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莫頓·斯坦利

亨利·莫頓·斯坦利

亨利·莫爾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1841-1904)原籍英國,入美國籍後又回英國的探險家,曾深入中非,以搜尋戴維·利文斯通和發現剛果河聞名,1899年成為英國爵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利·莫頓·斯坦利
  • 外文名:Henry Morton Stanley
  • 國籍:原籍英國,入美國籍
  • 出生地:威爾斯
  • 出生日期:1841
  • 逝世日期:1904
生平簡介,流浪孤兒,美洲冒險,尋找英雄,穿過非洲,英國議員,

生平簡介

亨利·莫爾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1841-1904)美國記者和探險家,以搜尋戴維·利文斯通的事跡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建立剛果殖民地而聞名的非洲“探險家”,是帝國主義侵略非洲的代理人和鷹犬。

流浪孤兒

斯坦利原名約翰·羅蘭茲,1841年1月28日生於英國北威爾斯的登比城。他因是私生子而遭到遺棄,全靠外祖父的收養得以生存。早年生活的艱苦和辛酸,使他從小就養成一種自恃、孤僻和冷酷的性格。為紀念已經死去的生父約翰·羅蘭茲,在當地進行人口登記時,他襲用了這個名字。6歲那年,外祖父去世,羅蘭茲不久被送進了威爾斯的貧民習藝所。在那裡,名義上學技術,實際卻是幫助乾雜活,常常挨餓受凍,不時遭到所長的毆打。但他也利用各種機會努力學習文化和技術。到10歲時,憑他的機警和狡詐,當上了習藝所里的娃娃頭,幫所長管理,希望得到較好的待遇。然而,他的境遇依然是悲慘的。他逐漸積貯不滿和憤慨,決意離開這裡。15歲那年,羅蘭茲有一次藉機把所長痛揍了一頓,逃離了他稱之為“黑暗世界”的貧民習藝所。
亨利·莫頓·斯坦利亨利·莫頓·斯坦利
他投奔親戚藉以度日,也常遭到白眼相待。他曾在堂姊擔任校長的學校里學習,喜愛文學,勤於寫作,以優異的成績得到大家的賞識,叫他擔任過小老師。這種情況沒有維持多久。後來他在傳記里講到這段時期的生活時說,在親戚們的眼裡,他被看作是“一個恥辱”,巴不得他“趕快離開才好”。羅蘭茲嚮往“遍地財寶”的美洲,期望在那裡開創“自己的事業”。他到英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利物浦,在一艘去美國的輪船上當水手。1858年,他到了美國南部的紐奧良

美洲冒險

紐奧良,他被一個經營棉花買賣的商人亨利·莫爾頓·斯坦利收為養子。他同意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亨利·莫爾頓·斯坦利,後來,他也取得了美國國籍。三年後,商人病死,沒有給他留下任何遺產。當時美國爆發南北戰爭。21歲的斯坦利支持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利益,維護南方黑人奴隸制度。他參加南方聯盟的軍隊同當時進步的北方資產階級作戰。在一次戰鬥中,斯坦利被北方軍隊俘虜。不久,他改變了自己原先的主張,參加了北方海軍。戰爭結束時,斯坦利已經成為一名海軍少尉。
斯坦利擅長於寫生動的通訊報導,又有適應於冒險生活的性格。1865年他辭去軍職,開始乾起報社記者的行業,在美國西部,甚至到亞洲的土耳其進行過蘇伊士運河的開通的報導。1868年起,他接受當時美國最著名的《紐約先驅報》的聘請擔任戰地記者,先後被派往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採訪英國羅伯特·內皮爾 爵士在那裡進行征服戰爭的訊息,並報導了烏格納達的陷落和特沃德羅斯二世皇帝的自殺;又到西班牙報導國內發生戰爭的情況。1869年秋天,他在巴黎接受了報社派其前往中部非洲尋找著名的英國傳教士、旅行家戴維·利文斯敦下落的任務,後者已有兩年多時間同外界失去了聯繫。利文斯敦是否還活著?這成為歐美各國輿論一時注意的重大問題。

