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是2006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友生、王勝祥、殷建民

基本介紹

  • 書名: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 作者張友生,王勝祥,殷建民
  • ISBN:712101914
  • 頁數:879頁
  • 定價:¥99.00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1
  • 裝幀:平裝
  •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名家執筆,指導性強
——準確把握考試動態,全面體現新大綱精髓
脈絡清晰,解析精闢
——覆蓋全部考點、重點、深入透析考題特點
把書讀薄,明晰要點
——從歷年考題濃縮知識點,備考要點一目了然
本書是為備考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人員量身定做的教程指南。全書緊貼新大綱,全面而系統地分析了“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中涵蓋的各個知識點。本書內容既是對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總體綱領性的要求,也是系統架構設計師職業生涯的知識與技能體系。
本書由中國系統分析員顧問團組織編寫,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系統架構設計師級別的考試指定教材。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信息系統綜合知識,對系統架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理論基礎知識做了詳細的介紹。下篇為系統架構設計,重在培養系統架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和方法。全書內容既是對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總體綱領性的要求,也是系統架構設計師職業生涯的知識與技能體系。
本書可作為系統架構設計師和系統分析師的工作手冊,軟體設計師資料庫系統工程師網路工程師進一步發展的學習用書,也可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參考書。

作品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 1
1.1.1 中央處理器的組成 1
1.1.2 時序產生器和控制方式 3
1.1.3 計算機的分類 4
1.1.4 指令系統 5
1.1.5 處理器性能 6
1.2.1 記憶體 8
1.2.2 外存 9
1.2.3 硬碟技術 10
1.2.4 高速快取 11
1.2.5 虛擬存儲器 12
1.3 輸入/輸出設備和接口 12
1.3.1 輸入/輸出設備 12
1.3.2 輸入/輸出控制器 13
1.3.3 外設的識別 14
1.3.4 外設的訪問 14
1.3.5 常見輸入/輸出接口 19
1.3.6 通信設備的類型和特性 20
1.3.7 傳輸介質 23
1.4 匯流排 24
1.4.1 匯流排的分類 24
1.4.2 PC機匯流排 25
1.6 精簡指令計算機 30
1.7 並行處理技術和並行處理機 32
1.7.1 並行性的等級 33
1.7.2 提高計算機並行性的措施 33
1.7.3 並行處理機 34
1.8.1 訪問存儲器方式 36
1.8.2 互聯方式 38
1.8.3 多處理機的特點 39
1.9 典型超級計算機的體系結構 40
第2章 作業系統 42
2.1 作業系統的原理、類型和結構 42
2.1.1 作業系統定義 42
2.1.2 作業系統分類 43
2.1.3 作業系統的特徵 44
2.1.4 作業系統的功能 45
2.1.5 作業系統核心與中斷 47
2.1.6 作業系統的結構設計模式 48
2.2 處理機與進程管理 49
2.2.1 進程的概念 49
2.2.2 進程的定義及其分類 50
2.2.3 進程的狀態轉換與控制 52
2.2.4 進程互斥與同步以及P,V操作 56
2.2.5 進程通信管程 58
2.2.6 進程調度死鎖 59
2.2.7 執行緒 60
2.3.1 存儲管理的概念 60
2.3.2 單一連續區管理 61
2.3.3 分區存儲管理 61
2.3.4 頁式存儲管理 63
2.3.6 段頁式存儲管理 65
2.3.7 存儲保護 66
2.3.8 存儲管理方式比較 66
2.4 設備管理 67
2.4.1 設備管理的概念 67
2.4.3 設備的分配 70
2.4.5 虛設備與SPOOLING技術 71
