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箋(中國傳統手工藝品)

紅箋(中國傳統手工藝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箋,又名浣花箋,松花箋,減樣箋,薛濤箋等,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多用以題寫詩詞或作名片等。這種紅色小箋曾被薛濤(女詩人,字洪度)用以寫詩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於文壇,乃濤設計“命匠人狹小為之”。薛濤箋雖只深紅一色,但顏色、花紋甚精巧鮮麗。薛濤箋在中國制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後歷代均有仿製。宋代發展了胭脂版紙箋也稱薛濤箋,用產於嘉州(今四川樂山縣)的胭脂樹花染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箋
  • 宋代:胭脂版紙箋
  • 薛濤:以寫詩與元稹、白居易
  • 又名:浣花箋
基本內容,古人描述,唐·李商隱,宋·晏殊,北宋·蘇易簡,宋朝(詩),明·宋應星,

基本內容

唐代名箋紙,又名“浣花箋”。亦名“松花箋”、“減樣箋”、“薛濤箋”。 這種紅色小箋曾被薛濤(女詩人,字洪度)用以寫詩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於文壇,乃濤設計“命匠人狹小為之”。薛濤箋雖只深紅一色,但顏色、花紋甚精巧鮮麗。薛濤箋在我國制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後歷代均有仿製。宋代發展了胭脂版紙箋也稱薛濤箋,用產於嘉州(今四川樂山縣)的胭脂樹花染色。1000多年前的薛濤不但會做詩,還擅長書法,平時與文人騷客過從甚密,按今天的話來說其人文化素質甚高。她生活中每天要和紙墨打交道,對紙質的要求自然也十分明確,不但要求紙質細膩、融墨如意,還要在視覺上有色彩、有花紋。而當時四川的紙張大都比較粗糙且色澤單調,遠遠不能滿足文人們的要求,薛濤就考慮自己製造優良的紙種。手工造紙工藝相當複雜,既要有好的造紙原料,又要有好水。好在成都地區盛產竹、麻、木芙蓉等原料,又有水質極好的浣花溪,該溪水含鐵量低懸浮物少,硬度不高,抄造出的紙張潔白光滑,“凡紙張所取之色皆不變而益光艷。”薛濤先是在浣花溪百花潭畔買了房子,和著名詩人杜少陵等作了鄰居。然後雇了工匠辦起了造紙作坊。她設計的產品是一種便於寫詩、長寬度適宜的箋紙,以十張為一榻,使用十分方便。薛濤根據前人用黃薜葉染紙的原理,以芙蓉為原料,煮爛後加入芙蓉花末法,製造彩色箋紙。薛濤箋有十種顏色:深紅、粉紅、杏紅、明黃、鵝黃、深青、淺青、深綠、銅綠和淺雲等十色。薛濤還用途刷加工方法製作色紙。她在紅花中取染料,再加入膠料配製成塗料塗在紙上。這種塗刷加工與傳統的浸漬染色方法相比,節約了染料,降低了成本。所以,薛濤也被認為是塗布加工紙的創始人。
紅箋

古人描述

唐·李商隱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云:“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詞詠玉鉤。”

宋·晏殊

宋代詞人晏殊有詞云:“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北宋·蘇易簡

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云:“元和之初(九世紀初葉),薛濤尚斯色,而好制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乃命匠人狹小為之。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後裁諸箋亦如是,特名曰薛濤焉。”又說:“府城(指成都)之南五里有百花潭,支流為一,皆有橋焉。其一王溪,其一薛濤,以紙為業者家其旁。……以浣花潭水造紙故佳,其亦水之宜也。”從這些記載中可知,“薛濤箋”的形制是紅色小幅詩箋,九世紀初造於成都郊外浣花溪的百花潭。

宋朝(詩)

宋人詩曰:“名得只從嘉郡樹,樣傳仍自薛濤時。”

明·宋應星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認為:“其美在色。”
據《方輿勝覽》記載:中唐時期,“元和初,蜀妓薛濤洪度以紙業,制十色小箋,名薛濤箋,亦名蜀箋。”《薛濤小傳》云:“濤,僑止百花潭,躬撰深紅小箋,裁箋供吟,應酬賢傑,時謂之薛濤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