尋找英雄

 1871年1月,斯坦利到達東非的桑給巴爾,組織了一支由192人參加的“探險隊”。為了獨家新聞,他沒有對外界公布此行的目的,他的行蹤詭秘引起了英國駐桑給巴爾領事柯克爵士的深深疑慮。3月下旬,斯坦利的隊伍經巴加莫約(在今坦尚尼亞沿海)向內地進發,輾轉8個月,穿過戰亂不息,疾病流行的地區,經過塔波拉(今坦尚尼亞中部城市),終於在1871年11月10日在坦噶尼喀湖岸的烏吉吉找到了利文斯敦。斯坦利和利文斯敦相遇,是以一句在探險史上很有名的簡短問話開始的。斯坦利向前步入叢林中的一塊空地,利文斯敦正坐在那裡。斯坦利伸出手來,說道:“我猜想,你是利文斯敦醫生吧?”他給利文斯敦帶去了外界的信息和供應品。他同利文斯敦一起耽了4個月,共同探察了坦噶尼喀湖。
著名的會見,左邊為斯坦利著名的會見,左邊為斯坦利
 1872年5月,斯坦利單獨返回桑給巴爾。接著,他在英國發著表作《我怎樣找到了利文斯敦》,轟動輿論。購買此書一時成為大熱門。斯坦利還在許多地方發表講演,作報告,成為紅極一時的人物。他無論在著作或講話中,把被英國資產階級捧為“英雄”的利文斯敦的處境儘量描繪成“形單影隻,舉目無親,奄奄一息”的慘象,攻擊別人對利文斯敦“冷酷無情”、“不輸送起碼的供應品”等等,突出他自己是利文斯敦事業的熱烈崇拜者和支持者。1873年利文斯敦死後,斯坦利更以“當然繼承者”的身份自居,表示要完成利文斯敦未竟的事業,贏得了人心。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親自接見了他,贈給他金質鼻煙盒作為紀念。1874年,他又作為被《紐約論壇報》派往採訪阿散蒂戰爭,他是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的隨軍記者,事後他出版了《庫馬西和馬格達拉,英軍的兩次戰役》。當時歐美資本主義列強正面臨著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時期,瓜分非洲開始成為這一時期首要的侵略目標。它們迫切需要深入非洲內地熟悉道路,刺探情報,以便將來的瓜分。斯坦利得到資產階級的支持和派遣,又先後三次到非洲進行長時間的“探險”活動。
探險路途探險路途

