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鎮(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

紅河鎮(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河鎮位於彭陽縣城東南部,紅河上游。鎮政府駐地韓堡村小灣組,地處北緯35°46′,東經106°40′,距彭陽縣城13公里。行政區劃東北與城陽鄉、白陽鎮臨界,南與平涼市寨河鄉毗連,西鄰新集鄉,面積166.5平方公里,現轄12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740戶23816人,其中回族6270人,占26.3%。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855元,高出全縣水平0.5個百分點。

2014年,自治區政府(寧政函[2014]98號)批覆同意彭陽縣撤銷紅河鄉,設立紅河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寧夏固原市彭陽縣
  • 下轄地區:韓堡村、紅河村、上王村、常溝村
  • 政府駐地:韓堡村小灣組
  • 電話區號:0954
  • 郵政區碼:756500
  • 地理位置:彭陽縣城東南部,紅河上游
  • 面積:166.5平方公里
  • 人口:23816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寧D
歷史沿革,發展,

歷史沿革

紅河鎮因紅河得名,古稱陽晉川,又因河水中多含泥沙,故原名洪河。北魏時在紅河境內設有長城郡、黃石縣,隋唐時期設有長城縣、百泉縣。1949年8月,境內設野王、上王鄉,隸屬於固原縣城陽區(第六區);1953年5月增設韓堡鄉,野王鄉更名紅河鄉,仍屬城陽區;1956年1月,將韓堡鄉併入紅河鄉;1983年10月屬彭陽縣,同年11月由公社改為鄉。2014年,彭陽縣撤銷紅河鄉,設立紅河鎮。
紅河是塊“紅色”的土地。民主革命時期,黨組織秘密發展當地農民王兆璞等為共產黨員,建立了紅河地下支部,設立了野王溝道、杏樹灣、何家塬三個黨小組。在長期的革命活動中,紅河地下支部成員主動、英勇對敵鬥爭,不但未被敵人破壞,而且在戰爭中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到解放前夕有黨員44名,是全區對敵鬥爭最長的基層黨組織,在寧夏的黨史上閃耀著光芒。
紅河自然資源優越。紅河自西向東橫穿鄉境,沿河兩岸及徐塬、夏塬為主要農業區。建有黑牛溝、柴溝、劉溝等水庫,廟嘴水庫北乾渠穿過紅河北岸,可灌農田約千畝。氣候溫暖,年均氣溫8.5°,是彭陽縣氣溫最高的地區,為寧夏南部夏糧早熟區。耕地面積5582公頃,其中水澆地995公頃,以農業為主,主產冬小麥、玉米馬鈴薯、胡麻和黃花菜,是彭陽縣辣椒、蘋果和各種雜果的生產基地。平惠公路穿境而過,北去縣城,南達平涼市都很便捷。

發展

鎮黨委、政府在深化鄉情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縣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1255”發展思路,以“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社會和諧”為目標,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人文環境“三大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紅河特色的發展之路。先後獲得全國生態鄉鎮、中國辣椒之鄉、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精神文明鄉等殊榮。特別是2013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以產業開發為突破口,整合支農惠農項目,因地制宜,統一規劃,摸索總結出的“53211”農民增收模式,助推了全鄉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預計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7000元以上,比建縣初增長70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