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系統分為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細胞系統
- 外文名:erythron
- 學科:醫學
介紹,系統形態,臨床意義,增高,減低,
介紹
系骨髓細胞的1個系列。可分為原紅細胞,占骨髓細胞數的0.5~4%;早幼紅細胞占1~5%;中幼紅細胞占12~20%;晚幼紅細胞占6~10%。此系列細胞的改變在診斷某些血液疾病有重要意義。
系統形態
(1)原始紅細胞:胞體直徑15~20μm,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鈍角狀或瘤狀突起。胞核圓形、居中或稍偏於一旁,約占細胞直徑的4/5,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狀,比原始粒細胞粗而密,核仁1~2個,胞質量少,深藍色,不透明,在核周圍常形成淡染區。
(2)早幼紅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圓或橢圓形,占細胞2/3以上,核染色質可濃集成粗密的小塊,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量多,染不透明藍或深藍色,仍可見瘤狀突起及核周淡染區。
(3)中幼紅細胞:胞體直徑8~15μm,圓形。胞核圓形或橢圓形,約占細胞的1/2,核染色質凝聚成索條狀或塊狀,其中有明顯空隙,核仁消失。胞質內血紅蛋白形成逐漸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4)晚幼紅細胞:胞體直徑7~10μm,圓形,胞核圓形,居中或偏位,占細胞1/2以下,核染色質聚集成數個大塊或凝縮成紫黑色團塊狀,胞質量較多,淺灰或淺紅色。
(5)網織紅細胞:為晚幼紅細胞剛脫核的分化階段,直徑8~9μm,胞質內仍含嗜鹼物質,屬未成熟紅細胞。
(6)紅細胞:正常紅細胞平均直徑7.2μm,形態呈雙面微凹之圓盤狀,中央較薄,邊緣較厚,染色後呈淡紅略帶紫色,中央部分淡染,無核。
(2)早幼紅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圓或橢圓形,占細胞2/3以上,核染色質可濃集成粗密的小塊,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量多,染不透明藍或深藍色,仍可見瘤狀突起及核周淡染區。
(3)中幼紅細胞:胞體直徑8~15μm,圓形。胞核圓形或橢圓形,約占細胞的1/2,核染色質凝聚成索條狀或塊狀,其中有明顯空隙,核仁消失。胞質內血紅蛋白形成逐漸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4)晚幼紅細胞:胞體直徑7~10μm,圓形,胞核圓形,居中或偏位,占細胞1/2以下,核染色質聚集成數個大塊或凝縮成紫黑色團塊狀,胞質量較多,淺灰或淺紅色。
(5)網織紅細胞:為晚幼紅細胞剛脫核的分化階段,直徑8~9μm,胞質內仍含嗜鹼物質,屬未成熟紅細胞。
(6)紅細胞:正常紅細胞平均直徑7.2μm,形態呈雙面微凹之圓盤狀,中央較薄,邊緣較厚,染色後呈淡紅略帶紫色,中央部分淡染,無核。
臨床意義
增高
見於急性紅血病及紅白血病、各種增生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慢性病灶及慢性感染性貧血等。
(1) 原始及早幼紅細胞增多: 明顯增多可見於急性紅血病及紅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2) 中幼及晚幼紅細胞增多: 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慢性病性貧血等。
(3) 晚幼紅細胞增多: 見於缺鐵性貧血、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4) 巨幼紅細胞增多: 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套用抗代謝藥物後等。
(5) 鐵粒幼紅細胞增多: 見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減低
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