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歷史,收藏,
簡介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紅印花加蓋票中的存世孤品,因此被譽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這件孤品原由費拉爾秘藏,他在世前秘不告人。只是在他去世之後20年,由他的遺孀披露於世。1924年先被上海英籍郵商施開甲得知,並告訴中國著名集郵家周今覺。周今覺為獲得此寶,費盡苦心,花費了3年時間,於1927年用2500兩紋銀購得,因此而享有“華郵之王”、“郵王”之美稱。20年後,周氏因年邁,又將此寶以黃金330兩價格出讓給中國集郵家郭植芳。1948年郭氏移居美國。1967年郭氏病逝,臨終前曾叮囑其妻一定要把這件孤品轉讓給中國人收藏;寧肯低價讓給中國人,決不高價賣給外國人。1982年,香港集郵家林文琰用30萬美金從郭夫人劉兆珊女士處獲得這件珍寶。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img/3/3e7/cGcq5CZ4gTY5EzMiZDN2ITNhFzYzMWMidzN2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歷史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清政府“大清郵政”發行的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其中僅有一件“小字當壹圓”四方連,是極為罕貴的華郵孤品,被郵人譽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這件珍寶原由德國人費拉爾秘藏,1904年費拉爾去世後,由他的遺孀秘藏20年,直到1924年才披露於世。
收藏
1924年披露於世後,先被上海英籍郵商施開甲得知,並告訴中國著名集郵家周今覺。周今覺托施開甲向費拉爾遺孀求購,費妻不肯轉讓。周氏費盡苦心,謀之3年,於1927年以2500兩紋銀購得,創造了當時中國票買賣的最高價格。周今覺因購得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這件最罕貴的孤品而享譽“華郵之王”、“郵王”之美稱。
20年後,周氏年邁,身體不佳,集郵興趣衰退,於1947年將這件四方連珍寶以330兩黃金讓與中國集郵家郭植芳。
1948年郭氏移居美國,這件珍寶也跟隨他漂洋過海到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郭植芳陸續將郵品轉讓,惟有這件價值連城的四方連不肯出手。
1967年郭氏病逝,他臨終前,叮囑其妻要把這件“華郵珍品”轉讓給中國人收藏,寧願價錢便宜讓給華人,也不以高價賣給外國人。郭死後,其夫人劉兆珊女士恪守其夫遺願,對前來購買的外國郵商、集郵家一律謝絕。
1982年2月香港集郵家林文琰先生經郭植芳的女婿李福全,以30萬美金將這件四方連珍寶從美國購回,使這件在海外流落幾十年的“華郵珍寶”回到故里。而在尋覓這些郵票的過程中,中國集郵家表現出的崇高的愛國熱忱,已在國內外集郵界傳為美談。
林文琰先生因獲得這件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後,榮登當代“郵王”寶座。筆者有幸兩次在北京親眼目睹了這件珍郵。第一次是1983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次全國集郵展覽上,林文琰先生將這件國寶公開展出;第二次是在中國‘99世界郵展上,當時慕名前來參觀華郵瑰寶---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和大龍闊邊薄紙伍分銀全張的隊伍一天長似一天。在郵展上同時展出這兩件珍品,人們所得到的不僅僅是一飽眼福的愉悅,更能從這些集藏舊事中,感受到中國老一輩集郵者那一顆顆火熱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獨特的中國集郵魅力---綿綿不盡的友情、親情、愛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