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探佚

紅樓夢探佚

紅樓夢探佚》是 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歸智。本書是紅樓夢探佚學派的代表作,也是20世紀紅學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由涵蓋所有紅樓重要人物的結局與八十回後主要發展線索的嚴謹考究為特色,在出版後激起了極大的反響。

基本介紹

  • 書名紅樓夢探佚
  • 作者:梁歸智
  • ISBN:9787303109074, 7303109072
  • 頁數:498頁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0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媒體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文摘,

媒體推薦

我敢說,紅學最大的精華部分將是探佚學,對此,我深信不疑。
——周汝昌
我個人的紅學工作歷程,已有四十年的光景,四大支(曹學、脂學、版本學、探佚學——引者)工作都做,自己的估量,四者中最難最重要的還是探佚這一大支……沒有探佚,我們將永遠被程高偽續所錮蔽而不自知,還以為他們幹得好,做得對,有功,也不錯……云云。沒有探佚,我們將永遠看不到曹雪芹這個偉大的頭腦和心靈畢竟是什麼樣的,是被歪曲到何等不堪的地步的!這種奇冤是多么令人義憤填膺,痛心疾首!
——周汝昌(1981年)

內容簡介

目前是該書的修訂第四版。探佚就是通過研究《紅樓夢》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線”等“伏筆”,以及小說的情節發展、思想傾向、人物性格的必然演變趨勢,再結合脂批和其他材料,綜合研究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後佚稿的情況,進而探討曹雪芹完整的藝術構思。探佚學所解決的問題正是一般讀者最感興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紅學研究中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正因如此,在紅學百年的發展史上,儘管有不同的研究範式、不同的派別,但是很多學者都或多或少地在做著探佚的工作。而在探佚研究方面,紅學大家周汝昌先生是最早的提倡者和力行者,而梁歸智教授寫出了第一本探佚學專著,實質性地推進了紅樓夢探佚的工作,是探佚學成就最大的學者。周汝昌先生對他的成果極力讚賞,並為本書撰寫推薦序言。

作者簡介

梁歸智,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紅樓六家談》中主講“紅樓夢的斷臂之美”與“曹雪芹的超前之思”。在治學上以文本考證為基礎,以藝術感悟為核心,以哲學思辨為向度,自成一家。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資格。1995年至1996年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約克學院任客座教授,講授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2006·年至2008年任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大學東方文化系教授。已出版《石頭記探佚》《新評新校紅樓夢》《紅樓探佚紅》《紅學泰斗周汝昌傳——紅樓風雨夢中人》等多部著作,開創了紅學研究中的一個新分支——“探佚學”,影響廣泛。

目錄

《紅樓夢探佚》序
《石頭記探佚》序
寫在《石頭記探佚》的前邊
自序
《石頭記探佚》新版前言
《石頭記探佚》三版識語
考論編:佚探有無之外
探春的結局——海外王妃
海內王妃還是海外王妃?
“放風箏”的啟示
史湘雲嫁賈寶玉說
賈芸和小紅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別解
衛若蘭射圃
草蛇灰線之演繹
“金玉姻緣”的真和假
應是“綠肥紅瘦
八十回後之賈元春
鐵騎未出刀暗鳴
說《姽嫿詞》
辨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死於春末非死於中秋辨
薛寶釵的“金玉姻緣
老太太和太太
“一從二令三人木”之我見
關於靖藏本一條脂批的校讀
話說柳湘蓮
鐵網山傳奇
賈寶玉真的“懸崖撒手”了嗎?
通靈玉為什麼是紅色的?
暖香塢春燈謎與薛小妹懷古詩
薛寶琴不入薄命司
李紈的“晚韶華”與賈蘭的“虛名兒
妙玉何去何從
“中山狼”小考
賈惜春出家
劉姥姥救巧姐
“全璧”中的花襲人
尤三姐的厄運
“抄沒賈府”考
佚稿故事共歷幾年?
“情榜”證情
“探佚”拾零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思理編:夢尋真假之間
《紅樓夢》里被迷失的世界
論“紅學”中“探佚學”之興起
《紅樓夢》與中國傳統美學——美學史上的一幕悲劇
《紅樓夢》與中國傳統美學——“空靈”與“結實”的奇觀
含蘊著東方浪漫的罄香——《紅樓夢》與浪漫主義
從“薄命司”到“情榜
《紅樓夢》的兩種悲劇觀
《紅樓夢的兩種悲劇觀》補論
《紅樓夢》里的“典型”和“類型”
論《紅樓夢》的美學系統
《紅樓夢》的審美接受及其啟示
《紅樓夢》現象的文化剖析
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歌曲聯播插白
論《紅樓夢》的文化意義
釵黛合一與儒道互補
情不情與聖愛——《紅樓夢》比較文化研究
《紅樓夢》的續書及佚稿研究概論
大夢誰先覺——胡適之紅學觀譾論
智者千慮——海外《紅樓夢》研究的一個側面
誰解痴中味——周汝昌先生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紅樓夢、高山流水、才學識與精神家園——與王蒙對話
《紅樓夢》研究的研究
誤解與知音——“兩個世界”與探佚學
附錄
版本情況簡介
探佚論文、專著篇目輯要
後四十回《紅樓夢》研究論文、著作篇目輯要

