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年代: 新石器時代

玉質: 岫玉、黃色

規格: 高18.2厘米,寬8.5厘米,厚1.0厘米。

徵集地點: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玉人獸神像玉質呈現黃色,此件玉器的玉質在紅山文化玉器中,屬於最高等級的用玉品質。整件玉器表面呈現漿殼緊裹態特徵,漿光迫眼,沁色過渡自然、入骨,細部工痕顯示手工打磨特徵明顯,其瓦溝紋更是紅山文化時期玉器的典型特徵。器型近似於長方形,整器部分鏤雕,由一人和一獸複合而成,上人下獸。神人頭戴勾雲形高冠,預示此女性即為一位至高無上的扮飾雲神的大巫師,其五官特徵鮮明,嘴唇雙翹,也似扮飾雲神的大巫師在做冥冥施法狀,神像飾有格線紋和瓦溝狀勾雲紋。神人雙手合於胸前,同時雙手把持一長杖形象徵王權的權杖,腳踏早期饕餮雛形的神獸首。神獸呈投降狀伏臥,雙前足伸出,神獸角呈現圓環狀,紅山文化時期的圓即代表天,寓意玉人腳踏神獸,遨遊在天上,處在冥冥之中施法,呼風喚雨,給人間祈求下甘露細雨,恩澤大地,滋養眾生,此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就是一位紅山文化時期的雲神。

此件玉人獸神像構圖複雜,寓意深刻,思想豐富,雕琢工藝精湛,玉質精良,應是目前所見紅山文化玉器中,等級最高的玉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 出土地點: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上古時代,有關雲神的歷史考證:
屈原所作《楚辭》中有:雲中君、東君、湘君、東皇太一、大司命、少司命諸神。屈原的《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龍駕兮帝服,聊翱遊兮周章;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雲中君》為楚人祭祀雲神的說辭。辭中“覽冀州兮有餘”一句,表明雲神的居所在中國北方的高山峽谷,而“思夫君兮太息”一句,則說明雲神是一位女性。此外雲神稱為“雲君”,或者“雲中君”,北京天壇也有雲神的牌位,稱“雲師”,居於“風伯”之下。雲神又名“屏翳”(遮天蓋日)。祭祀雲神,實為祈雨。在《楚辭》中,與雲君相對應的卻是東君,即太陽神。雲君將東君遮住,這時就出現“屏翳”了,烏雲密布、遮天蓋日,天就下起雨來了。因而“屏翳”一詞,就成為了古人描述男女交歡的隱語,也可稱為“雲雨”,故凡是持有勾雲佩的人即為雲神,雲君——扮雲神的女巫。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的背面圖以及瓦溝紋細部圖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紅山文化歷史淵源的文化考證:
紅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國北方地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中尤以玉器的製作和使用著稱。
紅山文化分布的地域,是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老哈河上游宜農宜牧的農牧交錯地帶。農耕文明的發展是伴隨著牧業的發展而相輔相成的
紅山文化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頭,牛河梁紅山文化的大型遺址,出現的圜丘和方丘,圜丘代表天,方丘代表地,早期先人對天地的描述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對於天地的形狀描述,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謂圓,下首之為方。曾子所言的上首、下首指的是人的腦袋和腳。
《淮南子.精神訓》 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像地。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第二地點是祭祀天地的重要場所。紅山文化積石冢或圓或方,就是反應當時原始人類對於天圓地方的成熟認知。
圜丘三圈,方丘三圍,紅山人設定祭壇,為何以三為準呢?較紅山文化晚了三千多年的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認為,天地人之道也,天一、第二、而三是天地人的總和,包含的是整個宇宙蒼穹。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代表的是混沌的初始,二是陰陽的兩分,三是交相輝映的整體。時間一切都是自三起始,並尤其拓展開來,中國人遵從於三,牛河梁祭壇的設定理念,就是遵從自然法則,並且表現得淋漓盡致。
北京的天壇就是三圓的石壇,祈年殿建於三圓,穹頂亦乎三圓。紅山文化時期的圜丘,就是我國最早的圜丘,最晚的圜丘就是始建於明代的北京天壇,由三個同心圓組成的一個圜丘建築。
遠觀紅山,近看天壇,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傳承。
紅山先人是如何祭壇的呢?《周禮.春官.大司樂》如是說也, 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
從出土於內蒙古敖漢旗的陶人,可以略見斑駁一班紅山人以樂通神的端倪。陶人表現的是一位神職人員,也就是巫師,他們與神溝通時,還必須手持神玉,視死如事生,活著的是用玉與神溝通,逝者也可被後人視著為神,神離不開玉。
遼寧朝陽的牛河梁遺址的紅山女神廟,見證了紅山先人有了原始宗教信仰的活動場景。大型祭祀壇的出現以及大型墓穴(積石冢)群的發現,充分說明了紅山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原始人類社會的國家雛形。
故宮博物院的玉人獸神像
玉人獸神像,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高27.7cm,最寬11.7cm,厚1.5—3cm。
青綠色玉質,背面有土斑膠著於玉器之上。整體近似長方形,中部厚,正面略呈微弧,邊緣較薄,並有一定的鈍刃感。整器部分鏤雕,由一人和一獸複合而成,上人下獸。神人頭戴勾雲形高冠,身體兩側圍繞著雲形裝飾,五官鮮明,三角形鼻凸出,所穿服飾臂膊及後背上飾以格線紋。神人雙手合於胸前,手持一長杖形物,赤腳踏一弧形角狀物。角狀物下有一獸,似熊,呈投降狀伏臥,雙前足伸出。玉像背面是正面紋飾的反面,飾有格線紋和瓦溝狀勾雲紋。
這件玉人獸像於20世紀60年代初輾轉由天津到北京,於1963年入藏故宮。近些年,隨著東北地區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大量紅山文化玉器展現在世人面前,提供了鑑定紅山玉器的標準器。這件玉人獸像,其細部紋飾特徵均不出紅山文化玉器的範圍,加之入藏較早,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為紅山文化玉器。此件玉像構圖的複雜性前所未有,應是目前所見紅山文化中,等級最高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