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黑鳳頭鸚鵡北澳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雄鳥鳥體黑色,尾部為鮮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尾黑鳳頭鸚鵡北澳亞種
- 拉丁學名:Calyptorhynchus banksii macrorhynchus
- 界:動物界
- 種:紅尾黑鳳頭鸚鵡北澳亞種
基本信息,物種概述,分布範圍,保護等級,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紅尾黑鳳頭鸚鵡北澳亞種
【拉丁學名】Calyptorhynchus banksii macrorhynchus
【命名者及時間】Gould, 1843
物種概述
雌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桔黃色斑點與橫紋,尾羽會呈條狀分明的桔色,與雄鳥尾部是一片鮮紅色不同。雌鳥的喙部是肉色,而雄鳥是黑色。該亞種鳥喙更寬更重,雌鳥體型小,頭部,頸部和上覆羽更薄,腹部沒有蒼白色,尾部有限或不存在橙色。
平時生活在樹上,偶爾到地面上活動,群居鳥類。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也會食用水果、堅果、花朵、昆蟲。常在桉樹上築巢。適應各種各樣的棲息地,草原,茂密的熱帶森林,樹木繁茂的相思樹和桉樹地區。棲息與築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尤其是桉樹林,在傍晚入夜時分常大叫,特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有時與葵花鳳頭鸚鵡一起在農作物園區內覓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尤其是花生田與玉米田。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中北部和東北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