2.5.1 檔案管理的概念 71
2.5.2 檔案的邏輯結構和組織 73
2.5.3 檔案的物理結構及組織 73
2.5.4 檔案訪問方法 74
2.5.5 檔案存儲設備管理 74
2.5.6 檔案控制塊和檔案目錄 75
2.5.7 檔案的使用 76
2.6.1 作業控制與作業管理 77
2.6.2 作業調度及其常用調度算法 78
2.6.3 用戶接口 79
2.7.1 網路作業系統類型及功能 79
2.7.2 NOS的組成及網路管理控制 80
2.8 常見作業系統簡介 82
2.8.1 Unix系統 82
2.8.2 Windows NT系統 85
2.8.3 Linux系統 88
第3章 嵌入式系統 91
3.1 嵌入式系統概論 91
3.1.1 嵌入式系統的基本概念 91
3.1.2 嵌入式系統的實時概念 92
3.1.3 嵌入式系統的分類 93
3.1.4 嵌入式系統的套用領域 94
3.2 嵌入式系統的基本架構 95
3.2.1 嵌入式系統的硬體架構 95
3.2.2 嵌入式系統的軟體架構 97
3.3 嵌入式作業系統 98
3.3.1 嵌入式作業系統的概念與特點 98
3.3.2 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分類 99
3.3.3 嵌入式作業系統的一般結構 99
3.3.4 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多任務調度 100
3.3.5 嵌入式作業系統的核心對象 103
3.3.6 實時嵌入式作業系統的核心服務 111
3.3.7 記憶體管理 115
3.3.8 幾種主要的嵌入式作業系統介紹 117
3.3.9 嵌入式系統實例解析 118
3.4 嵌入式資料庫管理系統 122
3.4.1 嵌入式資料庫管理系統概述 122
3.4.2 嵌入式資料庫管理系統使用環境的特點 122
3.4.3 嵌入式資料庫管理系統組成與關鍵技術 123
3.4.4 嵌入式移動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套用 125
3.4.5 嵌入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實例解析 125
3.5 嵌入式網路系統 127
3.5.1 現場匯流排網 127
3.5.2 家庭信息網 130
3.5.3 無線數據通信網 134
3.5.4 嵌入式網際網路 141
3.6 嵌入式系統的其他支撐軟體 142
3.6.1 嵌入式視窗系統 142
3.6.2 嵌入式視窗系統實例分析 145
3.6.3 嵌入式系統的Java虛擬機 148
3.7 嵌入式系統軟體開發環境 152
3.7.1 嵌入式系統開發概述 153
3.7.2 調試方法 154
3.7.3 一般開發流程 157
3.7.4 開發環境分類 158
3.7.5 開發環境舉例 158
第4章 系統性能 164
4.1 性能指標 164
4.1.1 計算機 164
4.1.2 路由器 166
4.1.3 交換機 170
4.1.4 網路 176
4.1.5 作業系統 176
4.1.7 WEB伺服器 177
4.2 性能計算 177
4.3 性能設計 179
4.3.1 系統調整 179
4.3.2 阿姆達爾(Amdahl)解決方案 181
4.3.3 負載均衡 181
4.3.4 伺服器負載均衡 183
4.4 性能評估 184
4.4.1 基準、系統監視 184
4.4.2 Web伺服器的性能評估 185
4.4.3 系統監視 186
第5章 網路套用 187
5.1 Web和Internet 187
5.1.1 Internet基礎協定 188
5.1.2 Web套用 191
5.2 移動通信、衛星通信有線電視 194
5.2.1 移動通信 194
5.2.2 衛星通信 197
5.2.3 有線電視網 198
5.3 通信服務 200
5.3.1 交換技術 200
5.3.2 ISDN技術 200
5.3.3 幀中繼技術 202
5.3.4 ATM技術 205
5.3.5 租用線路 209
5.4 WEB的各種負載均衡技術 210
5.5 網路存儲系統 212
第6章 資料庫套用 214
6.1 資料庫模式與範式 214
6.1.1 資料庫的結構與模式 214
6.1.2 數據模型 216
6.1.3 數據的規範化 217
6.2 SQL的數據操縱和使用 220
6.2.1 數據定義 221
6.2.2 數據查詢 222
6.2.3 數據更新 225
6.2.4 視圖 226
6.2.5 數據控制 227
6.3.1 資料庫設計的特點 228
6.3.2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 229
6.3.3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232
6.3.4 需求分析 233
6.3.7 物理結構設計 259