穿過非洲

第一次在1874年11月,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和《紐約先驅報》的派遣,用了999天的時間在中部非洲進行“探險”活動。早期的探險家只是部分解決了尼羅河源頭和中非洲湖波性質問題。他先從桑給巴爾出發,到達東非湖區,週遊了維多利亞湖,隨即到達布乾達王國(今烏干達境內),他從前拜訪過國王穆蒂薩一世,使其1877年同意接受基督教教士在這一地區活動,並最終使得英國1894年在烏干達建立一塊保護地(見盧吉爵士詞條)。在沿維多利亞湖航行之後,證實了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對湖面積和價值的估計。由於湖岸有些部族對這批人的疑慮,發生了一些小小的廝殺和衝突,英國對探險隊也很不滿,說他們這幫旅行者外貌像記者,方式卻很粗暴。他向南到達坦噶尼喀湖,發現此湖和尼羅河水系毫無關係,他率隊員向西到到盧阿拉巴河,(利文斯頓認為這就是尼羅河,實際上此河是剛果河,今薩伊河上游),在這裡他和阿拉伯奴隸巨商提普·提卜一行會合,提卜陪同斯坦利的隊員順剛果河而下走了幾程,又離開他們,讓他們先到現在的馬勒博水塘,然後到下游的大瀑布就能直達河口。1877年8月12日,斯坦利順利達到大西洋的河口,成為走完從剛果河源到出海口全線的第一個歐洲人。他在1878年寫成的《穿過黑暗大陸》一書,詳細記述了這次“探險”活動,提供了剛果河流域的大量地理、政治、經濟以至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報,也披露了“探險隊”沿路焚毀村莊、屠殺非洲人民的野蠻暴行。該書的發表又一次轟動了歐洲。
斯坦利在非洲斯坦利在非洲
斯坦利在剛果的活動,引起了早已企圖鯨吞剛果河地區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重視。他收買了斯坦利。他們之間達成協定,根據“契約”,斯坦利替利奧波德在剛果“工作”5年,未徵得比王事先同意,不公布任何訊息,不舉行任何報告會。
第二次“探險”從1879至1884年,是為利奧波德建立一個剛果殖民帝國服務的。斯坦利在歐洲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打著“上剛果研究委員會”(1882年改名為“國際剛果協會”)的旗號到達非洲。為掩人耳目,“探險隊”先停留在桑給巴爾,然後分乘5艘船隻繞過好望角,溯剛果河口而上,為了能讓汽船通行,一路上將河道中的碎石一律炸毀,為此他得到一個隨石好漢的稱謂,在實在無法通行時,他棄船步行,深入剛果河中上游和剛果盆地。他奔波了2,300多英里,採用欺騙和武力的兩手,迫使各地酋長先後簽訂了450多個“保護性”條約,建立22個(一說40個)商站和據點,為臭名遠揚的“剛果自由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斯坦利在剛果的活動,加劇了列強間的矛盾,法國迅速派遣海軍軍官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也到剛果河流域“探險”。1881年底,當斯坦利到達現今的金夏沙時,剛果河對岸今天的布拉柴維爾市已經被法國占領。他們各自都有帝國主義政府為後台,相持不下。除此之外,英、葡、德諸國也力圖插手剛果。1884年底召開著名的柏林國際會議,就是為著解決剛果河流域爭端的。斯坦利參加了柏林會議。會議承認了剛果為利奧波德二世的個人財產。從此,剛果人民被推進了亡種滅族的深淵。斯坦利卻因此在歐美國家負有盛名。
斯坦利脅迫黑人為他搬運行李斯坦利脅迫黑人為他搬運行李
第三次探險從1887至1889年,是應英國東非公司的請求,率領“探險隊”前往蘇丹救援穆罕默德·艾敏帕夏。艾敏帕夏是一個化名為土耳其人的德國殖民主義者,得到當時英國駐蘇丹總督查理·喬治·戈登的重用,擔任赤道省省長。蘇丹馬赫迪起義後,他和外界的聯繫隔斷了。起義軍把他圍困在艾伯特湖周圍地區。埃明帕夏發出呼籲要求支援。斯坦利1887年1月離開英國,3月到達剛果河口,6月溯剛果河而進入中非內地,到達最後一個通行的站口雅布亞,他留下一個殿後部隊,準備在這裡等待提普·提卜答應提供的搬運工。但最後這支殿後部隊卻未能和主力會合,引起了人民的議論紛紛,影響了斯坦利的名望。救援人員經過難於穿越的赤道熱帶森林地區,4月11日到達阿伯特湖,在那裡聚集原有的英國人1500名,繞道維多利亞湖南端,往東直達東海岸的巴加莫約,已經是12月4日。途中探險家首現發現魯文佐里山脈就是托勒密王朝所謂的月亮山脈,塞姆利基河與愛德華湖和艾伯特湖相連,這樣就弄清了尼羅河源最後幾個疑點。1890年,他在英國發表新的著作《最黑暗的非洲》,記述了他這次“艱難”而又“充滿死亡威脅”的“探險”,也報導了在行進過程中同許多酋長簽訂了“保護”條約的情形。這實際上成為以後建立英國東非保護地的依據。

英國議員

斯坦利的晚年飛黃騰達。他熱衷於在非洲的侵略活動,直到1890年49歲時才結婚。婚後,他們居住在英國。他為效法“先輩的智慧”以“拯救偉大的心靈”,也收留了一名養子。1892年斯坦利恢復了英國國籍。1895—1900年,他作為自由統一黨成員,被選進英國議會,擔任議員。1897年他訪問南非,支持南非白人種族主義者對非洲人民的野蠻統治。翌年他發表了《穿過南非》一書,在社會上起了很大的影響。英國為表彰斯坦利一生的“功績”,於1899年授予他巴斯大十字勳章,取得爵士的榮譽。象他這樣出身卑微的人在英國上層社會中取得這樣高的地位是極少的現象。斯坦利在英格蘭南部的薩里州購置了一批地產,長期居住在那裡,著手寫作自己的傳記。他在1904年5月10日死於倫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