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6日,新宿捷運站里54個女高中生,手牽著手跳下月台集體自殺了。這些女孩子們自殺之前都看過一個名字叫“Dotkom廢墟”的網站。
基本介紹
- 導演:園子溫
- 主演:吹石一惠,吉高由里子,Tsugumi,光石研連結
- 發行公司:Eleven Arts Inc.
- 對白語言:日語
- 中文名:紀子之食桌
- 製片地區:日本
- 類型:劇情/恐怖
- 片長:159分鐘
- 上映時間:2006年9月23日
劇情簡介,評論,
劇情簡介
17歲的紀子是日本某小鎮裡一位毫不顯眼的高中女生, 爸爸徹三是鎮內一所報館的記者, 天天報導鎮內芝麻綠豆的小事, 媽媽則是位有點繪畫天賦的家庭主婦~ 紀子與妹妹 Yuka 的感情也不錯, 但兩姊妹都覺得自己不被父母了解, 對作風守舊的父親尤其不滿, 好想試試過另一種新生活~ 紀子在網上一個名為 “廢墟” 的留言板上, 認識了一班來自東京的女生, 與其中一位女生久美子特別熟絡~ 乘著一次停電的機會, 紀子毅然獨個兒離家出走, 到東京找久美子作照應~ 來到東京, 紀子始發現久美子一直在經營 “出租家人” 的生意, 一班男女老少四出上門扮作客人的至親, 按鐘收費出賣親情~ 不久, 妹妹 Yuka 亦步家姐後塵離家出走, 令她的父母傷心欲絕~ 痛定思痛的徹三決定仔細研究兩姊妹留下的蛛絲馬跡, 遠赴東京試圖找出親生女兒的下落~
評論
相信每位有定期到訪留言板的網民, 早前都曾經看過一段廣泛流傳的恐怖短片~ 片中, 一班日本學生妹在火車月台一字排開, 歡歡喜喜地手拖手跳軌, 被經過的列車輾得血肉橫飛~ 這段毫不吝嗇血漿的短片, 其實正截取自日本導演園子溫的成名恐怖作品 “Suicide Club” (自殺循環) [2002]~ 這部 “紀子之食桌” 可以視為 “Suicide Club” 的續集, 導演在此把前作的恐怖跳軌事件融入本故事中, 並進一步解釋了前作神秘 “自殺會” 的背景和概念~
導演園子溫就像擔心 “Suicide Club” 太過血腥恐怖, 嚇得觀眾忽略了故事背後所剖析的社會狀況, 所以這部 “紀子之食桌” 的暴力畫面大大減少, 集中用對白交代故事情節~ 全片按四位主要角色分為四個章節, 最後另加一章作總結, 電影共長達158分鐘, 片中更用上長篇大論, 滔滔不絕的內心獨白, 務求把幾位主角內心的思想鬥爭一絲不掛地展露在觀眾眼前~
所謂 “食桌”, 其實即是餐檯~ 一家人同住總免不了會一起吃飯, 所以食桌是一件聚集家庭成員的工具~ 看看各人在食桌旁的表現, 更能具體反映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如何模樣~ 電影開始不久便有一幕 “食桌戲”: 紀子 (吹石一惠 飾) 一家人圍在食桌旁一起吃飯, 紀子卻因為爸爸徹三 (光石研 飾) 不許她到大城市升學而堅決地絕食抗議~ 這無言的僵局, 直把紀子家人之間欠缺溝通, 父親強權專制的問題精要地表達出來~
電影首四個章節, 以主角紀子, 妺妹 Yuka (吉高由里子 飾), 東京女孩久美子 (Tsugumi 飾) 和爸爸徹三的名字為標題, 當中都花了很多時間分別交代四位角色的個人歷史, 但說到尾他們的問題其實都很相似: 長期與家人欠缺溝通, 親子關係疏離 (久美子更是名棄嬰), 內心感到孤獨和寂寞, 繼而想到要逃避~
徹三的一代, 選擇以工作作為逃避的方法, 他長年埋首於小鎮歌舞昇平的樂事來掩飾空虛, 硬搞沒有人想參與的家庭活動, 以證明家庭生活美滿~ 其妻繪畫時, 也硬把兩位女兒木無表情的臉孔畫得笑容可掬~ 那一代人, 都愛以 “自欺欺人” 作為逃避孤獨和人際關係疏離的途徑~
紀子代表的年青一代也面對相同問題, 但現代科技讓她們找到一條 “更有效” 地逃避現實的通道 - 網際網路~ 在網際網路上, 紀子和 Yuka 可以由零開始為自己建立另一個身分, 她們甚至可以為自己取一個新的名字, 脫離現實生活中既定的人際網路和個人歷史, 重新開展另一次新生命~ 這種逃避方法, 如久美子所言, 其實就是 “角色扮演” (role-playing)~ 因為不滿上天指派的角色, 背景和親人 (即與生俱來的身分), 所以嘗試在網際網路建立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 然後投入其中過活~ 不過這種方法無可避免會令人漸漸跟與生俱來的身分失去連繫, 沉溺在虛擬的新身分中不能自拔~ 所以, 自殺會的成員才會不停問別人 “are you connected to yourself?”
