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藤根是糯米藤的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稍彎曲,長約7~20cm,直徑0.5~1.5cm。上端多有殘留莖基,有的下部分枝,表面棕黃色或黃褐色,有縱皺紋和橫長皮孔及小支根。質較硬,斷面有少數纖維,皮部較厚,黃白色,易與木部剝離,木部棕黃色。澱粉粒多為單粒,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0~40μm,臍點裂縫狀或點狀,層紋不明顯,復粒少,多為2分粒組成。纖維長棱形,多不完整,淡黃色,長2000~4500μm,直徑約35μm,壁厚約13μm,胞腔狹窄。粘液細胞類圓形,直徑29~45μm,內含紅黃色分泌物。木栓細胞多角形,壁棕黃色。不規則團塊狀物棕黃色或紅棕色,大小不一。石細胞較少,類方形,壁薄,直徑約80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糯米藤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種:糯米藤
- 分布區域:產於四川、貴州、浙江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功用,選方,
形態特徵
乾燥帶根全草,根粗壯,肉質,圓錐形,有支根;表面淺紅棕色;不易折斷,斷面略粗糙,呈淺棕黃色。莖黃褐色。葉多破碎,暗綠色,粗糙有毛。氣微、味淡。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性味
甘苦,涼。
①《貴陽民間藥草》:"酸辛,寒,無毒。"
②《四川中藥產》:"性平,味淡,無毒。"
③《福建中草藥》:"甘微苦,涼。"
功用
清熱解毒,健脾,止血。治療瘡,癰腫,瘰癧,痢疾,婦女白帶,小兒疳積,吐血,外傷出血。
①《天寶本草》:"治跌打傷,癢癧,諸瘡癰疽發背。"
②《峨嵋藥植》:"根:搗爛,敷治刀槍傷。"
③《貴州民間方藥檠》:"補虛,催乳。"
④《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增血液,健脾胃,固中養血。燉肉內服治心臟衰弱。"
⑤《四川中藥志》:"健脾補腎。治乳炎及小兒疳積。"
⑥《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健脾消積,止血。治疔瘡,九子瘍,小兒食積脹滿,外傷出血。"
⑦《雲南中草藥》:"接骨生肌,消炎止瀉。治痢疾,痛經。"
⑧《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吐血,濕熱白帶,對口瘡,跌打腫痛。"
選方
①治濕熱白帶:鮮蔓薴麻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小兒積食脹滿:糯米藤根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血管神經性水腫:糯米糰鮮根,加食鹽搗爛外敷局部,四至六小時換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④治癰瘡膿腫:霧水葛適量搗爛,初起者加食鹽少許調敷;已成膿者加黃糖調敷。(《廣西中草藥》)
⑤治下肢慢性潰瘍:霧水葛、三角泡、桉樹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⑥治對口瘡:鮮蔓薴麻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