6.3.8 資料庫應用程式設計 262
6.4 事務管理 263
6.4.1 並發控制 263
6.4.2 故障與恢復 264
6.5 備份與恢復 266
6.6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267
6.6.1 分散式資料庫的概念 267
6.6.2 分散式資料庫的體系結構 269
6.6.3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的套用 273
6.7 並行資料庫系統 273
6.7.1 並行資料庫系統的功能和結構 274
6.8 數據倉庫 277
6.8.1 數據倉庫的概念與特性 277
6.8.2 數據倉庫的結構 279
6.8.3 數據倉庫的實現方法 280
6.9 數據挖掘 282
6.9.1 數據挖掘的概念 282
6.9.2 數據挖掘的功能 283
6.9.3 數據挖掘常用技術 284
6.9.4 數據挖掘的流程 285
6.10 常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287
6.10.1 Oracle 287
6.10.2 Sybase 293
6.10.3 Informix 301
6.10.4 Microsoft SQL Server 304
7.1 多媒體技術基本概念 308
7.2 數據編碼技術 309
7.2.1 數據編碼方法 309
7.2.2 數據編碼標準 312
7.3 圖形圖像 315
7.4 音頻 316
7.5 視頻 318
第8章 程式語言基礎知識 321
8.1 彙編系統基本原理 322
8.1.2 彙編程式 322
8.1.3 裝配程式 324
8.1.4 宏指令 325
8.2 編譯系統基本原理 325
8.3 解釋系統基本原理 326
8.4 程式語言的種類、特點及適用範圍 328
第9章 開發工具 331
9.1 建模工具 331
9.2 設計工具 338
9.3 編程工具 341
9.4 測試工具 342
第10章 開發方法 351
10.1.1 瀑布模型 351
10.1.2 演化模型 353
10.1.3 螺旋模型 353
10.1.4 增量模型 354
10.2 RUP 355
10.2.1 RUP的二維模型 355
10.2.2 RUP的生命周期 357
10.2.3 RUP的特點 357
10.2.4 架構師在RUP中的活動 357
10.3 敏捷方法 357
10.3.1 特徵驅動開發FDD 358
10.3.3 其他敏捷方法 362
10.4 過程成熟度級別 362
10.4.1 結構 362
10.4.2 成熟度級別 364
10.5 軟體重用 365
10.5.1 軟體重用 365
10.5.2 構件技術 366
10.6 SOA 368
第11章 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370
11.1 需求分析與設計的任務 370
11.1.1 需求分析的任務與過程 370
11.1.2 軟體設計的任務與活動 372
11.2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373
11.2.1 結構化分析 373
11.2.2 結構化設計 378
11.3 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和UML 380
11.3.1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381
11.3.2 面向對象分析 382
11.3.3 統一建模語言UML 384
11.4 模組設計 395
11.4.2 模組獨立性原則 395
11.5 接口設計 396
11.5.1 用戶界面設計的原則 396
11.5.2 用戶界面設計過程 397
第12章 測試評審方法 398
12.1 測試方法 398
12.1.3 面向對象的測試 401
12.1.4 缺陷的分類和級別 403
12.1.5 缺陷的評估和分析 404
12.1.6 排錯 405
12.2 評審方法 405
12.3 測試自動化 407
12.4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 407
12.4.1 測試設計 407
12.4.2 測試管理 409
第13章 開發管理 410
13.1 項目的範圍、時間、成本 411
13.2 配置管理、文檔管理 412
13.2.1 軟體配置管理的概念 413
13.2.2 軟體配置管理的解決方案 414
13.2.3 軟體文檔管理 416
13.3 軟體開發的質量與風險 419
13.3.1 軟體質量管理 420
13.4 人力資源管理 426
第14章 系統審計 431
14.1 系統審計的意義 431
14.2 審計方法 432
14.2.1 計畫審計 432
14.2.2 開發審計 433
14.2.3 運行維護審計 434