序言

拙著《石頭記探佚》1983年初版時,周汝昌先生和姚奠中先生曾分別賜《序言》和《前言》。姚先生在《前言》中說:“為什麼書名不用《紅樓夢》而用《石頭記》呢?他的意見是:因為《石頭記》是《紅樓夢》的原名、初名,用這一書名,就帶有追求原著本來面貌的傾向;而所謂‘探佚’的‘佚’,是指原有而丟失了的部分,雖丟失了,但仍有若干蛛絲馬跡,可資探索,所以要探。因為要了解曹雪芹,就必須讀他的原著;要讀他的原著,就必須剝去後人篡改了的部分,再考補已佚失了的部分,才有可能。‘探佚’的意義,就在於此。”這是對“探佚”最簡明扼要的概括。彈指一揮間,已經進入21世紀20年代,紅學探佚的意義早已大行於天下,《石頭記》和《紅樓夢》的版本情況也已經人所共知,因此,為了更醒目、更大眾化,這次第四版的《石頭記探佚》改名為《紅樓夢探佚》。
周汝昌先生當年所賜《序言》中則有云:“紅學最大的精華部分將是探佚學。”又謬獎拙著的寫成:“這是一件大事情,值得大書特書。在紅學史上會發生深遠影響。”
1990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大辭典》中有《石頭記探佚》辭條,說此書的出版“興起了一個紅學分支——‘探佚學"’。
從拙稿開始寫作的1980年算起,迄今為止,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探佚學從初出茅廬到走向輝煌,證明姚先生、周先生和《紅樓夢大辭典》的高瞻遠矚,良非虛語。30年來,紅學界的探佚研究,論文發表了近百篇,專著出版了十幾種。而1987年版的電視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情節改編,取了探佚思路,實際上是探佚成果的藝術再現。央視“百家講壇”2004年推出系列節目“紅樓六家談”,其中有我的兩講《紅樓夢的斷臂之美》和《曹雪芹的超前之思》,也就是“紅樓夢探佚”,後來出了光碟,從此成為全國許多教育單位經常使用的電化教材。2005年“百家講壇”又推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更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成為當年的一個文化事件。

文摘

“我們讀《紅樓夢》的人,因其結構的周密,與其錯綜的複雜,好像跳人大海一般,前後左右,波浪澎湃;而且前起後擁,大浪伏小浪,小浪變大浪,也不知起於何地,止於何時,使我們興茫茫滄海無邊無際之嘆!又好像人海潮正盛時的海水浴一般,每次波浪,都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撫慰與快感;而且此浪未復,他浪繼起,使我們欲罷不能,非至筋疲力倦不已。”(李辰冬《紅樓夢研究》)毫無疑問,把《紅樓夢》的情節結構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來研究是一個有待努力的課題,它也是原著美學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
對《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已經有專著出版。這裡只想指出,它之所以取得那么驚人的成就,是原著美學系統各要素結構的產物,絕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問題,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分析,才能窮其奧妙。即以其生動性而言,“干涉時世”的思想內涵使其深刻,“假語村言”的曲折表達使其含蓄,“追蹤躡跡”的寫實使其逼真,浪漫寫意又使其俊美,對傳統的繼承使其豐富,刻意創新又使其獨具個性。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果就是極其生動又富有創造性的語言。像“試忙玉”、“時寶釵”、“寶玉情贓”、“平兒情權”這樣的遣詞造句,脫離開原著的整體,你簡直就無法讀懂。如果不了解賈寶玉“無事忙”的個性特徵及其深刻內涵,怎么能領略“忙玉”的遣詞之妙呢?
因此,原著《紅樓夢》整體意境的無限性與含蓄性特點也就容易理解了,這正是原著美學系統的綜合效應。這個美學系統有著極大的彈性,表現出深廣的內涵,歸根結底是由其獨特的美學結構所決定的。當然,從“接受美學”角度看,讀者與時代的因素也不能忽視,但無論時代環境如何變遷,讀者的思想與趣味如何各異,人們卻只是從《紅樓夢》而不是從其他傳統小說激發出層出不窮的感受和聯想,足見那根據還在原著《紅樓夢》本身。
綜上所述,曹雪芹原著《紅樓夢》是一個獨立的美學系統,它有自己的美學結構,產生了獨特的美學效應,這些美學效應從另一個層次上又各自形成了新的子系統。我們對這些系統的探索研究是遠遠不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