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漢寧·斯皮克

約翰·漢寧·斯皮克

約翰·漢寧·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1827年5月4日-1864年9月15日)英國駐印度軍隊軍官、探險家。他曾深入非洲大陸,尋找作為世界第一長河、古埃及文明搖籃的尼羅河的源頭。結果,他在非洲腹地發現了一個水域遼闊的湖泊,他用當時英國女王的名字為這個湖泊命名。這個大湖就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漢寧·斯皮克
  • 外文名:John Hanning Speke
  • 出生日期:1827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1864年9月15日
  • 職業:英國駐印度軍隊軍官
發現,爭論,

發現

探險家 斯皮克出生在一個鄉紳之家,受過正規的教育。從十七歲起,他在英國駐印度的陸軍中服役十年。他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愛好打獵和旅遊,對冒險和榮譽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1856年12 月,他奉命隨同里英國著名探險家、外交官兼學者理察·伯頓((1821- 1890 )率領的探險隊從桑幾巴爾島出發,前往非洲腹地探查尼羅河源頭。
尼羅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但是,這條從南直流向北的大河的河源在哪裡,幾千年來一直是個謎。尼羅河的主要支流有兩條,即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17世紀初,西班牙傳教士佩德羅·派斯來到現今的衣索比亞,作為歐洲人第一個發現青尼羅河的源頭是塞俄比亞高原西部的塔納湖。但是,比青尼羅河更長的白尼羅河的源頭在哪裡,卻一直沒有搞清楚。到19世紀,隨著非洲地理考察熱潮的興起,尋找尼羅河河源再度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起始,人們總是從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交匯的現今蘇丹首都喀土穆順流南下。但是,蘇丹南部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無法前進。因此,伯頓和斯皮克決定改變路線,直插可能是河源所在的中東部非洲腹地。
約翰·漢寧·斯皮克約翰·漢寧·斯皮克
1857年8月,他們帶著130名隨從、30頭驢子和大量生活用品,從現今坦尚尼亞的海岸登入後徑直向西。他們越過沼澤,穿過叢林,翻過高山,於11月到達塔波拉。這時,伯頓和斯皮克均病倒。他們的隨從乘機結夥逃走,許多探險儀器不翼而飛。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隨之加劇。斯皮克認為,伯頓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尤令他這個清教徒難以容忍的是,伯頓總是酗酒,同沿途遇到的黑女人尋歡作樂。而年長七歲、通曉三十多種語言和方言的伯頓則鄙視斯皮克,認為他是個"不懂他國語言、不懂民俗、不諳天象的不學無術之徒"。但考慮到肩負有共同的使命,他們兩人都儘量強壓住心頭的怒火。1858年2月13日,他們發現了現今所說的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在湖的東岸安營紮寨之後,一心想建功立業的斯皮克,趁伯頓身體尚未康復之機獨自去北部探查。8月3日,他來到一個比坦噶尼喀湖還要大的湖泊的岸邊。站在大湖的南岸,看著浩渺無際的湖水,他無比激動和興奮。他問當地人大湖的名字,個個都搖頭。他遂以英國女王的名字為之命名為維多利亞湖。這是歐洲人第一次來到這個面積僅次於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的岸邊。斯皮克認定,這個當地人所稱"一直延伸到世界盡頭"的大湖,看來就是白尼羅河的源頭。
斯皮克急忙趕回宿營地,向伯頓報告他的發現。伯頓聽後感到心頭頗不是滋味,因為他知道,斯皮克的發現對自己日後的榮譽意味著什麼。他對斯皮克說:"你的結論,我不知道是否正確。但你至少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你的結論。"
伯頓病情加劇,決定探險隊回返。在途徑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亞丁時,伯頓暫時留下來,斯皮克先行回英國。分手時,伯頓要斯皮克承諾,要等他回去之後,兩人一起向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報告有關尼羅河源頭的新發現。可是,斯皮克沒有信守承諾,一回到倫敦就單獨作了報告,並受到表彰。伯頓聞此大為光火,對斯皮克極為痛恨。
1861年, 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資助下,斯皮克撇開伯頓,單獨回到非洲,進一步探查尼羅河源頭。他首先來到維多利亞湖西邊位於現今烏干達境內的卡拉古王國,繪製了大湖部分地區的地圖。此後,他繼續北上,來到位於現今烏干達中部的布乾達王國。國王穆特薩對他盛情款待,甚至贈給他幾個土著女人。其中一個名叫梅麗,後來還給他生了一個孩子。
1862年7月7日,斯皮克帶著穆特薩賜予的嚮導、大角牛和食品繼續北上。7月28日,他來到維多利亞湖的最北端。站在現今烏干達第二大城市金賈的南郊,他看到湖水從這裡噴瀉而出,跌下懸崖,形成一道瀑布,然後平緩地向西北方流去。他欣喜若狂,認定向西北流去的就是白尼羅河。他遂將湖口這道瀑布以這次探險活動的一位慷慨資助人的名字命名為里本瀑布。為進一步驗證這裡就是尼羅河的上源,他沿著河道繼續前行。翌年2月,他抵達蘇丹南部的貢多克羅,遇到正在那裡探查尼羅河河源的另一位英國探險家塞繆爾·懷特·貝克,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結論。貝克後來寫道:為慶祝斯皮克這一地理大發現,我們一齊鳴槍,擊斃一頭驢子共打牙祭。

爭論

斯皮克隨即向倫敦發出電報,宣稱"尼羅河河源問題已徹底解決"。這一訊息在英國引起兩種絕然不同的反響。有人表示高興和支持,而有人則表示懷疑和反對。反對最激烈的是伯頓。伯頓曾長期在印度、中東和非洲從事探險活動,諳熟西亞和非洲事務,儼然以地理大發現不容置疑的權威自居。他認為,斯皮克只是沿著從維多利亞湖流出的那條河流走了一小段路,還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證實這條河就是向北奔流幾千公里、最後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他堅持,坦噶尼喀湖很有可能是尼羅河的源頭。
斯皮克堅信自己結論的正確,準備同博學多識的伯頓當面進行辯論。辯論會安排在1864年9月16日。利文斯敦等知名探險家都準備出席。可是,就在辯論會舉行的前一天,斯皮克卻突然死在威爾特郡一家親戚的領地里。伯頓得悉後驚嘆:"天啊,他自殺了!"但法醫檢驗的結果認定,這純粹是一起意外事故。原來,斯皮克來這裡打獵,在翻越一堵牆頭時,獵槍走火,子彈正好穿過他的胸膛。就這樣,終生酷愛打獵的斯皮克最後喪生在自己的槍口之下。
約翰·漢寧·斯皮克
人死了,辯論會未能舉行。但歷史最終還是裁定,勝者是斯皮克。現 在,尼羅河河源雖然已從維多利亞湖推延到卡格拉河,但卡格拉河注入維多利亞湖,說維多利亞湖是尼羅河河源也並沒有錯,而且此說曾長期被襲用。我在金賈的里本瀑布附近看到,為紀念斯皮克發現尼羅河源頭這一歷史功績,河右岸的草地上豎著一塊白色的石牌,牌上記載著斯皮克抵達這裡的時間;河左岸的高地上,則豎立著一座高入雲天的斯皮克紀念碑。人們隔河矚望,遙寄對這位探險家的敬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