久美子更把這 “角色扮演” 的概念推向另一個極端的層次: 她早與自己與生俱來的身分完全失去連繫, 所以對她而言, 生活其實就是一場接一場無休止的角色扮演~ 她可以輕鬆自在地隨時轉換角色, 這分鐘是甲先生的妻子, 下分鐘便是乙太太的女兒~ 由於她認為人生不過是在演戲, 所以中間可以毫無真實感情可言, 一切都是表面的, 偽裝的, 虛假的~ 甚至, “久美子” 這身分亦只不過是她云云眾多扮演的角色之一, 久美子本人已變成一個沒有姓名, 沒有身分的幽靈~ 她就像一包萬用電池, 可以隨時放到任何一個電動玩偶體內驅動它操作~
因為與自己完全失去連繫, 亦同時對情感完全麻木, 所以也不會再因空虛感到悲傷, 因孤獨感到難過~ “暫借家人” 這門出賣親情的生意, 正正建基於久美子這種悲觀至極的人生觀之上~ 由於世上還有許多人未 “練成” 久美子這種與自己完全失去連繫, 可以隨時變臉不傷身的 (變態?) 層次, 所以他們仍會渴望親人給予一點關懷和慰藉 (即使是假扮也好), 或是期望買得一次改善親子關係的機會~
更進一步來說, 因為生命只是不停的角色扮演, 所以生命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生存和死亡都不過是按 “劇情需要” 而定~ 就如片中一位自殺會成員所言, 獅子和白兔在自然界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 兔子被獅子捕殺也不過是 “角色需要”, 這是大自然的定律, 是一個循環, 沒有人會質疑兔子作為 “獵物” 這身分而死有何不當~ 正因如此, 廢墟留言板的女生們自願送上門給人謀殺, 54位學生妹手牽手集體跳軌, 這些都不過是符合 “受害者” 這劇情需要的行為, 他們所扮演的角色需要她們送命, 所以她們不得不死~ 故此, 女生們集體跳軌的行為甚至不可以稱為 “自殺”, 因為這並非出於她們自己的意願, 一切不過是按角色需要行事而已~
這種以角色扮演逃避現實的方法越看越悲觀, 但電影最尾一章卻隱約露出一線曙光~ 在此, 徹三拜託友人幫忙, 聘請久美子, 紀子和 Yuka 三人前來扮演他的家人, 又把舊屋中一事一物全都搬到東京, 希望藉此感動紀子和 Yuka 回心轉意與自己相認~ 起初, 紀子和 Yuka 仍決意躲在虛構的身分中逃避現實, 但經過徹三發瘋似的大開殺戒後, 四人竟能開開心心圍在食桌旁一起打邊爐~
這一幕 “食桌戲” 與電影初段遙遙呼應, 表示紀子一家人快樂過活其實並非不可能~ 此外, 這亦是導演對 “角色扮演” 這種逃避方法的反思: 既然人生免不了要演戲, 與其不負責任地從這個虛構的角色跳到那個虛構的角色, 何不試試努力演好上天一早指派的戲份? 從戲中所見, 只要各人願意諒解和溝通, 徹三可以演好爸爸的角色, 紀子和 Yuka 也可以各自演好女兒的角色, 久美子也無需要再天天易角~
不過結局最令人狐疑的一點, 是 Yuka 選擇在家庭生活真正體現幸福美滿時再次離開~ 她的內心獨白說她要靠自己雙手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 但這看來似乎更像是導演為同系列的第三集埋下伏線…
“紀子之食桌” 的故事頗見心思, 導演在此提出了由網際網路引發的現代人孤獨危機, 與及它可能導致的極端病態後果, 最後提出了一點可能的解決方桉~ 故事出色, 可惜導演的表達手法卻顯得頗為冗長呆板~ 雖說內心獨白是唯一能讓觀眾知道角色正在說心底話的方法 (因為戲中人都在玩角色扮演, 若真心話由對白說出口便會真假難辨), 但全片連珠炮發, 妄想症般的密集囈語實難免沉悶~ 此外, 導演似乎也有點低估觀眾的理解能力, 有時把故事說得太明太白, 反而顯得累贅長氣~
演員方面, 四位主角實在都演得不錯, 紀子的溷亂不安, Yuka 的稚嫩純真, 徹三的不屈鬥志, 久美子的陰森冷漠, 都有很不錯的表現~ 其中, 又以扮演久美子的 Tsugumi 尤其搶鏡, 原來她正是鹽田明彥舊作 “Moonlight Whispers” (月吟) [1999] 中的變態高中女生啊~! 對於演員們唯一要詬病之處, 恐怕是1982年出生的吹石一惠, 她的外表怎看也不像是17歲…
明顯, 園子溫並不只是一位懂靠血花嚇人的暴力導演, “紀子之食桌” 正好反映出其作品在恐怖血腥之中對社會的批判和驚惕~ 導演的新作 “Strange Circus” (奇妙馬戲團) [2005] 是部揉合了恐怖, 血腥, 超現實, 亂倫等敏感題材的電影, 未知它又會否在香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