓋痘子先自腸胃中出,然後發於外,宜升麻葛根湯方見寒門、加減紅綿散。”
《東醫寶鑑》:“欲發瘡疹,先身熱,驚跳搐搦,非驚風,宜服發散藥,加減紅綿散是也。”
《古今醫統大全》:“發熱之時痘未出而發驚者,乃毒氣出於心經,此亦為順,不可妄投驚藥。若熱甚而復發搐者,可用發散毒氣,如惺惺散、消毒散、紅綿散、導赤散、升麻湯,兼與快氣利小便、祛風之劑,痘出必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