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根草(唇形科鼠尾草屬)

紅根草(唇形科鼠尾草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根草(學名: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是報春花科 ,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無毛。根狀紫紅色。莖直立,高可達70厘米,圓柱形,有黑色腺點,基部紫紅色,葉互生,近於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兩面均有黑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細瘦,苞片披針形,花梗與苞片近等長或稍短;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周邊膜質,花冠白色,花葯卵圓形,子房卵圓形,花柱粗短,蒴果球形,6-8月開花;8-11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中南、華南、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越南也有分布。生長在溝邊、田邊等低濕處。紅根草既耐嚴寒又耐酷暑,對水濕條件要求較高,喜濕潤,但怕淹漬。在不同光照下的植株,長勢差異較大。紅根草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

紅根草在中國民間常用作草藥。功能為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主治感冒、咳嗽咯血、腸炎、痢疾、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痛經、白帶、乳腺炎、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狀莖橫走,紫紅色。莖直立,高30-70厘米,圓柱形,有黑色腺點,基部紫紅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軸具褐色腺體。葉互生,近於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4-11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兩面均有黑色腺點,乾後成粒狀突起。
總狀花序頂生,細瘦,長10-20厘米;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花梗與苞片近等長或稍短;花萼長約1.5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周邊膜質,有腺狀緣毛,背面有黑色腺點。花冠白色,長約3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毫米,裂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有黑色腺點;雄蕊花冠短,花絲貼生於花冠裂片的下部,分離部分長約1毫米;花葯卵圓形,長約0.5毫米;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22-24) × (15-16)微米,表面近於平滑。子房卵圓形,花柱粗短,長約1毫米。蒴果球形,直徑約2-2.5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中南、華南、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越南也有分布。生長在溝邊、田邊等低濕處。
紅根草紅根草
紅根草生長能適應較大的氣溫變幅,既耐嚴寒又耐酷暑,在40℃極端氣溫及-16.1℃的極端低溫情況下無凍害發生。紅根草栽培對水濕條件要求較高,喜濕潤,但怕淹漬。在光照較強的乾旱地植株長勢較差,低矮,分枝率低,開花結實亦少。空曠地種植紅根草天然更新能力差。紅根草對光照要求不強,需一定的遮陰。在不同光照下的植株,長勢差異較大。紅根草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低洼草地沙壤土、低丘疏林草地紅壤土,以及石灰岩漕谷山腳坡積土均可生長,但以酸紅壤或中壤土較適宜。

繁殖方法

紅根草果實從6月上旬開始成熟,7月下旬為果熟盛期。成熟後極易脫落,應及時分期採收。小堅果橢圓形,淡棕色,千粒重0.2克,生活力極低,經TTC法測定為8-10%左右。種子含油脂,忌暴曬,否則易造成水分喪失和脂肪氧化而降低發芽率。紅根草種子在9.9℃以上即可發芽,可即采即播或貯藏至翌年春播,發芽率低且不整齊。通常播種至發芽需37-47天,發芽持續時間為7-8個月;發芽率最高為25.5%,一般在10-15%之間。
紅根草紅根草

栽培技術

紅根草實生苗需第2年才能抽莖開花,而分蔸繁殖苗當年即可開花。開花結實量隨立地條件及栽培措施而異。紅根草可全蔭棚栽培及與甜茶套種。
紅根草基生葉片的增長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歷時40天左右,5月中、下旬進入開花結實階段後,由於消耗養分過多,葉片部分或全部枯萎。因此,紅根草的採收期宜在開花前。
紅根草紅根草

主要價值

紅根草中國民間廣泛使用,收載於1977年版《中國藥典》,為中成藥“複方紅根草片”的主要原料,具有良好抗菌解毒、清熱除濕,活血調經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咯血、痢疾、痛經、白帶、毒蛇咬傷、跌打損傷、肝炎、風濕性關節炎、乳腺炎、腸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症。紅根草具有較好的抗菌和抗結核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