14.2.4 管理審計 435
14.2.5 審計報告 436
14.3 審計跟蹤 438
第15章 基於中間件的開發 442
15.1.1 中間件的概念 443
15.1.2 中間件的分類 444
15.1.3 中間件產品介紹 445
15.2 套用伺服器技術 446
15.2.1 套用伺服器的概念 446
15.2.2 主要的套用伺服器 448
15.3 J2EE 449
15.3.1 表示層 450
15.3.2 套用服務層 451
15.4 .NET 453
15.4.1 .NET平台 453
15.4.2 NET框架 455
第16章 數據安全與保密 462
16.1 加密和解密 462
16.1.1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及典型算法 462
16.1.2 不對稱密鑰加密算法 472
16.2.1 MD5散列算法 474
16.2.2 數字簽名 477
16.2.3 數字水印 479
16.3 密鑰分配中心與公鑰基礎設施 481
16.3.1 密鑰分配中心 481
16.3.2 數字證書和公開密鑰基礎設施 483
16.4 訪問控制 485
16.4.2 訪問控制技術 491
16.5 安全協定 493
16.5.1 IPSec協定簡述 494
16.5.2 SSL協定 497
16.5.3 PGP協定 499
16.6 數據備份 502
16.6.1 備份的類型 503
16.6.2 異地備份 504
16.6.3 自動備份軟體 504
16.6.4 幾種新型的備份解決方案 505
16.7 安全管理技術 507
第17章 防闖入與防病毒 509
17.1 物理安全 509
17.1.1 環境安全 509
17.1.2 設備安全 509
17.1.3 媒體安全 509
17.1.4 常用措施 510
17.1.5 物理隔離 510
17.2 防火牆 511
17.2.1 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511
17.2.2 防火牆的類型與體系結構 512
17.2.3 防火牆的基本技術與新方向 513
17.3 入侵檢測 515
17.3.2 入侵檢測產品分析 515
17.3.3 入侵檢測技術分析 518
17.3.4 入侵檢測產品選擇要點 519
17.3.5 入侵檢測技術發展方向 519
17.4 計算機病毒與免疫 520
17.4.1 計算機病毒 520
17.4.2 反病毒與病毒免疫 524
17.5 安全性規章 526
17.5.1 信息系統安全制度 526
17.5.2 計算機防病毒制度 527
第18章 標準化知識 528
18.1 標準化基本概論 528
18.2 標準化組織機構 530
18.2.3 國際電信聯盟簡介 531
18.3 標準分級與標準類型 532
18.3.1 標準分級 532
18.3.2 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 534
18.4 文字編碼標準 535
18.4.1 漢字編碼標準 535
18.4.2 少數民族文字編碼 536
18.5 數據交換標準 537
18.6 軟體工程與文檔標準 538
18.6.1 軟體工程標準 538
18.6.2 軟體文檔標準 539
18.8 基於構件的軟體標準 541
第19章 信息化基礎知識 543
19.1 信息 543
19.1.1 信息的定義 543
19.1.2 信息的特徵 543
19.2 信息化 544
19.2.1 信息化的定義 544
19.2.2 信息化的內容 544
19.2.3 信息化的經濟社會意義 545
19.2.4 信息化對組織的意義 545
19.2.5 組織對信息化的需求 546
19.3.1 電子政務的概念 548
19.3.2 電子政務的內容 548
19.3.3 電子政務的技術形式 549
19.3.4 電子政務的套用領域 550
19.4 新形勢對政府信息化思路的影響 551
19.4.1 政府信息化的含義、作用和意義 551
19.4.2 政府信息化面對的新形勢 552
19.4.3 政府信息化認識上的誤區和偏差 553
19.4.4 政府信息化的基本思路 554
19.5.1 企業信息化的概念 555
19.5.2 企業信息化的目的 555
19.5.3 企業信息化的規劃 556
19.5.4 企業信息化方法 557
19.6 企業資源規劃的結構和功能 558
19.6.1 ERP的概念 558
19.6.2 ERP的結構 559
19.6.3 ERP的功能 560
19.7 客戶關係管理在企業的套用 561
19.7.1 CRM的概念 561
19.7.2 CRM的背景 562
19.7.3 CRM的內容 562
19.7.4 CRM的解決方案和實施過程 563
19.7.5 CRM的價值 564
19.8 企業門戶 564
19.8.1 企業門戶的功能 5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