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移定律

紅移定律

紅移定律:一個天體的光譜向長波(紅)端的位移叫做紅移通常認為它是都卜勒效應所致,即當一個波源光波或射電波)和一個觀測者互相快速運動時所造成的波長變化。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於1929年確認,遙遠的星系均遠離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而去,同時,它們的紅移隨著它們的距離增大而成正比地增加。這一普遍規律稱為哈勃定律,它成為星系退行速度及其和地球的距離之間的相關的基礎。這就是說,一個天體發射的光所顯示的紅移越大,該天體的距離越遠,它的退行速度也越大。紅移定律已為後來的研究證實,並為認為宇宙膨脹的現代相對論宇宙學理論提供了基石。上個世紀60年代初以來,天文學家發現了類星體,它們的紅移比以前觀測到的最遙遠的星系的紅移都更大。各種各樣的類星體的極大的紅移使我們認為,它們均以極大的速度(即接近光速的90%)遠離地球而去;還使我們構想,它們是宇宙中距離最遙遠的天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移定律
  • 外文名:red shift
  • 定義:特徵譜線向光譜的紅外端移動
  • 學科光譜分析
背景,定義,套用舉例,

背景

光是由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組成的,在光譜分析中,光譜圖將某一恆星發出的光劃分成不同波長的光線,從而形成一條彩色帶,我們稱之為光譜圖。恆星中的氣體要吸收某些波長的光,從而在光譜圖中就會形成暗的吸收線。每一種元素會產生特定的吸收線,天文學家通過研究光譜圖中的吸收線,可以得知某一恆星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將恆星光譜圖中吸收線的位置與實驗室光源下同一吸收線位置相比較,可以知道該恆星相對地球運動的情況。

定義

紅移(red shift)是天體的光譜中元素的特徵譜線向光譜的紅外端移動 就是光線的波長變長。
用通俗的話講。假設AB兩物體是固定的,接收到的可見光波長一定,但是AB間距離不斷加大的時候,由A探測到的B會被動的表現為波長被加長,A接受到的從B上面發出的可見光測量的時候光譜自然會向著紅色可見光一端進行移動。叫做紅移。
假設AB之間距離在縮短呢?那自然是波長會表現出變短,向著紫色一方移動。
這種現象類似與在聲學中的都卜勒現象。你自己慢慢的理解吧。
還有波長的問題,不要理解為波長變長或者變短,而是在測量的時候被動的接受了這樣一種結果。光速不變,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波長一定。但是從運動著的物體身上發出的光經由固定的探測者來看的話,探測結果會因為相對速度還有加速度而改變。

套用舉例

你可以想像一下在海中船上的情況。來了一個大浪。假設波峰跟波谷距離100米,你向著大浪的方向前進的話,經過波谷與波峰的時間是不是相對你固定在一個位置的情況下時間要短,你會被動的以為這個浪的波長短。反之則是波長變長!如果你坐的船上有加速度呢?然後就是你在天文學上得到的情況啦。 被探測的光的波長在不斷的變長,說明這個星體在不斷的遠離我們,如果幾乎所有的星體都有紅移現象的話,則說明宇宙在膨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